★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加强我校种科专业《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156 发布: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
加强我校种科专业《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
刘峰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是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课程,作为现代农业和种子科学与工程实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其解决专业技术领域相关科学问题中的能力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石河子大学种科专业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为农学类专业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教育教学论坛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for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f Basic Molecular Biology
Liu Fe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Abstract:The course of molecular biology is the basic course o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our universi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actice system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guid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strengthe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solve related scientific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olecular biology basic course in seed specialty of Shihezi University is discuss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molecular bi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agronomy specialty.
Key words: Basic molecular biolog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当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相关学科及产业化的迅速发展[1]。无论是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还是农学专业等,很多的科学研究方面都用到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此外,目前的一些研究热点,如植物的基因编辑技术等的基础就建立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上。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前沿科学技术的需求,提高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与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河子大学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结合现代种业发展的需要,对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做一些探讨。
一、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特点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是现代农业和种子科学与工程实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子生物学基础是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课程,课程授课内容是学生将来从事专业研究所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理,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理解生物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基本了解和理解分子生物学在实际运用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科学问题,并为他们进一步在更深的层次上了解生物学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
二、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多,基础性较强。分子生物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基础学科,各种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进展层出不穷。多数分子生物学课程知识点都需要反复讲解,而往往讲解一个知识点都需要补充相应的知识背景。由于每位同学接受程度的差异,课时量限制以及严格的教学进度要求,很多知识点无法充分展开讲解,进而影响了同学们的理解和认识。课程内容基础性较强,相对农学类其他专业课程来说,也比较抽象。很多同学反映,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与我们日常具体作物的教学方面相比,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
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理论教学,因学时少、课程教学内容多,授课老师多采用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直接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体系显然是无法有效吸引同学们的兴趣,也导致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强,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不足,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3.课程教学中实验及实践环节安排较少。理论课程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占着主导地位,由于教学内容多,加上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做下去,难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由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的客观因素、科研与教学条件等限制影响,实验内容设置相对简单,而综合性实验内容少。学生所学到理论知识总是觉得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具体化或在实践中进行分析验证。学生对于实验课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实验上,未去深入理解实验背后的原理、现象及应用价值理解,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经费及实验设备的限制因素,很多重要的实验只能通过安排一次或有限的几次学生代表所进行的操作。总体上,也导致大部分学生实验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锻炼。
4.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方式是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考核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2]。课程自开设以来,考核方式主要采取笔试形式,课程的考核办法,主要以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作为标准进行衡量,这不利用充分展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也容易导致学生大量死记硬背,没有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存在背了就考,考了就忘的现象。这即不能保证培养学生的质量,也使得教师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衡量。
三、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调整教学内容,把握教学主线。分子生物学主线是沿着中心法则的,阐述生物大分子在复制、转录、翻译、信息传导、基因表达调控中的相互作用和功能。授课时要把握好主线与支线,尽量使叙述确切,通过讲授基因概念的发展史,到现代基因概念的确立,再到基因概念的多样性。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授,引导同学们通过正确的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而产生科学的创新思维。将授课内容进行精简并结合当前科技的发展,结合农学类专业的特点,反映分子生物学在农业科研与生产上的应用。同时,分子生物学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和同学们已经学习过的生物化学、以及遗传学等课程间的内容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性。对此,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对教学内容适当简化。此外,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把握教学主线,建立一个系统性强、脉络清晰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调整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前沿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因教学条件与教学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而不能直观的在课堂上演示,这些都进一步导致同学们对相关理论内容理解起来感到晦涩吃力。为了使学生能有效而主动地听课,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视频、音频、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可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采用大量的动画、图片等方式把抽象的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化。以灵活的方式将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实现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增加丰富的信息量,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内容与现代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及作物生命科学现象紧密相关,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与交流的,通过设计的科学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加强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课程涉及的抽象概念和分子机理大多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就通过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共同得出结论的方式来理解掌握。
3.调整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实验课堂也以小组形式开展,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并动手实践。同针对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以现代种业发展为导向,强化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设置实验课堂与课后分子生物学实践技术的讨论环节,引入实验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案例,使同学们意识到所学技术与社会需求的衔接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与操作的内心动力,认真完成实验的每个环节,熟练掌握生物技术操作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实践课程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真实体会分子实验技术,改变“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
4.改革课程考核形式。将单一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成绩方式改变为试卷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平时成绩主要包括:(1)课堂表现。课题表现包括问答、讨论、互动等。除问答外,课程将结合具体事例,要求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按照所分配的科学问题等问题展开讨论分析。(2)作业及实验报告。要求各小组学生根据所开展的实验项目完成相应的作业及实验报告。小组各成员的此项成绩不仅取决于本组实验结果情况,也要反应个人的综合动手能力。试卷考试主要属于理论考核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及相关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通过设计题、论述题等考核形式,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
时代的快速发展对现代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子生物学已经逐渐成为农业院校学生所必修或选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摸索和探讨适宜的教学方法,未来,我们要发挥农学类专业的特色与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加强理论及实践课程教学,以多形式教学手段与方式提升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效果,进而对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启明,饶力群,郑重谊,潘伟松,屠小菊.结合农业科技发展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16):279+281.
[2]姚遥,汪旦华.高校课程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81-82.
作者简介:刘峰(1976-),男,河南信阳人,作物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作物种子科学与技术。
收稿日期:2019-3-6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