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高校志愿者服务平台建设问题及建议——以上海高校为例[]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188 发布:上海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高校志愿者服务平台建设问题及建议——以上海高校为例
              任天爱;叶瑜敏;赵昱;郑雪娇;邹杨;严凯文  
(上海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0)
 
摘要:当前多数高校都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平台,通过对上海多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梳理运作现状,总结现下问题,并结合互联网+,提出打造“一站式”志愿者服务平台的构想,以期进一步实现高校志愿服务各种资源与活动的广泛整合与高效运转。
关键词:高校志愿者;“互联网+”;“一站式”服务平台     教育教学论坛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olunteer Service plat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n Tianai; Ye Yimin; Zhao Yi; Zheng Xujiao; Zou Yang; Yan Kev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0)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reated a unique volunteer service platform.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interview of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oncept of creating the "One-stop" volunteer service platform is put forwar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net +. So as to further realize the wide integration and high-efficiency operation of various resources and activities of the volunteer service of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 university volunteers; "Internet +"; "One-stop" service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志愿者服务事业规模发展迅速,大学生志愿者逐渐成为青年志愿者活动中的中坚力量。[1]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各高校为更好地组织志愿者活动,纷纷寻求志愿者服务平台协助。
一、上海高校志愿者服务平台现状
为了解目前高校志愿者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走访调研了上海市10所高校,共发放问卷555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回收率为99.1%。总结出三种各具特色的平台建设类型:
1、“资源充沛型”平台。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其特点是知名度高、活动资源丰富。拥有第一手志愿者服务资源,活动多、品质高。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有在市学联担任主席和执行主席等学生职务,也可以为学校带来更优质的志愿者活动资源。
2、“人才驱动型”平台。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代表,其特点是管理者能力突出。通过几任能力特别强的志服部部长的管理,形成了品牌效应,广泛引入了社会上优质的志愿者服务资源,设立专门的公众号平台不定期及时更新活动。在认真负责的学生干部的推动下,改革得到了校方的支持,逐步完善了奖励机制。
此外,上海政法学院位于青浦区,区内资源相对集中于该校,发掘自身特色与雷锋生前的连长的故事相挂钩,久而久之声誉远播,吸引了诸多志愿者活动举办方主动选择合作。
3、“技术应用型”平台。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代表,其特点是专业技能突出。结合自身优势,先后成立雷锋大队、雷锋小队,创立了“医谷健康公益集市”品牌活动,推行了“医+X”志愿者培育模块的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校内志愿者服务平台建设较完备,使用状况良好。
二、高校志愿者服务平台建设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优质互联网+志愿者服务平台
1、招募信息发布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走访调研发现目前上海高校仍依赖通过社团或部门组织,传播范围和力度远不及互联网推动下的线上方式,导致缺乏经验的低年级的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志愿者服务招募信息,从而错过参与机会。对于活动组织方而言,不能及时招募满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对于后期工作的开展也存在一定的不便性。
 
图1获取志愿者活动信息的渠道
2、现有平台缺乏维护。目前,高校志愿者服务招募工作主要隶属于校团委旗下的志愿者服务部门,维护人员大多为部门的负责人或干事。据走访调查,除了像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会建设自己的志愿者服务平台,其他高校往往借助于qq群、微信群,只用于志服部向学生公告志愿者活动信息,没有活动的时候沦为“互填调查问卷”群、“投票求赞”群、“外卖红包分享”群,久而久之变成了僵尸平台,很多人便不再愿意使用。
3、缺乏双向评价体系。志愿者服务活动招募没有一个权威的平台来长期管理与监督,选拔时也缺乏对大学生素质、技能、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考核。[2]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招募时,上当受骗的学生难以维权,也没有平台去提醒其他大学生注意提防。引入双向评价体系,形成品牌活动、志愿者服务生涯记录可追溯的系统,能够为招募方、被招募方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依据。
(二)志愿者活动缺乏安全保障
调查显示,除了个别大型活动组织方如团中央、团市委等,能够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保险,绝大多数活动组织方并不重视志愿者保险权益。对一些从事特殊志愿服务岗位的志愿者,如靠近水边、有救援义务、人群聚集区等,更应为其提供相应的保险,减少大学生及其父母对志愿者活动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担忧,从而提升志愿者活动的参与度。
(三)优质资源配置不平衡导致高校普遍存在资源短缺的困境
多数高校没有双一流高校的名声来吸引优质活动资源,往往要与同属一个地区的多所高校竞争活动资源。部分高校即使有学科特色优势,但也难以与主流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拓展资源。高校志服部长期处于等待资源的困境中,也难以维护好平台信息发布及日常管理。
三、完善高校志愿者服务平台的建议
(一)建立一个智能化双向互动的互联网+志愿者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具有发布招募信息、一键报名、条件筛选、双方评价系统、志愿者生涯记录等模块,符合新时代大学生使用需要的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提升志愿服务供给方与需求方对接效率。与此同时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活动主办方将志愿者资源投入其中,广泛开展线上招募,为高校学生带来更多的选择可能。
1、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打造“菜单式”的多方位服务,对高校大学生服务与活动主办方所需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一整个生态体系。[3]通过平台对个人志愿者生涯记录情况分析,将该志愿者在平台认证的单项培训参与情况进行罗列,为每位志愿者匹配切实需要的“技能清单”。为志愿者进行专业线上线下培训[4],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也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平台满意度,促使其更多、更好的参加志愿服务项目。
2、打造一个专属于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的平台,将各类志愿服务特点与高校大学生自身资源优势进行深度整合匹配。面对优质资源,各高校志愿者工作部之间不应该是只是竞争关系,更可以互相分享活动信息、交流组织经验、推荐优秀人才,实现合作共赢。若此类模式在上海市取得一定成效,可以向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二)注重对互联网+志愿者服务平台的后期运维和监督控制。高校大学生互联网+志愿者服务平台运营要注重三方面的管理,包括:注重网络与现实活动的衔接,做到消息及时发布更新;建立一套运营管理制度,责任到人,明确责任划分与人岗匹配;保证平台“新鲜血液”的及时补充,包括拓展活动组织方、志愿者服务工作人员、大学生参与者。同时,搭建不同层次的活动平台,评选年度优秀志愿者项目等荣誉称号以作表彰;通知被多次非恶意投诉的志愿者项目负责人及时整改项目;涉及违法乱纪、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志愿者项目进行下架处理。
四、结论
中国高校志愿服务平台体系还处在初步摸索阶段,本次借以上海部分高校的调查情况,剖析当前高校存在的志愿者服务平台建设与使用的问题。四十年来上海始终走在改革前沿,志愿者活动资源丰富,需要更多的高校大学生投身其中,因此在上海率先试点对线上志愿者服务平台的诊断与改革、监督与评估,可以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开展提供一个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许爱花,顾浩,刘怡.浅析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机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06):103-107.
[2] 黄洁.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36):79+104.
[3] 孙蕾.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及行动的特征、问题与对策[J].学会,2010(02):19-23.
[4] 张晓婷.“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应用[J]. 高教学刊, 2017(10):141-142.
 
 本文系"2018年度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10256099。
收稿日期:2019-3-21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