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1日 09:34 点击: 3010 发布: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析

         菅肖霞,顾  海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1418

[摘  要]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的主要资源,是教学主力军。让青年教师的才智与价值在课堂上合理发挥,是地方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是值得高校青年教师和教学研究机构深入思考的环节。本文将从青年教师的角度,思考影响青年教师发挥才智,实现自身价值时的阻碍,以及提升教学质量时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与情况,从教学技能提升途径、心理认知阶段分析,以及隐性知识管理的角度,深入思考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青年教师;地方高校;教学质量;逻辑思维;认知阶段

[基金资助] 2016年,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换乘场站出入口人群博弈行为与安全疏散策略研究(编号:ZZZZyyx16016)。

[作者简介] 菅肖霞(1981-),女,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青年教师发展、公共安全以及应急疏散管理策略;顾海(1974-),男,浙江省宁波市人,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为国际会计与会计史、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地方高校录用的专任教师均需具备博士研究生学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均经过系统化创新逻辑思想的培养,具有知识管理的技能等。如何让青年教师这一大规模的群体,或者称为教学资源,发挥其最大价值,是值得青年教师本身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研究机构深入思考的问题。本着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与想法,抛开青年教师的收入、地位等社会因素,从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研究的角度思考,阻碍青年教师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时客观存在的因素,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更重要地是,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入点。

 

一、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教育部2019年统计数据[1],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比近50.68%,由此可见,青年教师队伍是相当庞大的此外,相关的研究进一步表明,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的主力军[2, 3]。但是青年教师是否在其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是否能在教学上带动学生积极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本文从青年教师的视角出发,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改变教学策略从中发现阻碍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青年教师缺乏教学技能与经验

目前来讲,高校专任教师的录用条件中,并不限制于师范院校毕业。大量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博士愿意成为高校教师,并且认为高校提供了继续进行科研的优质环境。对于国内高校毕业的博士而言,无论从教学要求还是从科研强度的角度考虑,地方高校专任教师这个职务是与其学历和能力相对较为匹配的,或者说是可以胜任的工作。从地方高校专任教师招聘要求看,科研的考核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国内高校毕业的博士基本掌握其研究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博士研究生阶段工作的后续完善与提升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高校鼓励研究课题申报正好为博士们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因此,大量的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博士被地方高校录用当然,有得必有失。过度强调科研能力,势必会弱化教学能力。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缺乏师范教育的系统培训[4],缺乏背景性的教学知识[5]。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6],以及教学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教学互动等方面,缺乏专业的训练;在制定合理可行的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一系列教学相关的硬性工作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尽管这些内容表现为表格文件,青年教师似乎不难填写完成。然而,这些教学工作不是简单地填表任务,是多因素、多方位、多变化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合理衔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缺乏教学经验地青年教师未必能够真正理解其中各个环节的教学意义、设计思路、培养目标,未必能深层地实现与客观评价,最终都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课程杂多,缺乏深度挖掘

青年教师尽管缺乏教学经验技能,处于从一名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阶段,但是具备极大地学习冲劲与工作干劲。他们每个学期可能会承担不同的课程,可能这些课程是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但是青年教师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懂得如何从高校内部或外部获得大量丰富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材出版社提供的课件、代码、习题答案、微视频等。由于时间所限,青年教师必须将大量地时间专注于熟悉课程的内容上面。通常,大学生的一门课程的学习时长需要一个学期,也就是近三个月时间。面对一门新课,教师备课的时间是一个暑假或寒假只有个半月的时间在此期间,需要在授课前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掌握、提炼过程,同时要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资料的准备与熟悉工作此外,青年教师一个假期的时间里准备23新课程,还要完成科研项目等多项任务简单地讲,备新课只能是仓促完成。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青年教师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要比大学生强很多,抓住课程的主体思路、重点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从大量的内容中提炼出知识体系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把提炼出的知识体系用自己的理解、感受、经验、事实再加以丰富,就需要经验的积累。如果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新课程,并不利于青年教师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隐性知识浪费

青年教师承担新的课程,准备上课资料,但是后续这个课程如果得不到延续,是备课资源的浪费。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老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课程,主干课程都有经验的教师承担新教师多会承担选修课、非重要专业课、甚至是临时加课。不管承担的是专业基础课还是选修课,教师不会区别对待,都要充分准备,花精力收集资料、熟悉内容。有时,由于学院课程设计发生变化这门课程,也许只上一个学期,下一个学期就被删掉了。表格上的删除很容易,教师为此付出的精力与知识传承的储备资源也被一并删除,是隐性知识的浪费。

“隐性知识”的概念是1958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其论著《人的研究》中提出的,他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等表达的,是显性知识;不能系统表述的,是隐性知识[7]。按照“知识创造理论之父”、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的观点,隐性知识包括技术层面和认知层面,前者包括个人技巧,是“知道如何做”的知识;后者包括信念、理念、价值和心智模式,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7]。据此,隐性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对于学习、甚至生活都是相当重要的。青年教师经过了博士研究工作的系统化训练,总结了学习、研究工作的经验,具备了丰富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个人技巧。

二、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策略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在此,我们从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教与学过程中认知发展不同阶段、青年教师知识管理这三个角度,分析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岗前培训、自我深入学习

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需要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教学能力,从哪些方面入手做好教学准备。近年来各地方开展的专任教师岗前培训就是一种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很好地策略[8]。以笔者参加的上海市教委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为例,该培训每年针对上海市属高校的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全脱产培训。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该培训让人受益匪浅。

岗前培训形式多样,比如拓展训练,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不同的活动任务,让青年教师切身得到体能、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锻炼。专题讲座也是岗前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教师素质教育的讲座,包括教学名师的经验分享、教学素质培养的方法、教学名师的教学理念与思想等;二是教学技能的讲座,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的制定教学课件以及微视频的软件使用,课堂语言表达的规范化、形态、体态的规范等;三是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讲座,包括基金申报思路、策略与经验教训等内容;四是请各个专业的名师讲课,让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观摩思索自己与名师的差距、提高的途径。此外,在上述环节中还有青年教师参与实践的教学模拟、个人阅读研修等多个环节,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体系,完成一整套教学过程。

岗前培训体系可以给青年教师展现教学体系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如何设置、如何衔接优秀教师示范教学的基本理念方法技巧和先进教育技能[9];青年教师通过亲身经历“教”与“学”的整套过程,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找到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所在。在3个月的培训过程中,青年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技能与方法很多,仍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摸索、理解,补充和完善的教学能力。培训可以使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知道教学需要哪些能力,让他们了解哪些是自己不知道的需要进一步深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岗前培训拓宽了青年教师教学知识面,指明了青年教师为提高教学能力需努力方向。青年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研究、摸索这些技能、个性化教学体系结构上、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10],分析学习心理等方面上,这将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逻辑思维层面的“教与学”

    大部分的青年教师,精力与时间是有限度的,如果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初级阶段的“教与学”上面,自然没有更多的精力,无法围绕一个载体(一门课程、一个点)深入到更高层次的“教与学”上面,其结果就是无法突破当前的认知,无法到达对于具象知识的概念提炼判断推理的高级阶段,无法上升到理性认知阶段,甚至是更高层面的意识、创新阶段。

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得到广泛应用各个高校陆续设置了大数据专业。虽然这种做法紧跟了科技发展的步伐,但是不能忽视学生思维的培养与训练。高校选择一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式、模式培养更全面课程更重要。如果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训练,对于知识的掌握是肤浅的。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方式有极大的帮助。

一门“数据分析”课程为例课程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思路,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比如统计汇总、回归分析、插值逼近等,分析低量级数据,直观的展示数据变化趋势、数据汇总、数据特征与特性,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等。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自动化办公系统日趋完善,由此产生了数据的不同量级,从GBTBPBEBZB(从左到右依次提高1024倍量级)甚至更高的量级。实践证明,存储在Excel表格中低量级数据的分析方法无法处理高量级数据。如果由于数据量级的增长,我们就放弃学习低量级数据的统计汇总、回归分析、插值逼近等方法,表面上看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但是并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众所周知,学生的培养方案会跟随大数据科技发展而变化,同样地,这门课程也需要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要循序渐进,地变化,一地提高,先让某个因素固定不变,让其他因素逐步变化,然后再多因素变化。一条思路是以不改变数据量级这个因素为基础,先学习统计汇总、回归分析等方法作为“点”,再学习多元统计分析、高阶插值逼近等更高级的方法作为“线”,从而实现由“点”到“线”;更进一步,学习数据挖掘方法例如“关联分析”、“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作为“面”,实现“线”到“面”的提高。另一条思路是,方法固定下来,数据的量级从MB量级的数据(作为“点”),提升到更高级的“GB”、“TB”(作为“线”),再提升到PBEBZB,达到“面”的高度。两种教学思路都非常明确,“点”“线”再到“面”;如果将两条思路同时考虑,多因素同时变化,就上升“体”的高度;如果能将“数据分析”的数据与分析方法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中,就可以上升到“体”动起来的思维高实现由简单到复杂、从现实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学习过程,这才是课程教学终极目标。

人类解决存在于认知的无知阶段的问题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大学生,只要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资源搜索到相关知识。如何有能力通过自学,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理性逻辑阶段(怎么学)的问题才是教师要在教与学中让学生理解的。教学与科研一样,也要专注于一点,教“教与学”的深度影响学生“学”的深度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都离不开“学习”这个过程,“学”是为了获取知识与技能,是知识与经验的累积,“习”是对所获知识和经验的实践,“学习”是思考原料的来源,头脑中有什么,才会看到什么,才会感悟显现出来[11]。这个过程是量的积累过程,还是质的提升过程,取决于“教与学”是初级层面的感知,还是逻辑层面的推理、判断,或者更高层面的创新。

发展心理学中认知发展研究理论[12]认为思维的本质在成年早期(20-30岁)发生了变化。从青少年时期的某事要么正确、要么错误的二元思维,开始步入一个知识与价值观的相对论阶段。“教与学”的过程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从单纯的二元思维过渡到多元的思维,为培养学生如何选择和使用规则,挑选问题解决策略,并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综合考虑问题发生的情境,与过去知识之间、与新知识、新环境的相关联性等,思考出合理的解决思路,并能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表达,并能用正确地态度与情绪,接受不同的意见等[12]

(三)强化隐性知识的传承

对于青年教师资源浪费这一点,从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才的过程进行剖析。这些青年教师在3-5年的博士研究生生涯中,经历了知识的沉淀,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应用与学习,最终通过知识创新毕业。这段生涯是青年教师最终取得学位的过程,更是知识运转模式的实践过程,如果我们把毕业论文视为显性知识,那么这些青年教师大脑中存储的就是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是青年教师的思想、经验、非结构化、不可编码的知识,我们希望把这些知识的价值发挥出来,通过形象化的方法转化为显性知识,分享给学生,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思维模式。这个过程是需要专注的,是需要不断地非简单重复的,从经验中总结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这是知识管理的过程,也是知识传承的过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书本上的显性知识还是自身的隐性知识,就确定了教学质量的高度与深度。

隐性知识是衡量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隐性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对现实生活非常重要,他是个体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以及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目标时运用知识的能力[7],青年教师经过博士研究工作的系统化训练,具备了丰富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青年教师重复准备同一门课程的过程就是这两项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是隐性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深化的过程。在课堂上讲解的过程就是这两项能力再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隐性知识的传承过程。

培养人才是要顺应社会就业环境和专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培养人才也要有传承与积淀,课程设置的周期、时间、适用范围都要经过思考、谨慎制定,要适度、有尺度的变化,同时要考虑青年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高校对于专业人才培养也要制定短期、中期、长期教学方向和目标,特别是,设计的新课程要符合中远期目标。重视青年教师本身的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理性地设置教学的顶层设计[13],如培养计划、教学课程、教学大纲等。学生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学课程布局、设计等环节都要重视、慎重,不能每个学期都变化,否则是对青年教师这个教学资源的浪费。此外,青年教师与优秀教师,以长期听课、交流、指导的流程,在教学素质、教学准备和教学技能上才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14],也说明了不断地重复与提升的过程。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应该带着旧的不走,新的不来的想法,应该带着初心,沿着知识的积累与升华的方向添砖加瓦,拓宽道路。因此,高校在制定课程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中长期目标,让隐形知识得以延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多元化、一体化、系统化理念不断地深入到各行各业,知识资源是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何合理利用与管理知识资源是知识管理的流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将恰当的知识在恰当的时候传递给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三、结论

本文从青年教师发挥教学技能可能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教与学过程中认知发展不同阶段、青年教师知识管理这三个角度,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能的提升教学能力的策略。教学研究管理机构利用岗前培训、技能考核等方法,从客观的角度,提升青年教师的技能与教学能力。青年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教学技能、学习如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考虑,青年教师在掌握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从表面的知识的记忆等初级阶段,通过不断温故而知新上升到逻辑思维、创新等高级阶段。从知识管理的角度,青年教师不断深入思考课程本身如何从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让学生能从逻辑思路的角度掌握课程知识体系。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大学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应该具备当前时代的特点,还应该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前人的经验,还应该了解到前沿科技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才能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在他们走向社会时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在他们毕业后能够顺利的与当前社会融合。因此,大学的课程设计中要更多的融入最新的时代信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基本情况: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EB/OL]. (2020-6-10) 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9/qg/202006/t20200610_464573.html

[2] 苏英,寇萌,郭玲霞,郭小楠.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教学刊,2020(03):160-163.

[3] 姚利民,贺光明,段文彧,姜竹青.自主发展与学校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策略探寻[J].大学教育科学,2018(02):43-49+67.

[4] 张书辉.地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培养的途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193-194.

[5] 张静华.高校教师本科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0(05):9-16.

[6]姚利民,陈爱香,姜竹青.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01):82-89.

[7] 杨文娇. 隐性知识的理论与实践[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4. 1, 12-14

 

[8]朱宁波,崔慧丽,孙晓女.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政策的文本分析——基于125所高校的调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3(03):68-75.

[9] 汪倩文. 高等院校新进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28-29.

[10] 张财生.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26-28.

[11] 陶松垒等. 创造思维与专利申请[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11-12.

[12] 罗伯特 S. 费尔德曼著;苏彦捷等译. 发展心理学:探索人生发展的轨迹(原书第三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76-279.

[13] 管青军, 余伟健, 王平,卜勇杰, 金娇.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的几点看法[J].科技资讯,2020,18(12):104-105.

[14] 华永明, 陈绪赣, 李舒宏, 王秋颖, 杜垲.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模式的实践和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20(14):27-28

 

Strategies Study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Young Teache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JIAN Xiaoxia, GU Hai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18, China)

Abstract: Young teachers are the main resources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also the main force of teaching. It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local universities, that young teachers could reasonably bring their talents and values into play in teaching. Therefore, young teachers, and several institutions or departments on teaching research,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oroughly thinking the strategies o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In this paper, it is consid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young teachers, some obstacles, that block young teachers to develop their talents and realize their own values, and several problems, that impair the teaching quality, are analyzed. In view of different problems and cases, the perspective strategies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young teache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building teaching skills, analyzing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stages and managing implicit knowledge.

Key words: young teachers; local universities; teaching ability; logical thought; cognitive stages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