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1人1岗”就业实习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0日 08:56 点击: 1246 发布:

1人1岗”就业实习的研究与实践*

王金亭1,孙长峰1,霍月洋1,王  

 

(1.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2.山东新发药业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500;)

[  ] 基于工科专业“3+1”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3+1”改革模式的类型,针对现有研究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其中的“1”的部分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1人1岗”就业实习的改革案例,实现“3”和“1”无缝对接,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双赢。全面实施工科专业“3+1”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毕业生精准就业,提高应届毕业生初次签约就业率。此方案适合在工科专业进行推广,也适合进一步探索新时代工学结合、产教研学等校企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 3+1方案;11岗;就业实习;双向选择

[基金项目]2018年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科“3+1”人才培养方案开展“11就业实习的研究与实践”(M2018X056)

[作者简介]王金亭(1966-),男,山东高唐人,硕士教授,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化生系总支书记、主任(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 孙长峰(1976-)男,山东茌平人,硕士副教授,东昌学院化生系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元素化学;霍月洋(1984-)男,山东聊城人,硕士、讲师,东昌学院化生系辅导员,研究方向:精细化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十三五”期间,国家积极引导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要求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1]应用型本科立足区域经济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一、“3+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

“3+1”培养模式[2]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3 年在校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第4 年到企业实习相关工艺和技术,全面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一) “3+1”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

有关校企合作“3 + 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献不少,应用型高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在3+1”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践。目前,主要实践类型包括:

1.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大四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一年的实践教学,方式多样简单易行。有的[3]主张成班建制、分组实习,有的[4]要求大四学生自主选择,有的[5]实行多企业分流实习等等。由于校企监管体系不完善,存在诸多弊端,尤其是毕业论文监管失控。

2. 成立企业冠名班

王国胜等探讨了京博班培养模式[6],在新生入学后经双向选择,根据校企联合办学(冠名班)协议进行教学。前三年学校教育,同时融入企业文化并享受企业员工劳保补贴;最后一年驻企顶岗、轮岗,师傅帮带按工艺员培养,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毕业后直接签劳动合同入职,并逐年返还四年学费。2016年,东昌学院也组建了京博班。

3. 多途径分流培养

张兰华等[7]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为重点,设计了前期趋同、后期分流培养模式。针对大四的学生,进行多途径分流培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研、参加校内专业实践、推荐社会培训、校企联合培训、基地实习等。

4. 创办产业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8]依托地方优势产业群,校企深度融合,以培养产业需求人才为目标,校企共建专业合作育人,以二级学院系部为主体,组建产业学院或产业班。实现了校企信息、人才、资源共享,适合构建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2020年6月,山东省启动了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工作,京博控股集团作为首批入选培育企业,创新启动“N1N”产教融合模式,即打造京博1个产业平台,向上联融N个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学院,向下辐射地方N个产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合一”,以科技创新引领价值链迈向高端。

(二) “3+1”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培养模式运行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完善、“3”和“1”不能无缝对接、缺乏制度保障以及配套政策不完善等等[9-10]。探究原因,涉及企业、学校、政府三个方面[11]。短期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了管理、安全、产品质量、商业机密等方面的负担,企方积极性、主动性不足。高校常常陷入“一厢情愿”的尴尬局面,存在“重协议、轻落实”的现象,缺乏相应的考核、监管和资金支持。

二、对“3+1”模式运行机制的探索实践

“3+1”模式中1是重点、难点、关键点,须认真研究、论证和设计[12]。东昌学院立足地方实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了“1人1岗”就业实习的模式,并经山东省教育厅立项开展教改研究。

(一)细化“3+1”模式中1的内容

“1”通常理解为企业实习1年,学生全年驻企有很多具体问题:一是春节放假,学生对春节期望较多有自动离职现象寒假期间安全问题责任不明确二是秋季活动比较集中,如考研、考公、考编、校招等三是在企业开课、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也不现实等等。

通过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和实践,把1理解为1年的实践教学,分成两个阶段落实。第七学期12周前完成仿真、实训、见习、毕业设计/论文开题,12周后学生集中备考、参加校招、实习定位和毕业设计/论文终稿。第八学期进驻企业,实施一人一岗就业实习。

(二)建立优质实习基地库

成立由总支书记负责的就业实习工作组,成员包括团总支书记、教学秘书、辅导员、毕业生代表,全面负责实习基地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负责驻企实习的落实、监控、考核等。

1. 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路

建设就业实习基地,实现毕业生精准就业,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开拓产业园区的优势企业,具有较大规模,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先进技术能体现行业发展趋势,有助于实施企业工程师计划,培养毕业生的职业素养。

2. 实习基地建设的规划

秋季结合校园招聘方案,考察、调研符合专业需求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框架,建立动态优质实习基地库。成立校企合作协调组,实行校企共同管理,明确基地建设目标和任务,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共赢机制。有计划、分阶段加强校企融合深度,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等,逐步建立并完善协同育人、合作育人、产教研学一体化育人体系。

3. 实习基地的管理和要求

实行校企双方共管、分工协作、明确职责。建立劳动保护、安全操作、文明生产制度,建立实习检查、监督、应急事件处置制度,建立现代学徒师傅传帮带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制,鼓励教师驻企指导,企业导师按规定给予报酬。基地要有充足的岗位且能满足轮岗要求,按照实习员工待遇提供实习薪酬,配置学习、办公、生活等必须设施,食宿方便,交纳意外伤害保险等,维护学生实习的基本权益。

(三)整合就业实习观念

1. 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

大学生就业难,一是就业形势严峻,二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诸如:缺乏职业规划、盲目追求编制、求职期望过高、自我评价不合理等。研究表明[12]:选择毕业即就业的占45.3%,追求个人价值和生活优越的88.2%,注重工作和生活平衡的73.5%,希望学习新知的57.9%,要求人际关系和谐的57.8%,要求待遇好挣钱多的54.7%,选择公有制单位的55.0%,不要求专业对口的72.9%。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简单追求好听、事少、钱多,而是更加理性,他们就业愿望不强、偏重内心感受、期望高薪职位、关注职场成长和未来发展。

2. 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

企业招聘难,主要原因:一是主管领导对人才招聘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招聘渠道单一、时间集中,三是过度重视学历,四是招聘人员认识不到位,五是忽略企业文化建设,六是薪资竞争力较弱。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革,人才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越来越重要,企业用人观念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⑴高层重视,制定了长期人才储备计划,健全人才招聘制度、考核体系;⑵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各种新媒体,实施创新招聘策略;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关爱员工及家庭;⑷建立晋升通道,薪酬结构合理,尊重职工的价值取向;⑸主动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产教研学一体化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等等。

3. 整合就业实习观念

企业招聘很现实,目的是按计划储备人才,希望大学生能够签约并留任。学生就业有些理想化,仅凭宣讲会、双选会,大学生对企业了解不够,一是签约率不高,二是签约后认同感降低。企业陷入招聘、流失、再招聘的循环,大学生陷入应聘、辞职、再应聘的循环。整合企业招聘和大学生就业的观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施就业实习有助于解决这个矛盾。

4.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不低于30%。修订方案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大一到大三完成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假期社会实践、劳动周、军事训练等,大四年级集中完成仿真模拟、校内实训、综合实验、企业见习、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等。

三、实施“1人1岗”就业实习的可行性方案

(一)“1人1岗”就业实习的主要内容

精选优势产业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施以就业为目的的毕业实习;企业根据招聘计划提供具体岗位,按照就业意向安排1人1岗实习;高校设置实习环节,将企业实习考核与毕业实习考核合二为一;实习期间实行校企双重管理,按照现代师徒制实行师傅传帮带,根据情况有1-2次轮岗。“1人1岗”就业实习有四个统一,即:时间节点统一、考核标准统一、管理要求统一、生活待遇统一。

(二) “1人1岗”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

就业实习工作包括:实习动员、签订协议、岗位选择、驻企实习、考核签约、毕业入职等,内容多、任务重,可分为三个阶段:

实习准备:包括签约企业、确定1人1岗、制定就业实习方案。实习岗位数应超过毕业生人数10%,根据双向选择网签录用协议,也可以签订三方实习协议。

实施实习:企业的实习考核期一般2-3个月,学校设定14周的时间。期间实行校企双重管理,企业按员工实习考核,高校按毕业实习管理。期末组织实习考核,评定实习成绩并填写实习成绩鉴定表。

签约入职:根据考核成绩进行双向选择,无意留企就业的返回高校二次择业;有意留企工作的则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网签,毕业后直接入职转岗,无需再经过实习环节。

(三)就业实习方案的实践与评价

1. 近五年毕业生实习情况

统计2016—2021届毕业生实习情况,详见下表:

近年应届毕业生实习情况

年度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应届毕业生

82

68

106

137

136

162

集中实习

45

35

53

67

64

66

分散实习

37

33

53

70

72

96

分散实习占比

45.1%

48.5%

50.0%

51.1%

52.9%

59.3%

考研备考

32

27

43

60

62

87

考研占分散比

86.5%

81.8%

81.1%

85.7%

86.1%

90.6%

选择分散实习的学生数呈上升趋势,分析选择分散实习的原因,主要包括:考研、考公、考编、创业、家庭影响、就业意向非常明确等几个方面,尤其是选择考研继续深造,每年占分散实习的比例超过80%,最高达90.6%,考公、考教师编的不足10%。

2.近三年就业实习效果评价

2018届、2019届、2020届毕业生驻企一人一岗就业实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就业签约率较高,三届毕业生签约率依次为52.8%、62.7%和78.1%;而且就业签约率逐年提高,年增幅超过10%,说明一人一岗就业实习效果比较明显。经走访考察,企业对签约学生比较满意,学生当年离职率不超过10%,明显低于校招员工当年离职率;次年离职率约为30%左右,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考研深造、企业文化认同感、薪资待遇、升职晋级等。

四、结语

进入新时代,国家引导高校转型发展,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应用型高校立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晓蕾,林妍梅.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发展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12):34-38.

[2] 李凌霞,郭川军,王旭.“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5(5):30-33.

[3] 范茜,李彤.汽车类高职学生“3+1”顶岗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6(5):26-28.

[4] 韩建勇,王本永,周广林,等. 机类“3+1”人才培养模式潜在风险分析[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15(6):70-71.

[5] 雷亮,彭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38-139.

[6] 王国胜,裴春民,于三三,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山东化工,2015,44(3):120-121.

[7] 张兰华,冯敏,郑鹏,等.基于就业导向的“3+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J].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2013,3(3):122-128.

[8] 李伟,叶树林,华蕊.地方本科院校“3+1”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论坛,2017(10):58-61.

[9] 彭和平,彭碧薇.“3+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0):11-13.

[10] 张年友.独立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7):33-34.

[11] 龚建荣,张慧.独立学院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工程师,2015,20(03):36-39.

[12] 林春景,袁俐萍.“3+1”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4(19):103-104.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One Person One Post"

WANG Jinting1SUN Changfeng1HUO Yueyang1WANG Tao2

(1. Liaocheng University Dongchang College,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252000 China2. Shandong Xinfa Pharmaceutical Co., Ltd, Dongying City, Shandong, 257500 China)

 

Abstract: They were analysed that the types of "3+1" reform model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ased on "3+1"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1" has been practiced and explored for many years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of existing models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cases of "one person, one post" employment practice, which can realize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3" and "1" and realize the win-wi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f the "3 + 1"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for engineering majors will be fully implemente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of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majors will be strengthened, the precis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will be realized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of fresh graduates for the first time will be increased.It is suitable for the promotion of engineering majors, but it is also suitable for further exploring new model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3+1”training model; One person one post;Employment internship;two-way choice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