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后疫情时代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 ”建设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6日 11:26 点击: 1426 发布:

后疫情时代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

”建设

    于桂凤  

(扬州市职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0)

 

[  ]习总书记曾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但对于2020届高职毕业生而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他们本就艰难的求职经历“雪上加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如何广泛利用校内校外资源,组建专业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打造开放兼容、高效实用的课程体系,创建能够培养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职业技能的实践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精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已经成为了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职业发展;就业指导

[基金项目]2020年扬州市职业大学校级教改课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合”建设的实践研究(编号:2020JG30)。

[作者简介]于桂凤,(1977-),女,江苏扬州人、硕士、扬州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职业发展教学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 

引言

     2020年初,一场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很快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并建立了后续的各种疫情防控机制,阻止国内疫情的反弹。但由于国外疫情发展形势依旧严峻,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是必须的。在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和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双重影响下,如何采取新策略指导高职毕业生科学规划,顺利就业,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疫情对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影响

习总书记曾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在2020年的毕业季,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受疫情影响,多数中小企业生产按下“暂停键”,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缩减,竞争加剧;招聘的形式也复杂多样,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招聘的周期也一再延展,增大学生求职心理压力。

(一)导致“双减”局面出现

1.就业机会减少。高职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新冠疫情给众多中小企业带来重创。企业为了生存,会缩减工作岗位,降低生产成本,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断崖式”减少。

2.就业渠道减少。毕业生求职与企业招聘,其实是一个多次互动的过程。每一次互动过程中,毕业生需要提前了解相关有用的就业信息,按照“人职匹配”的模式向企业推荐自己,企业需要对毕业生求职者进行深层次全方面“探究式”了解。毫无疑问 ,对双方而言,面对面的沟通更实用。但受疫情影响,不能大规模集会、不方便线下面试,很多企业只能选择了在线沟通和视频面试的方式,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半数”减少。

(二)提出“三实”新要求

1.立足实际。

首先要立足当下疫情防控实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依旧存在。

其次要立足社会需求实际:疫情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停业停产,社会用工需求缩减;“存活”的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减少生产成本,降低了工人工资报酬;疫情也让相关行业发展转“危”为“机”,比如在线教育、新零售业、现代物流等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给高职学生的提供了一些新行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选择机会。

2.注重实用。

   首先内容实用:高职学生在职业目标抉择方面,更加看重职业发展的前景;在就业信息收集方面,希望获得更多的国家“稳就业”的政策资讯、就业调查的“大数据”;在就业心理调适方面,更想获得一些“减压”式的心理帮助;在求职技巧方面,侧重于在线求职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其次平台实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从线下转到线上。导致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理论内容“够用”,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南、职场提升等;二是实践平台“能用” ,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实践训练,包括职业自我探索的测评、职业环境的认知、求职面试的模拟、求职材料的制作等。

3.突出实效。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所以,在特殊的“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危机,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促进高职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颁布的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高职院校相继都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之类的课程。“十年磨一剑”,对该类课程的开设、实施、发展和改革也都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因为诸多制约因素,课程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师资队伍薄弱: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个无法突破的“恶性循环”,即数量少来源杂,不稳定专业化程度差。

1.师资数量匮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但是据调查,继2019年扩招之后,按平均师生比1:18计算,全国高职院校缺教师5.5万。高职院校师资缺口更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高职院校又属于“边缘性”和“门面性”课程,师生比严重失衡,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的授课需求。

2.师资来源复杂且不稳定。

高职院校的专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老师人数远远不足,为了完成授课任务,许多高职院校会“遍地撒网”收集教师,比如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行政坐班人员、思政课教师、学院辅导员和转岗教师。这些老师其实就是充当“临时救援”的角色,一旦工作岗位出现变动、自身工作负担加重,往往会选择丢弃课程授课任务。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易流失。

3.师资专业化程度低。

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专业化程度低的表现有两个方面:

表现一,缺乏专业化的“就业指导”。绝大多数高职教师走的“从学校——学校”的路,本身缺乏丰富的求职经历和经验,只能“纸上谈兵”。短期加入的教师,又无法积累起教学的实践经验,只好“照本宣讲”。

表现二,缺乏专业化的“职业素养”。来源复杂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一般都不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职业方向、核心的职业技能,也从未走进具体的行业去了解行业内部的真实情况,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发展引导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先天”不足,后天又“营养不良”。这些不足与高职学生越来越高的实用性和个性化需求矛盾不断加剧。

1.课程开设“先天不足”。

不足一,重视程度低。部分高职院校尽管也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但仅作为一门公共课开设,对其在教学方案制定、师资配备、实践平台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投入有限,有点“门面”课走过场的意味。

不足二,开设学期晚。很多高职院校都将该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在学生毕业前夕,“突击”性地进行指导。主要内容也仅仅包括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解读、求职材料制作和面试技巧。

不足三,课程课时少。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有四大基本任务,任务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训练,为学生开启梦想;任务二,通过职业能力训练,让学生如虎添翼;任务三,通过求职方略技巧训练,向学生提供锦囊妙计;任务四,通过职场拓展实战训练,助力学生扬帆远航。

2.课程“营养不良”。

表现一,教学资料的同一化。高职学院在选择教材时,为了保证教材的广泛适用性,主要选择以“通识教育”内容为主的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为了降低新授课教师的教学难度,往往会进行“集体”备课,备出同一化的教案、同一化的课件和同一化的案例。过度的同一化,忽视了学生需求的“个性化”。

表现二,教师的临时化。高职院校除了极少部分的专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老师外,其余都是“临时工”。这样的师资却既要对学生进行一般的就业指导,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还要培养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性的职业素养,使其具备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

表现三,实践的虚拟化。

教育部出台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可见,实践在本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方式陈旧:总体而言,目前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形式传统,教学平台单一,很难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1.授课形式传统化。

受师资和教学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数采取的是“满堂灌”和“PPT+板书”式的单向教学模式,师生全程交流甚少。毫无生机的理论讲解,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教学平台单一化。

单一化的“课堂”教学,即使进行着大量的课堂模拟,也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短暂的课堂交流,能够学生提供的知识信息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学生更多渴求。

三、当前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建设举措

疫情就是考验,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在考验中暴露出了一系列滞后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1]    

(一)师资“融”建设:疫情对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教师队伍是“主力军”。我们要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师资队伍,为高职学生提供有效指导,促进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1.“升级”专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1)“多元化”的遴选:高职院校需坚持“以生为本”,疫情期间课程的教学由“线下”转“线上”,授课教师应当具备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技能。疫情给学生求职带来更多的挑战,如何进行网上与招聘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如何参加在线面试、如何克服各种“暂停键”带来的心理压力,如何在茫茫“云端”中防范就业陷进,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各项毕业手续的办理,这一切都离不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

2)“多渠道”的提升:从相关调查中可以发现,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一是指导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及时学习和掌握当前的国家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能力,提高学生应聘求职等实践技能辅导的水平等。二是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提升,顺应疫情期间“云端招聘”和“在线求职”新模式,教师需要启动“在线课堂”进行理论知识讲解,需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实训,需要利用QQ、微信和公众号进行“一对一”式的个性指导,所以信息化教学手段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三是指导的实效性提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多走进受教学生,了解学生最实在的指导需求,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等。

2.“融”专业教师队伍资源。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性,现有的师资队伍由于与学生的专业不同,导致所开展的指导与学生实际脱节。有必要针对指导的动态化、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融”专业教师加入其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优势一,陪伴全程性。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入学以后也将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专业教师就成学生大学全程的重要陪伴者,大一阶段的“造梦”,帮助其在自我探索、职业环境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二阶段的“逐梦”,针对其职业理想,给予专业知识的讲授,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大三阶段的“圆梦”,为其提供就业市场、行业发展、用工需求等有用信息,助力学生求职成功。

优势二,沟通零距离性。

相比较毕业前通过“大班”化教学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而言,专业教师与高职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了解更深刻,也更全面。他们可以利用课上、课下、学习、实践等途径,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求职意向,为他们进行“私人订制”般的指导。

优势三,指导专业性。

课程的实用性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堂重在通识教育,几乎“千篇一律”,无特色,无说服力,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导致指导走过场。但是专业教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解对口单位的用工需求。可以根据专业和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做好求职前的各项专业技能准备。

3.“融”企业专业人士、优秀校友资源。

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高职在校教师,受学校实训条件的限制,受自身实践经历的限制,对学生的指导一般总是停留在理论层次,实践方面主要通过“纸上谈兵”式的虚拟实训,并不能让学生充分认知现实的职场环境。因此,输入“鲜活”的血液,“融”企业专业人士、优秀校友资源来充实师资队伍,就成为迫切需求。

1)自身的职业生涯经历展现,有助于学生确立职业奋斗目标。企业人士,特别是优秀的校友,他们的“现身说法”其实就是求职和职场成长的经验介绍。他们的职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会给高职学生指明职业发展方向,增强职业信心。

2)真实的职场环境介绍,有助于学生提前做好角色转换。企业人士掌握就业市场资讯、熟悉企业文化、了解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通过他们的介绍,学生提前对真实的职场环境有了一定的正确认知,对今后走进职场,走进企业,走进岗位其实就是一个“预热”阶段,更好地从“学生”转变成“职业人”。

  3)开放融合的引入模式,有助于校内师资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邀请企业人士走进教研、走进课堂,将最前沿的行业发展动态、最新的企业用工需求、最实用的专业技能带进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弥补学校指导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缺憾。

(二)教学内容“融”建设:疫情当前,唯有直面。为适应疫情常态化防疫的形势,为帮助学生在疫情中获得“求职之机”,实现职业理想,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内容必须进行丰富,从单一的求职技巧辅导转变为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指导。

1.“融”思政教学内容

1)适应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之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中挖掘思政元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塑造,既“教知识”又“育人”,既“授业”又“传道”。

2)适应疫情防疫常态化之需。疫情增加了高职学生的求职心理压力,减少了求职渠道,平添了诸多求职顾虑,产生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职业期望。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在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政教育,成为一剂“良药”。

有利于降低高职学生求职的心理压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疫情中求职的步伐受阻,很多高职学生心情烦躁,心理压力巨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全面的自我探索,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从而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需要什么。面对疫情树立平常心、耐心和自信心,形成健康的心理。

有利于树立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最美逆行者”,教师在授课时多讲讲他们的故事,激发高职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专业自豪感、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并以榜样人物为标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内化为目标,外化为行动,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2]

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84岁的“逆行者”钟南山,“让大家别去武汉,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去了”;“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带领金银潭医院干部职工共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做出重大贡献。在他们身上既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更有优秀的职业习惯,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2.“融”专业教育内容: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既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又关乎学校的专业建设。我们必须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态势与用工市场的需求,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与专业相融合是决定高职学生就业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1)两者目标具有一致性:职业发展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独立生存能力、全面发展素质的人才为目的。专业教育的培养的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紧密先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目标上看两者具有一致性。将专业教育融入职业发展教育之中,有着迫切的需求和坚固的现实基础,能够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2)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专业教育“激活”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当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采取的是“同一化”、“通识化”的教学模式,无视专业差别,毫无生机。通过融入专业内容,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职业规划部分,针对特定的行业探索,分析真实的现状、企业真实的招聘流程、工作岗位具体的技能要求,拉近学生与课程的“距离”。在就业指导部分,结合专业学生求职的真实案例,增强课程的“可信度”。激起学生的共鸣,“激活”一潭死水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堂。

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提升”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血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是骨架。如何协调合理地进行“组织系统管理”,将会影响高职学生在职场上安身立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具有系统性、全程性等特征,可以有效地进行“人才”塑造。大一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结合专业入学教育,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大二期间职业探索教育结合专业知识讲授、专业实训项目开展,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大三期间就业指导结合专业实习、学生求职的真实经历,让学生实现职业理想。

  (三)教学平台“融”建设:教学平台是教学目的实现的“沃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是师生良性互动的“载体”,教学平台的建设与拓展一直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1.“融”线上教学平台: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主流,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线上教学效果;

(1)有利于学生自主化学习。

建设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网站,将相应内容的教学视频、课件、教案和典型案例放在网站上,学生只要登录就可以“点击”学习,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主学习。也可以作为翻转课堂的导学部分,让学生先进入到下一章节的学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运用课后、课堂来解决问题。

2)有利于师生在线交流。

疫情让线下集中学习成为奢望,但是线上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了另外一种交流的方式。可集中,利用QQ课堂、学习通平台,进行在线集中授课,集体讨论。可专一,利用QQ、微信等聊天软件“一对一”地进行私聊,有针对性地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因“即时”性、“动态”性等因素,线上平台有利于教师及时向学生推送国家政策、就业信息。

3)有利于课程实践环节的开展。

疫情期间高职学生求职主要是“网上”求职,所以需要学生掌握网上制作求职材料,网上投递简历,网上面试的方法技巧。可以借助于线上平台进行“互联网+”生涯规划大赛和简历制作竞赛,可以开展“云端面试”在线模拟,可以利用链接进入企业网站,去“体验”企业的工作情境,“探索”岗位的内部真实。

2.“融”校外教学平台。美国教育家大卫认为,学习应该是先从具体的体验开始,然后通过观察反思而领悟知识,再具体应用到实践,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完整的过程。[3]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不是引“无源之水”、栽“无本之木”,需要与联系实际,尤其是企业实际,校企合作成为必然的模式。     

1)走“近”企业参观学习,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引导高职学生树立职业目标。

2)走“进”企业实习实训,增强高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职业能力,引导高职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职业素养,打通“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发展之路。

当下疫情防控红线要坚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化危为机。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利用校内校外各方面的资源,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打造一系列开放兼容、高效实用的课程体系,创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培养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职业技能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 傅苑 李欢欢 抗疫背景下高校线上就业指导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管理2020年第26期,第20页

[2] 艾丽荣:基于新冠疫情背景下《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重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第41页

[3] 胡静娴 :新时代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昌吉学院学报2021年1月第1期,第113页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Fusion" in Post-epidemic Period

                         Yu Gui Feng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once stressed that employment is the biggest livelihood project, popular support project and foundation project. But for the 2020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a sudden COVID-19 has added one disaster after another to their hard job search experience. Under the situation of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ow to make extensive use of the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establish a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for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create an open, compatible,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create a practice platform that can cultivate and improve stu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cational skills, and provide "accurate"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Key words]  Post-epidemic era; career development; employment guidance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