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企业翻译实践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1日 09:15 点击: 786 发布:

 

企业翻译实践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启示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

[摘  ] 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的现象严重翻译教学研究应充分联系市场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如何让外语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笔者结合自身在国内某央企翻译中心的实战经验从企业翻译实践的视角出发,对企业翻译工作的实践与体会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为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三点建议: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关的课程和培训、进行职业化和创业课程培训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 企业翻译实践;外语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温哲1995-)汉族),山西忻州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方向能源科技领域及国际合作领域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企业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翻译这座桥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同国外先进企业在技术更迭、经贸来往以及影视剧译制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带领中国产品走向全球市场这就对从事企业翻译的译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员不仅要能胜任不同种类的翻译文本还要掌握企业常用翻译工具具备良好的企业生存能力但是,目前高校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真实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得大批外语毕业生没有办法很好地适应企业翻译工作。与此同时,优秀的外语人才在企业招聘中仍然是稀缺资源。这是因为在企业翻译实践中,工作内容大多围绕能源科技类、法律类以及医学类等领域展开,目前开设这类专业领域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此外,高校外语教学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积累,而相对忽视了学生的翻译技能掌握水平以及抗压、交际等隐性能力。

语言服务产业链上,上游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智力支持对于培育行业整体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1]。高校在培养外语人才时,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一批拥有跨学科背景知识,并能与时俱进掌握现代翻译技术工具、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外语人才,从而让外语毕业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翻译工作

 

二、企业翻译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笔者2019年至2021年在中冶东方翻译中心担任实习译员,主要从事中英文本的翻译和审校工作。笔者试图从企业译员的实践经验入手,探讨企业翻译工作的特点,并总结出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对策方案。希望能为有志从事企业翻译工作的外语毕业生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1. 翻译内容涉及范围广

企业翻译工作分为口译工作和笔译工作,其中笔译工作量大约会占到总工作量的80%。

口译方面涉及技术交流会、技能培训、合同谈判企业内会议和高端国际活动和会议我来到中冶东方翻译中心参与过的第一个重大口译活动就是东亚海洋合作论坛此外一次有关冶金方面的技术研讨会让我印象颇深次由外籍专家、公司主要技术经理和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技术人员的技术研讨会上,出现大量专业技术词汇,例如:不可逆过程热力学(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等容过程(isochoric process)、均相系统(homogeneous system)、亚稳平衡(metastable equilibrium)等等。虽然会议之前做了大量准备,但由于并不熟悉冶金领域的固定说没有掌握冶金产品的性能和工艺流程,为我在研讨会的口译工作带来阻碍。这种情况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从而间接影响到整个会议的整体进展情况。

企业笔译工作材料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文书合同、产品介绍、技术交流、进出口业务等。因此译员不仅要掌握特殊文本的表达语言和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文化敏感度文化敏感度指的是在企业翻译工作中遇到国家领导人名机构名头衔和部委等中国特色词汇及专有名词一定要谨慎对待我在进入企业后翻译过第五届中国曹妃甸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峰会新闻稿》,当时文中存在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部门企业的英译是department必须与部国家ministry区分开中国钢结构协会是China Steel Construction Society;常务副总经理是Executive Deputy General Manager这几处的译法一旦出现错误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会为读者带来误解甚至造成十分严重的社会影响。由此可见,法律翻译和商务翻译在企业翻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 翻译工作对技术能力要求高

技术能力指技术资源的学习、使用甚至协助开发能力,包括各类工具及信息技术系统,比如办公类软件、各类翻译工具、翻译技术[2]笔者在中冶东方翻译中心工作期间了解到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和本地化业务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即需要译员通过网络技术平台,经过严格的项目、术语以及流程管理进行大规模团队合作生产活动。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翻译人才岗位分类也更加多样化外语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不仅可以在纯翻译岗位上工作还可以选择从事项目管理类的翻译岗位。项目管理类岗位涉及类别颇为宽泛,包括项目策划、开发、推广、项目经理以及技术写作人员(Technical Writer)、翻译和本地化技术支持工程师等技术支持类岗位[2]笔者在工作期间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各类材料进行翻译、审校、质量控制以及术语库和语料库建设。这就说明,对CAT软件的学习和运用已经成为企业翻译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软件包括SDLTrados、Wordfast、MemoQ等。

3. 翻译职业面临重重挑战

根据《中国地区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翻译产业劳动强度高(译员每天用于翻译的时间8小时以上的占43%,54%的译员晚上十二点以后就寝,48%的人每天睡眠只有4 — 6小时,55%的人天天熬夜或一周熬夜1 — 4次;有严重颈椎病或经常感觉颈椎疼痛的译员占60%)、加班频繁(74%的人天天加班或经常加班,64%的人每周末都加班或经常节假日加班)、心理压力大(73%的译员感觉压力大或特别大)、工资水平低(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16%,1001 — 3000元的占33%)[3]

在笔者所在的企业中,超过8小时的翻译工作时长屡见不鲜。在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企业对个人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思想意识便有了更高的要求。行为习惯指的是译员稳重、开朗,能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规范好自己的日常作息。职业素养指的是译员要诚实守信,遵守企业要求的道德规范,认真负责,热爱工作岗位,做好保密工作。思想意识指的是译员要积极向上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善于学习、沟通和团队合作。相比上述两个方面,这些往往构成领导对员工评价体系的主要因素也是个人在企业长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此外,英语已经成了企业对人才的一个隐性要求。许多本科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依然选择了这个专业,而与他们竞争的还有跨学科、有着复合型学科背景的人才。这就导致再过几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必将过剩,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同时企业对优秀的外语人才又求贤若渴供不应求如何打破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这种局面正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笔者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基于企业翻译实践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对策

对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他们的英语水平主要体现在口笔译能力上,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最终都要从翻译能力上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翻译能力是学生外语能力和知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4]。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没有翻译硕士点的院校,人才培养普遍缺乏统筹意识,人才延续性学习需要更多地倚重学生自我发展能力²。为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职业翻译技能的外语人才,高校教学研究应充分联系市场,与企业翻译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

1. 培养复合型人才

鉴于外语行业发展较快且有明显的越发细分的趋势,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较为频繁、多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英语专业教学的适应速度[5]。根据笔者所在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11重点高校)以及了解到的相关信息,相比之前翻译专业主要课程围绕翻译概论、中外翻译简史中国语言文化、翻译批评与欣赏等,如今多所高校在翻译硕士(MTI)培养阶段已经将课程细分并更加多样化。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借助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背景,在MTI培养课程中囊括了能源英语阅读与理解、石油专业英语和石油工业概论等等。而武汉理工大学在MTI培养课程中增添了材料英语、汽车英语和传媒英语翻译等。这表明,相比之前翻译硕士培养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各类文本翻译转化能力,如今的课程逐渐以市场为导向,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但存在一些问题:课时数量不足以让学生深刻了解某一个领域的知识;课堂选用文本素材也还仅仅是规范的教学文本,专业领域内容涉及较少,与企业翻译实践中要处理的文本差距较大;企业中用到最多的科技翻译和法律翻译以及最棘手的医学翻译却成了部分高校MTI培养课程中的一大漏洞。就当前教学形势而言我国大部分高校尚未制定出有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方案

外语毕业生是否具备四六级或者专四专八证书早已不是企业考核优秀外语人才的唯一必选条件如今企业会根据自身领域对毕业生的知识范畴有着更具针对性更加专业的要求。有相关理科背景或者法律背景、又有外语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会在市场竞争中更胜一筹笔者认为高校在培养外语人才的过程中第一要推进课程结构改革。高校可以在本科阶段为外语专业学生开设能源、法律、金融等方面的课程,提高他们在知识层面的广度和深度做好英语这个语言工具的优秀使用者同理可得将英语这门学科作为其他各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中之重不应与专业课的地位有所区别第二,要调整研究生招生策略高校可以在招收MTI学生时吸引一批非英语专业的跨学科外语人才,使其外语专业特别是翻译专业学生在未来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第三要大力开展翻译实践活动高校要积极开展目前市场上急需的工科领域以及医药学等专业领域的翻译实践活动,提升外语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处理不同领域文本的实际应用能力中冶东方翻译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已是多年的校企联合合作伙伴这也是笔者创作此篇文章的灵感所在这种模式在外语教学培养工作中十分重要因为它在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机会的同时不仅能够评估学生专业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和职业规划提供帮助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活动方式和经营模式,体会英语在实践中的重要,最终成为能够很好适应企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 强化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关的课程和培训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对于学校、社会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计算机辅助翻译在企业乃至全社会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但目前高校教育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广大高校基本都要依赖企业中有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来课堂上进行现场教学能够完全胜任机辅翻译课程的师资团队是稀缺资源整个课程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多数高校提供的硬软件设施并不足以让学生充分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全国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还处于“星星之火”的初始局面[6]

面对新兴的机器翻译这一新“术”如果要在“学”这个方面获得更大的进展就必须集中大数据充分利用网上抓取的方式利用多得无法想象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和选择[7]笔者认为,高校应当从培养师资力量和完善课程体系两方面给予机辅翻译教学工作充分的支持。一方面各大高校应积极地从政策上着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一支专业程度高的机辅翻译教学团队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特别是一线城市拥有优质机辅翻译教学资源的985院校参与有关该领域开展的教学研讨会通过这种学术交流的方式能够提升自身师资团队的专业水准综合施教能力另一方面教学中涉及的计算机翻译技术主要包括式转换翻译记忆术语处理质量保证和语料处理5个模块[8]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当将这五大模块充分融入机辅翻译实践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翻译技术运用能力上述第一部分内容提到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也同样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在语言服务过程中的标准化翻译产出过程从而加强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料库和术语库建设能力等等

3. 进行职业化和创业课程培训

高校可以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这也是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号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学会同客户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注册公司所需的金融、法律和工商等知识。高校若有优势资源和平台,也要提供给学生。

此外,高校应当提前为学生进行压力削减培训并加强翻译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使他们在未来就业中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热爱翻译事业,并高效处理翻译工作带给自身的压力。只有他们更专注地投入翻译事业,企业的最终效益才有保障。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到未来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减少刚开始就业时的焦虑程度,提升他们翻译工作中的幸福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四、结语

笔者就企业翻译实践工作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梳理,结合笔者学校和社会实际,对我国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三点建议。当代社会企业要求人才具备复合型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素养:涉猎多个领域的知识,语言功底扎实,语言转换能力;掌握翻译技术运用能力,能够与时俱进并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够精力充沛地应对工作和学习、极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能够专注做好每一项工作。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高校在制定外语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坚持用动态地眼光看问题高校应当基于学生个人特点和就业方向以及自身资源优势将外语人才培养多元化即确定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并配备多样化的培养方案高校只有不断优化外语人才培养的学科结构才能培养出知识框架完善学术视野开阔的优秀外语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王传英.语言服务业发展与启示[J]. 中国翻译,2014(2):78-82.

[2] 张晓.我国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基于30家语言服务企业调研的实证研究[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7(06):54-60.

[3] 曾立人.从翻译产业发展和译员生存状况看译员人才培养[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 100+102.

[4] 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5] 黄小辉,龚亮.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探析——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21(05):122.

[6] 张华慧,曹佳男. 翻译实践教学中的项目管理研究——以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与传神翻译公司的合作项目为例[J]. 科教导刊,2017(36):142-144.

[7] 秦文华.张柏然翻译人才培养观述评[J]. 外语研究,2021(02):58-63+112.

[8] 刘洋.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 无线互联科技,2021(10): 95-96.

 

Studi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Translation Practice

Wen Z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serious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market. In the face of leaps and bounds of translation technology, how to make foreign language graduates more competitive in the job market is a topic that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the translation center of a state-owned enterprise in China, the author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enterprise translation, and put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ivating versatile talents, highlighting courses and training related to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and carrying out vocational and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courses, so as to ensure that foreign language graduates w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Keywords] enterprise translation practic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versatile talents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