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供需结构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9日 17:39 点击: 585 发布:

供需结构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

余俊韦  ,    

 

(天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72)

[   ]在线上线下相互交融促进的信息时代,网络空间极大地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与此同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断推向深入,供需结构呈现出供给主体多元化、需求样式立体化、供需结构逆转化三个“新式变化”;面临供给端单一化低质化与建构网络育人格局的要求不相适应、需求端缺关注乏主动与发挥网络育人实效的要求不相适应、舆论引领挖掘不足与优化网络育人环境的要求不相适应三个“突出问题”本文提出找准结构“地基”,建设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空间、革新结构“材料”,择取有利于入脑入心的话语和内容、优化结构“空间”,塑造主旋律充盈其间的网络舆论环境三条“优化路径”。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供需结构;路径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自媒体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BKS147)】。

[作者简介]余俊韦(1996-) ,男,汉族,云南昆明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刘娜(1977-) ,女,汉族,河北省人,博士,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天津大学新媒体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作者籍贯要求不具体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作为迄今为止最能体现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平等性的媒介传播形态,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大学生依然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对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缺乏辨别能力,不实信息、不良思潮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挑战。本文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与“需”结构为视域,尝试探讨结构优化的实践路径。“供”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供给。“需”是指大学生在自身认知发展规律制约下、在成长成才目标引导下、在个人兴趣喜好激励下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供”一“需”互动协调的指向和结果。

 

一、大学生网络思政供需结构呈现三个新式变化

网络不仅具有新传播媒介的工具属性,更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新兴场域。在这个“无定势”场域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供需结构呈现出与过去很大不同的样态。

1. 供给主体多元化

一方面,党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党团支部、思政课教师、校园影响力者积极开辟网络空间。对学生而言,既可以接触到和自身有联系的教育主体的教育供给,而且还可以获得其他高校、部门、教师的教育供给。另一方面,网络应用扩展了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为生活提供了便利,如今便民服务、校园生活管理应用开发出一定的教育供给功能,在提供服务之余也承担着传播主旋律的作用,打破了过去专门部门、专职教师专管的供给格局。

2. 需求样式立体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信息化发展,大学生呈现出需求多样、全面的特征。大学生思维发展迅速、视野宽阔,“希望通过网络社群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需求显著”,[]P82)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时事政治认知、热点舆论立场、价值观辨析、外交经济知识、中外竞争合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职业生活规划等信息有着更为立体和丰富的需要。

3. 供需结构逆转化

与传统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供需结构所呈现的“供给主导”不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侧地位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充分彰显的主体性使得供给端愈来愈关注需求侧的变动及其背后的思想动机,供给端不断调整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以期“以人为本”地提高针对性、亲和力、实效性,一改过去“一锅端、一刀切”的填塞式教育,“供给主导”向“围绕需求的供给”过渡。

 

二、大学生网络思政供需结构面临三个突出问题

对结构进行部分与整体的分析有利于找准问题所在,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结构在“新式变化”中逐渐暴露出三个突出问题,在供给端、需求端、整体空间都有尚待优化的环节。

1. 供给端单一化低质化与建构网络育人格局的要求不相适应

当前,高校普遍形成了贯通校级平台,结合院级媒体平台,联系辅导员个人微信的“校-院-专业”三级媒体矩阵,但上述媒体矩阵尚存在格局不够完整、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

一方面,格局不够完整。学校、学院在微信平台运营上成效较佳,立足学校、学院挖掘宣传内容,素材也较为丰富,成为关注量和转发量最大的阵地。相比之下,对于QQ、微博、知乎等其他社交平台的挖掘则显得不足。阵地建设单一化,没能形成完整的运营体系,不利于教育面扩大,这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善用丰富多元平台、构建新媒体矩阵的要求不相适应。

另一方面,质量良莠不齐。“校-院-专业”三级公众号建设时间还较短,经验还不成熟,校级媒体公众号运营质量较好,而院级平台制作单薄,更多作为新闻窗口来建设,思想理论深度不足。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条件下开展频繁的公众号宣传,教育实效性把握不足,这与优质建网、有效建网的要求不相适应。

2. 需求端缺关注乏主动与发挥网络育人实效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注度与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内在要求还有差距。一部分大学生会每天主动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但主要是党员或正在入党培养、“马理论”学科的学生,更多的学生主动性不足,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及地位认识不深。

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方式仍然存在表达方式单一、说教味过浓的问题。多是采用“文字+图片”平铺直叙,互动热度低,造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力不足,如果话语方式不能在保证内容深度的前提下变得丰富、容易理解和接纳,久而久之大学生容易将理论教育与“说教”错误联系,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

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思维矛盾和学习生活现实需要的贴合不够,内容铺排上缺乏循序渐进的逐层拔高,造成大学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感不足、主动性不强,从而使得大学生无法深刻感受到网络媒介下的思政教育对于促进个人与社会良好互动、引导个人社会化成长的重要性作用。

3. 舆论引领挖掘不足与优化网络育人环境的要求不相适应

舆论环境对于大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改变着人,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社会热点资讯迅速传播,很快就能形成舆论态势。然而当下对于网络舆论引导还存在舆论场把握不够、舆论环境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舆论场把握能力有待提升。大学生对同一舆论的关注不局限于一个舆论场。官方舆论场主要以电视台、政府及校媒为主,民间舆论场主要以微博、微信、豆瓣等平台的百姓舆论为主。有的大学生在官方舆论场“不发声”,但却“活跃”在民间舆论场。民间舆论场声音繁杂,舆论方向存在风险。应该认识到,除了官方舆论场外,民间舆论场也成为了主要舆论场,向更广阔的舆论场“进军”,准确识别舆论声音背后的思想变动,才更利于展开针对性地教育引领。

另一方面,舆论环境亟待优化。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舆论导向正确是人民之福。然而当下网络谣言、负能量不时涌现,错误观念充斥网络空间,由于错误舆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的客观属性,大学生可能会受到不良网络舆论的影响。优化环境、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培育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任重道远

 

三、大学生网络思政供需结构必行三条优化路径

针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结构的突出问题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关键是找准结构“地基”,建设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空间、革新结构“材料”,择取有利于入脑入心的话语和内容、优化结构“空间”,塑造主旋律充盈其间的网络舆论环境。

1. 找准结构“地基”,建设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空间

“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P378)找准、抓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首要的是以大学生使用频繁的新媒体为突破口,以构建热门社交平台格局和提升公众号建设质量为着力点。

第一,建构热门网络社交平台阵地格局。要利用好信网流量监测数据,以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如微信、QQ、哔哩哔哩、微博、知乎、抖音作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并根据新媒体发展态势和大学生流量趋向优化“主阵地”格局。切忌只重视微信建设、忽视其余新媒体平台建设不仅要提升在主流网络社交平台的话语权,还要开拓好在其他网络社交平台的影响力,构建立体化的网络新媒体教育矩阵。

第二,提升公众号建设质量。腾讯微校《2019高校新媒体观察报告》显示,全国各大高校所持有的公众号总量已超过45万个,并且八成大学生关注校园公众号,其次为“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公众号及休闲娱乐和科技人文类公众号。[]学校/学院/社团等公众号目前在大学生中关注度非常高,要将其作为优化重点,以专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抓好内容审核和指导,加强教育内容渗透,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功能,着力将关注度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主流媒体公众号内容新、站位高、格局大,高校要利用好主流媒体公众号在内容、传播、制作方面的优势,以“迅转发、扩影响、促学习”为目标完善衔接环节。

2. 革新结构“材料”,择取有利于入脑入心的话语和内容

供需结构的互动联系、效用发挥是靠教育话语内容承载实现的。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下苦功夫优化话语和内容,使教育供给引领、围绕、服务大学生。

第一,以增强接纳指引话语变革。大学生更希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用生活化、接地气的语言。情感温度、思想深度是话语方式被大学生接受的关键,可视化、强互动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理共鸣。因此,要坚持开放互动、平等沟通原则,消解各种形式的“话语霸权”,着力提升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形成平等对话的网络教育氛围;要丰富宣传手段,满足大学生视听需求,增强新媒体话语载体运用;要考虑到大学生入网时间的碎片化特征,注重话语简洁性,调动起大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第二,以切实需要指引内容建设。大学生更希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能够贴近日常生活、满足思维、学习、就业、能力等方面的现实需求。要将教育内容融入生活,在把握大学生实际需求、着力解决大学生生活、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中进行教育;要坚持内容从生活中取材,讲好大学生身边的好故事;要增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研究,把握思想动态,及时解决思想问题。重点是统筹好主题、内容、构思和互动四大要素,创新主题、深化内涵,可以增加多元价值观解读和意识形态鉴别,拓展时政热点分析,也可以从年轻人话题、日常生活切入,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策划编排,增强内容层次性、渐进性。

3. 优化结构“空间”,塑造主旋律充盈其间的网络舆论环境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98)

第一,加强主要舆论场主旋律弘扬。“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P168)要在官方舆论场还有民间舆论场进行舆论识别,以学校/学院/社团媒体为校园舆论引领“主力军”,摆事实、讲道理、重启发,积极展开正面宣传和互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讲解、践履故事、模范事例走进青年大学生的视野,使我国主流价值观在舆论互动中内化为大学生精神支柱。

第二,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同现实生活空间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注重秩序。要让大学生敢发表意见、能发表意见,以此作为舆论引领的前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投其所好”,而是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价值导向功能,把握好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同时,要加强网络谣言依法治理,敢于同一切网络舆论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斗争,对错误舆论要敢于“亮剑”,及时辨析,揭开思想迷雾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观点,使得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网络文化向上向善。

综上,“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完善和加强,不能削弱或忽视。必须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促改革、谋发展、育新人的历史使命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顺应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通过革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承担起举旗帜、育新人的政治使命和历史任务,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突出的时代新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董盈盈.大学生网络社群生存样态分析与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9(02):82.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3] 腾讯微校举办中国校园新媒体创新力峰会发布《2019高校新媒体观察报告》 [EB/OL].腾讯网,https://edu.qq.com/a/20190329/006423.htm.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8.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Junwei Yu ,Na Liu

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City 300072China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and promotion, cyberspace has greatly broadened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Internet are constantly deepening, 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presents three "new changes", namely,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upply subject, the three-dimensional demand pattern, and the reverse transform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There are three "outstanding problems" that the simplification and low quality do no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ting the network education pattern, the lack of attention and initiative on the demand side does no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public opinion leading and mining does no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optimizing the network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o fi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structure, build the new media space and innovate the structure that college students like to see and hear“ Materials ", choose the words and contents that are conducive to entering the mind and heart, optimize the structure" space ", and shape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with full theme.

Key word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path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