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关于民办义务教育内涵的几点认识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388 发布:(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武汉
关于民办义务教育内涵的几点认识
姜琳琳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武汉  430079)
  摘要: 对民办义务教育进行理论研究,首先应该建立在对它的内涵认识研究上。本文从民办义务教育的概念、地位、理论基础与意义,以及民办义务教育的特色几个方面,对民办义务教育的内涵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理论研究,以期能够总结出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成果与优势,为民办义务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做出 贡献。
   关键词:民办教育  民办义务教育  民办中小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指导下,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历经40余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和水平逐步提高。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义务教育是公办义务教育的“补充”力量,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民办义务教育的概念
当前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对民办义务教育给予明确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促进法》的第一章第二条明确指出:“国家机构之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以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开展社会的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就称之为民办教育。”进而由此推断,民办义务教育是:国家机构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收中小学生的活动。目前,“国有民办”、“民有民办”是我国民办义务教育的两大类型。其中,“‘民有民办’的两种模式为企业承办和个人承办,如私人办学、企业单位办学、股份制办学等。民办教育虽然是公益性事业,但同时也是市场运行的产物,是教育供给与需求机制作用的结果。”[1]
二、民办义务教育的地位
许多证据表明,在世界相当多的一些国家,民办学校往往成为其高水平教育质量的标志。在我国,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私学教育就在中华教育发展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历史如何变迁,私学教育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民办基础教育进一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一系 列促进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使得民办基础教育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我国教育 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及民众对教育需求不断增大,我国民办义务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它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完全依赖政府办学的模式,使教育转变为一种全社会的行为,为我国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民办义务教育也作为一种具有有效性功能的社会存在,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我国民办义务教育的理论基础及意义
   (一)我国民办义务教育的理论基础——国家私学观
经过多年变革,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私学观,具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 民办学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在1987年和1993年先后颁布的《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以及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无一例外地将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社会力量办学,或民办学校视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条例》就明确规定:“社会力量办学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种规定无疑旨在确认我国的民办学校或社会力量办学的政治属性,从而从根本上确认了我国民办学校的学校性质。
2. 充分肯定民办学校的积极作用,将其视为国家办学的补充,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原国家教委早在1987年发布的《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就已经充分肯定了社会力量办学在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改善社会风气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就民办学校在学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总体上强调它的补充作用。“补充”性的价值,决定了社会力量办学要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不可能任意发展。
3. 鼓励、支持与引导、管理并举
在政策措施角度,我国的私学观突出表现为: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也就是国家承认各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作为独立的权利主体依法办学,保证学校及其教师和学生享有与公立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国家采取的这种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态度主要侧重于法律和政策方面,而不是经费方面。包括给予校办产业税收优惠,建校征用土地等优惠。
就引导和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国家强调社会力量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引导民办学校沿着社会主义性质的方向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强调教育立法的建设、政策引导的加强,以及中央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与宏观调控的职能。
4.“民办学校”概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国家把社会力量办学同民办学校同等看待,所指基本是同一对象。1993年的《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首次使用民办学校概念,实现了民办学校与社会办学力量办学的相对区分。
(二)我国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义
1. 扩大了教育资源供给
2011年,袁贵仁部长在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教育规划纲要专题询问时说:“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路就是要把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作为义务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教育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办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了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同时,促进了教育服务的多样化,满足了广大民众对教育特色化、选择性的需求。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加多样的基础教育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2.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人才,当公办教育体系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或者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时,民办教育可以起到补充作用。我国的民办学校教育不仅满足了民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满足了民众对教育的超额需求与差异化需求。民办义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公办义务教育一样,担负着培养建设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接班人的重任。
   3. 吸纳社会资本,缓解财政压力
一直以来,我国民办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举办者单位及个人投入、学杂费、校办产业和经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捐赠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民办义务教育学费占到总教育投入的70%,举办者投入的经费增长缓慢,占总投入的20%,其它收入来源下降明显。[2]由此可见,我国的民办义务教育主要是依靠非财政性经费。
4. 促进就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我国民办义务教育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社会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中包括学校的教职工岗位,也包括间接带动的相关后勤服务,如餐饮、建筑等领域的就业岗位。2008年到2018年十年间,民办中小学教职工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教职工总数由74.2万增加到138.6万,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缓解了社会矛盾,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了条件。同时,发展民办教育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周边产业、拉动地方经济方面起也到了积极作用。
5. 创新了办学体制
四十余年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民办教育凭借自身体制和机制的优势,不仅在内部治理、提升质量、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而且在改革办学体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涉及学校办学的所有权、领导权和管理权的归属问题,决定了学校办学、投资和管理的主体、模式和经费来源。”[3]
2013年、2015年,我国均提出要实施“管办评分离”的举措,进一步构建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新型和谐关系。2016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版)》在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产权归属等问题上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也享有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允许社会力量进入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等领域开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这使得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自2010年以来,在深化改革中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的二元办学主体,办学经费的来源也逐渐趋于多元化。
   四、民办义务教育的办学特色
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指民办学校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下,将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校园氛围等若干要素,按照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并显示某种特征的办学形式。[4]民办教育要承担的职能一般是增加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性。
   (一)办学理念的多样性
许多民办中小学校以“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情商培养”等为理念,对学生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服务。特别在寄宿制的民办中小学中,教育途径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是学校重要的教育环节,整个教育活动扩展到校园环境、学生宿舍、食堂、医务室以及各种场所,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活。不少寄宿制私立中小学以让孩子“学会生活”为目标,从寝室卫生、生活技能、个人习惯养成都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进行教导和考核。同时学校在开设各种课外兴趣班(棋类、书法、钢琴、绘画、球类等)的同时,还开设陶艺、花卉、模型、种植等多种劳动实践课程,让孩子们在“做中学、玩中学”,使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生活习惯,同时也使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学会如何生活。
   (二)多方面提高办学质量
1.“择校”使得民办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总体水平较高。
民办中小学一般情况下不受就近入学原则的限制,而是全口径招收学生。并且,许多民办中小学在招生时都会对学生甚至是家长进行不同形式的考核,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家长对相关教育观点和问题的态度。并且,在入学以后,大多数学校都会对新生学生设置为期一个月左右观察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与学校双方都有了一个缓冲适应期,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与生活习惯,也使得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
2. 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和教师队伍的更新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民办中小学一般实行自聘教师,自选教材。在人事任免上,民办学校有高度的自主性,招聘的教师实行合同制,工资、奖金与工作质量挂扣,现实了按劳分配。也正是民办中小学这种高度的自主权,使得民办中小学的教师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比公立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高。许多民办中小学因为师资的缺乏,会聘请一些公立中小学退休教师作为学校的主要师资力量,但近些年,随着民办学校的不断壮大发展及人们对公办民办学校传统观念上的转变,越来越多有意中小学教师行业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是具备硕士、博士学历的年轻人开始接受和关注民办中小学,民办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也逐渐呈年轻化态势。这对民办中小学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发展十分有利。
3. 班级设置与教学方式
在班级人数设置方面,目前,我国民办中小学都是小班制,一般一个班不超过25人,便于老师的管理,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育方式上,民办中小学更加重视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注重智能教育,且教学方式也很灵活,能更好的引导孩子主动去学习新事物。
4.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由于大多数民办中小学实行寄宿制,因此,学校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予以全方位的关注。不少民办中小学在办学中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家长来监督学校管理,组织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具体事务之中,主动接受家长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实时监督。比如一些民办中小学为了让家长对寄宿学生的食宿安全放心,会设立学校教学开放日,定期邀请全校学生家长按照规定的程序旁听课程、观摩课堂教学,并允许家长进入学校寝室参观,在学校食堂用餐,并且定时向公众公开学校每周的餐食内容等。
(三)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我们常讲的“哈佛精神”、“北大精神”即是一种典型的校园文化。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
首先,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优秀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之一,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优质的校园环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起到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当前,民办中小学竞争日益激烈,要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在硬件上投入必要的资金,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改善文化场所的设施,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马勇,惠子芸. 咸阳市民办中小学的现状调研报告咸阳市民办中小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J]. 黑河学刊,2017(1)
[2] 占盛丽,沈百福. 2004年全国民办教育经费分析 [J]. 教育发展研究,2007(3)
[3] 张辉蓉,李东香,赵云娜. 新中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发展70年回眸与展望 [J]. 中国教育科学,2019(6)
[4] 胡卫. 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 [J].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郭婵英.现阶段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33):16-17
作者简介:姜琳琳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Some understandings on the connotation of private compulsory education
                                      Jiang Lin Lin
(School of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China)
Summary: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private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first be based on the study of its connot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 of private compulsory education from the concept, status, theoretical basis and significance of private compulsory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compulsory education, with a view to summing up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and advantages of private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further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mpulsory education.
Keywords: private education; private compulsory education ;privat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