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视角下兽医微生物学“金课”建设
井汇源,孙彦婷,曹素芳,王金合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 要]《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和“北大仓行动”的发布,拉开了我国 “新农科”建设的序幕。新农科建设为高等农林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新冠疫情加速了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的兽医微生物学的课程改革。本文紧扣“新农科”建设要求,针对兽医微生物学“金课”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梳理课程内容、创新课程理念和优化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式,以期提高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新农科建设的开展积累经验,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兽医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科;兽医微生物学;金课;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项目“博士启动基金”(2018HNUAHEDF029);2018年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项目“教学改革”和“创新团队”(2018-ZCXM-040,2018KYTD16);2016年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项目“预防兽医重点学科建设”(MXK2016102)。
[作者简介]井汇源(1989-),男,汉族,河南漯河人,博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与免疫学。
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2017 年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随后广大高校从行业发展的角度逐步进一步提出了“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等概念与之并行
[1]。2018年8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率先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中打造“金课”,把“金课”建设作为“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2019年6月,教育部新农科建设研讨会发布《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提出了新农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责任
[3]。随即在9月份,教育部在黑龙江七星农场开启“北大仓行动”,从八个方面提出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行动计划和建设措施,对课程改革创新做出新安排
[3]。
一流课程,即“金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兽医微生物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是基础+主干+必修。在新农科建设视域下,如何推动一流农林本科教育、打造一流动物医学专业、建设兽医微生物学一流课程,成为当下动物医学教育工作者需积极思考和应对的重要议题。本文从3个方面总结了2017年秋季学期以来,特别是疫情期间的2020年春季学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学和动物检疫专业在兽医微生物学“金课”建设的初步经验,以期为推动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参考。
一 梳理课程内容
没有优质课程内容,“金课”建设就是“空中楼阁”。第一,重视产业链细分发展要求、针对兽医专业不同培养方向,“精准发力”,选择相应的微生物学内容,是“金课”建设的着力点
[4]。对于宠物医学方向学生,教学内容侧重于犬猫等伴侣动物病原微生物,例如,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狂犬病病毒等。而对于经济动物方向,则关注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以及新发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等。帮助学生在宏观层面系统全面了解畜牧兽医行业疫病流行和防控的动态。
第二,顺应新农科建设需求,引入学科前沿和行业热点技术,切实拓展课程深度。新兴分子生物技术与传统农林学科结合是新农科建设的增长点
[4]。微生物病原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与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实验不同,核酸提取、PCR检测、荧光定量检测、数字PCR等技术具备周期短、灵敏度高、适用于现代高通量检测。同时,随着微观层面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反向遗传学与传统微生物学融合与交叉,新型疫苗和佐剂相继问世,而现有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为此,教师应当以微生物学科前沿内容和行业热点动态为切入点,淘汰“低阶陈旧”知识,将现有知识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融合;走“高阶性”、“创新性”路线,切实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习兴趣和课程“挑战度”。
第三,面向兽医专业课程布局,构建复合贯通的新农科知识体系。学科交叉与课程融合是新农科建设的突破点
[5]。兽医微生物学在课程内容上与多种学科存在有机联系。例如,微生物的检测依赖样品的采集。动物病理学与动物剖检、样品采集和处理密切相关。课程教学应当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 创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课程是大学生在大学受益的最直接要素,课程理念创新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传统课程教学专注于微生物理论知识传授,抑制探究能力培养,易于滋生惰性。其订单式的教学理念,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便捷而多样,教师应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新农科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以学生为本位,增加师生之间互动,学生学生之间互动,让学生忙起来
[5];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式,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让课堂活起来。
新的课程理念“落地生根”,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开花结果”。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改革。疫情爆发以来,通过引入线上微生物学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功能
[6]。中国大学慕课MOOC平台是实现我国学习型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人才培养“变轨超车”的关键环节。作为世界慕课大国,我国微生物在线课程达到上百门,涵盖了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农业院校开设的课程。一方面,不同网络课程中兽医微生物学知识点的相互补充,增加微生物课程的教学信息量和多元化,扩大了课程的可选择性。另一方面,课下学习克服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引导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自主学习,便于培养学生自主规划和独立能力,符合以学生为本位的新农科课程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是课堂教学环节学生互动的“主渠道”,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主战场”。课堂教学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6-7]。兽医微生物学各论部分,设计多种细菌和病毒。每种病原之间在形态特征、分离鉴定、诊断方法上相互独立,差异较大而缺乏联系。传统授课模式下,每堂课巨大的信息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记忆难度。引入案例教学法,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择案例,课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MOOC平台自主学习,制作课件,教师给予评价。在17级动物检疫专业一班和动医两个班实践以来,发现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使其能够充分思考、分析,还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实现了对大学生的“有效增负”,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 调整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课程教学最末端、最微观的问题,但却是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反映。兽医微生物学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中占35分左右,内容抽象,涵盖广泛,涉及猪、马、牛、羊、犬、猫、蜂、蚕等多种动物源性细菌、病毒、真菌等超过200个知识点,依赖大量记忆。传统课程考核以出勤次数、课前提问和期末笔试结合的方式作为期末成绩,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对兽医微生物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在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疫病防控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8]。考核方式调整是兽医微生物学“金课”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调整考核方式,以便于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
要解决传统考核方式的短板,就必须加强平时对知识的复习。首先,通过超星学习通,建立课前无纸化测评机制,占比40%。超星学习通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每次上课前即可通过上传超星学习通的随堂考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以选择、判断题的形式, 5-10min的时间实现对上节课知识点考察全覆盖。将全书划分四部分细菌学总论、细菌学各论、病毒学、其他种类微生物。每部分结束后再进行一次闭卷考试,便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系统掌握情况,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相关章节学过的内容。期末考试以主观题型为主,成绩占比降到20%,反映综合素质。其次,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分组汇报,建立课堂打分机制,占比20%。将细菌和病毒学各论作为自学内容,学生课前查阅教材,完成在线课程学习,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案例分享情况打分。最后,通过课程论文增加学生对科技前沿的了解,建立课后作业评估机制,占比20%。课程论文以新流行的病原微生物、新兴检测技术为主要内容,考核学生查阅中、英文文献的能力,论文写作水平。在“金课”建设两年来,调整后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杜绝了学生期末找老师划重点这一“顽疾”,不及格学生的比例也从10%以上降到了现在不足5%。
四 结语
本文依托“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以兽医微生物学“金课”建设为突破口,探索一流课程改革与实践。通过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开发基于微生物学科技前沿的优质课程内容,融合信息技术和线上微生物学网络资源,推进基于畜牧兽医行业的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创新措施,优化重构考核方式,整体提升了应用型本科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热情。目前,已完成兽医微生物在线教学平台(http://hnuahe.fanya.chaoxing.com)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http://vslab.hnuahe.edu.cn/course),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探索金课建设,为进一步开启新农科建设提供参考,为世界课程教学提供中国式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董维春,梁琛琛,刘晓光.从传统到现代的高等农业教育——兼论中国“新农科”教育[J].中国农史,2018, 37(06):33-45.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张盖伦. 新农科建设有了“施工图”[N]. 科技日报,2019-07-04(008).
[4]郝婷,苏红伟,王军维,赵磊.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8(03): 55-59+94.
[5]应义斌,梅亚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36(01):1-6.
[6]张俊杰,孟牒,孙新城,陶静.翻转课堂模式下微生物学“线上线下”教学方法探索[J].轻工科技,2018,34 (03):165-166.
[7]胡殿明,宋海燕,翟志军,周健平,吴晓玉.基于“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2):173-176.
[8]吕新,张泽,侯彤瑜,林皎.“新农科”背景下农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 (68):16-18+51.
Construction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Golden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erg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
JING Hui-yuan, SUN Yan-ting, CAO Su-fang, WANG Jin-he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Zhengzhou, 450046)
Abstract: The release of “Anji Consensus-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merg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Beidacang Action”, opened a prolog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which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curriculum reform of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ducation in China. As core curriculum for veterinary medicine related majors in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form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is therefore in desperately needed. In this study,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construction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Golden course were analyzed from the requirement of Emerg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 Furthermore, by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concept and methods, as well as examination,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was improved. In summary, our work accumulated experi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cultivating veterinary-oriented industries with innovative, versatile, and practical talents.
Key words:Emerg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Golden Course; Curriculum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