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 Compliance》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郦姝绮
(浙江财经大学 东方学院, 浙江 嘉兴 314408)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移动终端的使用已经占据了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而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是美国苹果公司前首席CEO乔布斯提出的疑问。毫无疑问,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势不可挡,而翻转课堂便是这种新潮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大学课堂,不仅是迎合大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时代教学改革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翻转课堂的相关理念,将tax compliance课程作为进行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的实施对象,对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反思从而对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提供相关依据,以期解决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善高校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双语,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郦姝绮(1989.6-),女,汉族,浙江诸暨人,硕士学历,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税法
A Study on the Turnover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of Tax Compliance
Li Shuqi
(Oriental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jiang Jiaxing 314408)
Absrt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use of various mobile terminals has occupied the daily life of most people, and how to change education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question raised by the former CEO of Ap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and education is unstoppable, and the flipped classroom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is new idea. By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aching into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it not only caters to the depen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also i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trend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era. By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flipping clas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oncept of tax balance As the implement object of the basic idea of flipping classroom, the curriculum analyzes the concret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reflections to provide relevant basis for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flipping classroom in college teaching,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ing.
一、引言
2011年,萨尔曼在TED大会上的演讲报告中提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提前上传教学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提前完成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并完成作业,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讨论来完成对于知识点的巩固。这种方式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正好相反,这种教学模式即成为“翻转课堂”。自此,“翻转课堂”立即成为了众多教育者所关注的中心。
二、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征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课堂不再单纯的属于老师,而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掌控,甚至由学生进行主导。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将教师拉下讲坛,不再是一个埋头于将书本上一个个知识点进行交接分拆,在课堂上不断灌输知识的传统的传授者,而是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相反教师成为了课堂的辅助,在学生自主学习完后仍遇到困难或疑惑时,教师才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提供相应的支持。
2. 课堂时间重新分配
翻转课堂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对于课堂时间的重新安排。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掌握着把部分的课堂时间,中间穿插着一些和学生的互动,而翻转课堂的核心则是在课堂上将教师的时间进行压缩,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互动的时间,实际的课程知识点的讲解主要放到线下提前完成,通过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课视频和资源包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不减少知识展示量,而课堂主要变成教师和学生进行交互的场所,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目前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对于科技手段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加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地方式是通过上网寻找答案而不再是单纯的查阅书本。因此顺应时代的潮流,教学模式也应该相应的改革。
三、Tax Cmpliance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现状
《Tax Compliance》课程是针对大三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双语课程,每周的授课时长为十节课,教材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设计翻转课堂的初衷是因为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一些问题,由于课程为双语课程,而学生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往往参与度不高,知识掌握得非常不牢固,只能依靠教师在最后的复习课上的教学来应付期末考试。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这门课程来说却不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因为学生对于英文的记忆力十分有限,如果不在平时就将知识分散消化,单纯堆积到期末的几天内是没有能力完全吸收的。在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提前在线下完成预习,其次在课堂中由学生来讲解自身所学的知识点,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再由教师或是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进行交互。
四、翻转课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效率不高
由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较为充裕的课前学习时间,而学生在线下学习时又缺乏监督,从而导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施不到位。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才能够在后续的课堂上进行讨论并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
(二)知识点的划分不够合理
在提前录制相关视频时,需要将整体的内容进行分解,将其分解成多个单独的知识点,而《Tax Compliance》这门课程是一门较为综合的课程,因此多个知识点之间是存在关联的,人为拆分可能缺乏合理性,也不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在学生提前自主学习时无法直接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无法理解相关知识点,等到课堂上在进行互动时时间相隔过久,导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效用大减。
(三)教学评价方式不够完善
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会导致传统的纸质测试方式无法全面并且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
五、关于翻转课堂实施的思考
(一)对于教师能力的需求
随着教师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的身份角色的转变,教师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压力。一方面,教师要能够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提供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并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要能够不断提升,从而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辅助。
(二)对于学生自主性的需求
学生在前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主动积极地完成课余练习并且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关问题到课堂上寻求解答。这一切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设计相应的自主学习任务书的时候也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对于教学模式及结构设计的需求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就在于通过开展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巩固,将课堂学习时间延展到课堂时间之外,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于整个教学设计至关重要。首先在课前预习时要有详细的学习任务书以及内容的学习规划,帮助学生拆解并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其次要通过课程设计将整个个性化学习环境构建起来,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成为自我激励的学习者,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六、结束语
翻转课堂虽然目前还是一种较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该门课程中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应用,但不可否认翻转课程已成为趋势,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虽然对不少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挑战,但是只要能够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改革都是值得尝试的。
参考文献:
【1】吴维仲,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东北师大学报,2015(2)
【2】徐丕文,网络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