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王 峰
(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甘肃 临夏731100)
摘要: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学论理论、课程论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就业和创业为核心,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知识能力应用为主导,比对行业发展、学生就业与创业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规律的归纳总结、系统设计园林专业“2+3中高职贯通”模式中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标准、专业发展能力、教学组织管理及教学保障、质量监控与教学质量评价等对接的关键因素,以素质教育、专业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为四大模块,形成了适合临夏及甘肃园林环境保护与建设实际需要的“模块菜单、循环实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园林技术;人才贯通;研究实践
【作者简介】:王峰(1966年-),男,汉族,甘肃甘谷人,高级讲师,学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及园林技术专业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High Vocational Personnel in Garden Technology
Wang Peak
(Linxi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Gansu Linxia 731 100)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the key factors are the training goal, the core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bility,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ing guarantee, the quality monitoring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etc. And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for the four major modules, formed suitable for Linxia and Gansu gard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module menu, cycle training"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l.
Keywords: garden technology; talent through; research practice
一、概述
加强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和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中高职相互衔接,资源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中高职贯通提供了领导支持。目前学院(校)既有中职生也有高职生,办学模式基本处于中高职一体化,为了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的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我们设计编写了《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岗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专业发展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等。
二、研究方法
建立共同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各自加强应承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与技术训练。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方案的改革与创新,使其更加符合中高职人才培养要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目标:统筹规划专业,确定培养方案,做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有机衔接,使目标定位更加准确。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链,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需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行业标准,确定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层次结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和“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要求。
(二)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避免重复开课,强调学科一贯制,促进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在设置核心课程体系上,依据园林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能力为核心,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内容的选择依据岗位任务,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一致,紧密结合生产一线对园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应用情况,遵从“满足生产,适当超前”的原则,同时兼顾“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依托先进的教学设备,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全部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实训分别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相应的实训场所或园林行业完成,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四) 课程考核评价:突出平时的过程考核评价,淡化期末考试。方案提出的教学检查监督机制过程详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科学性和可行性很强,改变了以往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计划编写混乱,执行不到位,教学评价盲目、随意性太大,监督机构分工不明确等缺点。
(五)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按照行业标准,建成了《园林植物生产实验室》、《园林CAD制图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室》等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省内外40多个紧密型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实训环境,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
(六)师资队伍培养:通过招聘专业研究生任教、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外出进修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做学术交流等活动,优化“双师”队伍结构。
三、研究目的
(一)以中高职分段培养为抓手。2+3分段培养主要分两步走,学生在中职学习2年,然后部分或全部转入相应的高职院校深造3年,中职阶段侧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高职阶段更注重专业深度和应用技能的提高,每一阶段培养目标不同但紧密联系。
(二)以人才贯通为核心。“2+3”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既不是简单的升学教育,也不是单纯提高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教育,更不是中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衔接,充分体现“贯通”这个核心,包括师资水平和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理论、实践能力等。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把握统筹性的原则,五年融会贯通,针对“培养目标”,统筹安排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课程体系。避免中高职课程的人为割裂现象,课程内容两端紧密衔接,循序渐进,教学过程先简后繁。
(三)强化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过程。以园林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能力为中心,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一致。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全部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打破传统的中职、高职分段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教学与生产的协调一致,教室与实习地点一体、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教学季节与生产季节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氛围中承担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
(四)培养模式。以素质教育、专业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为四大模块,形成了适合甘肃及西北园林环境保护与建设实际需要的“模块菜单、循环实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四、讨论
(一) 加快了园林专业改革与建设。“模块菜单、循环实训”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主两辅”的课程体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紧密型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的长足发展全面提升了园林技术专业的整体水平、辐射带动了专业群和临夏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所构建的“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和“弹性学制、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被学院(校)其他专业学习借鉴。
(二)学生的职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调研表明,园林技术专业90%以上的学生可以独立承担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管理工作,具有园林测量和园林制图的基本能力,70%以上的学生会各类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具有一般绿化工程、小型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的基本能力。95%以上的学生将能够胜任专业岗位工作。
(三)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通过专业建设,本专业毕业生预取得双证书率将达到100%(其中高级证书预获取率达到85%以上)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总体评价较好以上为96%,95%的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学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高年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他们将成为临夏园林行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四)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近5年的建设,园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组成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为当地“七县一市”区域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提供了共享资源,不断提高了园林技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五)对中职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带动提升效应十分显著。自研究实践以来,学校中职招生数量大大增加,改变了过去被动招生的局面。
(六)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专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建立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相互共赢共享机制,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学生就业、技术服务等合作事宜。
(七)学生在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15—2019年学生在省级、市级、院级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16人(次)和“三等奖”24人(次)。
(八)专业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研究实践以来,园林专业先后在成都、上海、兰州及临夏州“七县一市”建立了40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以技术培训、生产实习、社会服务为重点,充分发挥专业特点、技术与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城市园林,农村及社区,加强对技术人员、农户尤其对精准扶贫户的培训,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作为地方园林技术服务中心的功能地位已基本确定。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07.29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Z〕.2011.08.30
〔3〕潘兰.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临夏职院期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