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再论“中医素质”及其培养与提升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907 发布:广州中医药大学
再论“中医素质”及其培养与提升
 
严灿,吴丽丽,骆欢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学系,广东  广州510006)
 
[摘要]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文件的制定和颁布,党和政府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而对人才的判定,素质则是其根本。在新的形势核格局下,本文重新界定了中医院校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中医素质”的内涵,提出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以提升学生中医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贯穿于中医药院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同时,从思想素质培养与人文精神塑造相融合、专业素质、创新素质以及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对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中医素质”的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医药;中医素质;培养与提升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18]179号);2019年度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159)
[作者简介]:严灿(1970-),男,安徽六安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情志致病机制与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2002年,笔者在高等中医药教育界最早提出了“中医素质”这一概念,并对它的内涵进行了定义[1]。近10年来,国家层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 2030年)》等纲领性文件的相继制定和出台,促使我们对未来中医药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全新的审视。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而对人才的判定,素质则是其根本。
一、“中医素质”内涵的重新界定
首先,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中医素质”是特指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素质是独立公民个体,或者是某些特定社会实践领域的专门性人才,借由接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或者是教育训练性因素的影响而具体获取的,具备长期性,以及稳定性特点的基本品质,对独立人类个体在真实化社会实践环
境中的综合性成长发展质量具备显著且深刻的影响干预作用[2]。基于新形势新格局以及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认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素质”的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图1)。1.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2.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3.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包括坚定的中医信仰和灵动的中医思维、合理广博的知识结构、精深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较强的实践技能;4.具有不断提升的创新素质;5.具有健全的身心素质。
 
图1  “中医素质”内涵
这些素质具有内在统一性和交叉性,比如,医学人文精神既是思想素质的体现,又是专业素质的组成部分。这些素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比如,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是一切创新活动必须坚持的思想原则。因此,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对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创新素质的塑造又有助于专业素质的提升。总体而言,思想素质是主导和根本,专业素质是关键,而身心素质是基础。
二、培养提升“中医素质”的路径与方法
1.转变教育观念。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以提升学生中医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贯穿于中医药院校教育的整个过程,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方位培养。通过教育,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培育当代中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以及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努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思想素质培养与人文精神塑造相融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就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养[3]。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4]。相对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更是体现出对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关注[5]。在整个医学教育中,思想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塑造在目标设定、实施路径以及教育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虽然二者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思想素质的培养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本源,而人文精神的塑造则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因此,思想素质的不断提升对于人文精神的长期塑造而言,是源头活水和持久动力。人文精神的塑造涉及到文、史、哲、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可以成为思想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而且能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染力。思想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塑造的融合,对于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到融合?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途径。
(1)将文化精髓渗入思政教育当中,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6]。中医药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仁德、仁术、仁人”,“三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理论渊源之一。“三仁”理念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仁德之心、仁术之能、仁人之行”的高素质中医人才。中医提倡的医德是建立在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基础之上的,因而也是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来源[7]。“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之一。
(2)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发挥思政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正确价值导向的统领作用。中医药文化不仅是关系到生命的文化,也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确立的文化[8],中医学树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倡导“大医精诚”的道德理念,坚守“悬壶济世”的使命信念[9],所以,人文精神是中医药学的特质之一。
(3)在中医药院校整合思政和人文教育教学资源,编写具有创新性的教材,使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相互渗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4)加强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如文化活动日、文化社团、文化媒介、文化交流等,不断为思政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提供鲜活的教材并促进两者自然而然的融合。积极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以文育人”的渗透式教育,已成为公认的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一个隐性教育途径[10]
(5)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调查研究发现,“社区服务或临床实践”是医学生认为最为合适的医德教育方式之一[11]。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公益讲座、义诊、扶贫、支教等,不仅是对第一课堂素质教育的延伸,更为重要的是能切实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高尚的医德医风,真正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2019年4月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双万计划”的重要意义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提高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首先必须建设一流的课程,也就是所谓的“金课”。对如何建设“金课”,笔者认为应当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12]
(1)教学设计。要在教学设计中加入高阶学习,体现课程的“挑战度”。通过设计各类学习任务,加强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临床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
(2)教学内容。一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能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中医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有中西医学知识,又要有古代哲学、传统文化、思政、人文等多元知识的汇通。课程教学不能仅限于讲授基本理论,更要反映课程的实用性,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高级思维和实践技能。
(3)教学方法。打造一流课程必须倡导“课堂革命”,教学方法要体现出创新性并能充分实现师生互动,体现“合作性学习”理念。多种教学法的组合要得到广泛运用,如课堂讲授(LBL)+基于团队式学习(TBL)+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以案例为基础学习(CBL)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创新思维以及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且能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能力。
(4)教学形式。一流课程应采用“线下”、“线上”以及“线上线下相混合”等多种教学形式。基于慕课或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挑战度,而且全面支持学生自主式、个性化学习,从而大大提升教学质量。
(5)教学评价。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合理综合地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而为师生“教”与“学”的切实改进和提升提供真实的依据,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创新素质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特质,也是实施完成创新的基础。笔者曾撰文从多维度解析了中医药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13],本文仅就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讨。创新思维的培养涉及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和形式,这方面内容上文已有论述,不再赘述。此外,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丰富第二课堂以及加强创新教学团队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至关重要。传统中医教育重视理论的推演和知识的再现以及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相对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历代医家的创新意识与实践精神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将科研课题案例分析作为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的切入点。
5.身心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身心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身心素质教育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1)通过思政和人文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设身心素质教育课程,掌握应对身心问题的科学方法。比如,在中医院校开设“情志与健康”、 “饮食运动与养生”等课程,建立健全三级身心健康教育网络。
(3)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4)建立健全大学生身心健康监测机制,适时要求学生接受心理咨询。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文件的制定颁布,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着眼于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的要求,因此,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大方向。在新的形势下,本文重新界定和探讨了中医院校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中医素质”的内涵及其培养和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严灿,潘毅,邓中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1):55-56.
[2]张新志.浅谈素质教育及医学素质教育改革[J]. 心理医生,2018,24(9):340-341.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OL]. http://www. Xinhuanet. Com/2018-05/03/c_1122774230. htm. 2018-05-02.
[4]张亚斌,蔡子鹤.中医文化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J]. 医学与社会,2010,23(10):100-101.
[5]姚继红,吕莉,高东雁,等.突出创新能力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药理学教学实践探索[J]. 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42-144.
[6]马科,张丽,唐利龙.中医药文化在医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5):27-28.
[7]张旭平,张艳清.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视野[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2):16-17.
[8]张功,王刚,陈琳琳,等.浅谈中医学理论的社会文化属性[J].环球中医药,2009,2(6):448-450.
[9]张金耀,马小允,王欣.中医文化影响下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6,22(11):121-123.
[10]管琪琪.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及其机制问题[J].文教资料,2018,(3):121-123.
[11]汤小荣,旷徐,郭帅良,等.立德树人背景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现状的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8):25-26.
[12]吴丽丽,严灿,刘凌云.“双万计划”背景下中医基础理论“金课”建设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6):539-641.
[13]严灿,吴丽丽,刘凌云. 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生创新素质内涵的多维度探讨[J].高教学刊,2020,(4):30-33.
[14]朱磊.论大学生身心素质及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6):136-137.
 
Reconsideration on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YAN Can,WU Li-li,LUO Huan-huan
(Department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School of Basic Medicine,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Guangdong 51006,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formulation and promulgation of a series of important documents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talent training,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 is the key to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he quality is the fundamental judgment of tal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nuclear structure, this paper redefin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ssess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students. First of all, we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aking virtue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s the purpose, tak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and taking improving students' quality of TCM as the goal" should be carried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CM college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ide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and humanistic spirit shaping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innovative qualit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 four aspects, the path and method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ollege student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