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高校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促进策略 ——基于PCK理论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8日 09:46 点击: 1492 发布:

高校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促进策略

               ——基于PCK理论的探讨

 

孙亚娟黄海燕  

 

 

(大理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大理,671003)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法、学生知识、课程与教材知识、教育实践情境、教学策略和一般教育学知识的融合系统,它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知识基础。高校部分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认知(PCK)匮乏,导致在教学中出现学科知识不足、学科教学法欠缺和在教学中无法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等问题本文基于PCK的理念通过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践,探索发现自学+培训、驻校(培养、基于学生的教研活动、建构学习共同体等策略能有效促进高校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PCK高校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基金项目2018年【大理大学】云南省高校本科教改项目“高校新入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生成的促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G2018185);2019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师类项目“PCK视阈下滇西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J0744)

作者简介孙亚娟,女,(1979-),云南大理人,彝族,教育学博士,大理大学特岗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师教育;黄海燕,女,(1986-),云南大理人,大理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

 

一、 PCK理念下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确定教学的知识基础,关键在于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的结合,在于教师能否将他们所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具有教学意义的形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和背景。美国教育学舒尔曼(Shulman1987将这种独特的能力称之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指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原理有机融合而成的对具体课题、问题或论点如何组织、表达和调整以适应学习者的不同兴趣和能力以及进行教学的理解它是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或问题时,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组织、调整和呈示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是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的特殊“合金”[]学科教学知识是综合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去理解特定主题教学的知识,是如何组织和呈现学科教学以适应学生不同兴趣和能力的知识[]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从事专业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理解所教知识的目的,还必须能够将自己所理解的学科知识转换成与学生的多种能力、兴趣与背景相关联的知识形态。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知识形态会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生成与发展,尤其对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影响更大,可以说青年教师有什么样的PCK理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学能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教师是否形成了适切的PCK理念,以及是否建构了动态的、丰富的PCK知识。因此,PCK理论为指导思想,审视当前高校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现实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探索,对促进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PCK理念下高校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青年教师学科知识欠缺导致专业教学的能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对青年教师学历的高要求,许多高校师范类专业新入职青年教师存在着第一学历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象,即专任教师第一学历是非师范专业。调研发现,许多青年教师对师范类专业各门课程核心知识把握不准,设计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契合度不高,教学活动不能较好地帮助师范生生成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

(二)青年教师教学法知识的匮乏制约着学生的深度学习

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基于对问题的思考来展开的,而教师支持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调查发现,许多师范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内容衔接不紧密,教学过程设计缺乏逻辑性,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没有紧扣教学内容的逻辑展开。由于缺乏专业教学设计,青年教师不能有效组织课堂互动,学生学习常常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不能深度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青年教师“学生知识”缺乏降低了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由于青年教师PCK知识中“学生知识”的缺乏导致许多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不能较好的组织学科知识架构和表征学科知识,在教学设计方面不能完善地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教学任务实施环节中不能根据学生理解的重、难点和思维方式来选择合适的课堂呈现方法来建立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认知,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PCK理念下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促进策略

(一)“自学+培训”:青年教师学科知识建构的基本途径

一方面青年教师通过自学来夯实和丰富本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师范专业的青年教师要丰富教育学、教学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依托教研室活动,加强该专业青年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师范专业相邻科学知识的学习此外,高校可以每学期选送3-4名该专业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师范专业教学法”的研讨会,了解并熟悉当前国内外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前沿问题和优质教学案例。高校师范青年教师通过“自学+培训”的模式使自身的学科知识结构保持平衡,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青年教师的PCK,加强学科知识的专业性,进一步使师范专业青年教师较好地构建高校课堂学科内容,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表征进行呈现,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驻校(园)培养”:青年教师教学法知识培养的有效模式

驻校(园)培养理念来源于美国霍姆斯小组发表了题为《明日的教师》的报告霍姆斯小组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师的相关培训应建立在中小学(幼儿园)实际情境的基础上才有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说高校师范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在各级学校或是幼儿园的观察实践中才能达到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通过U-S/K(高校-小学/幼儿园)合作,高校师范专业青年教师以较长的、较固定的时间(一般一年以上)持续在一所委培小学或幼儿园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多形式的实践、进一步自主研修地参与这所学校或幼儿园的管理教育以及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研究、家共育等活动通过开展反思性实践学习等途径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教育实践,青年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反思和总结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教学实践策略和方法,进而促进了自身PCK的生成与发展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本研究以本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青年教师“驻园”培养的有效模式,通过为期三年的实践,形成如下经验:

第一,通过参与幼儿园班级保教工作完善学科知识、提升学科教学法。学前专业青年教师参与幼儿园班级的保教工作是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具体做法有:一是让青年教师适量地参与幼儿园班级的保育工作,进而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高校幼儿保育课程的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二是通过让青年教师参与组织幼儿园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等,提升青年教师在高校课堂的学科知识表征能力实践发现,我校驻园青年教师通过不断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驻园培养较好地形成了青年教师学习交流的对话共同体,让青年教师在互动、合作和探究中内化教育实践知识,进而建构适合自身教学能力发展的PCK。

第二,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具体做法有:要求该专业青年教师入职三年内完整教授学前学科(领域)教学法的一门课程,其中一半课时(教学实践部分)需与一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合作”完成,形成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1+1”教学模式,即1名本校专任教师与1名幼儿园骨干教师“结对子”完成课程教学的模式。每一对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开展教学研讨,把理论与实践问题较好地进行融合,依托真实的教学活动案例,促进青年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二是通过“结对子”的课程实施模式,青年教师可以与幼儿园教师开展合作教研的活动,通过幼儿园教师议课磨课,使高校青年教师在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上和学生(儿童)知识上都有提升

第三,学前专业青年教师参加幼儿园公开课的展示和交流,提升教学反思的能力。驻园青年教师参幼儿园公开课的准备、实施、反思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反思性实践学习的过程研究发现,教师的PCK来自教学实践,是一种实践性知识。获得PCK的方式是:教学实践+反思——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反思——一般性的概念(教学知识)。[]可以说,该专业青年教师通过驻园培养获得教学实践和对实践反思所形成的教学经验,而这些经验会成为他们专业教学中高质量的案例来源。在此过程中,本校学前专业青年教师不仅充分锻炼和展示了专业实践能力,也有利于青年教师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法的综合提升。

第四,合作开展行动研究,实现教研相长驻园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和参与幼儿园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来提升自身PCK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能力。驻园青年教师可着眼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发现和总结自己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当做幼儿园教学改革研究的主体部分。驻园青年教师指导和参与幼儿园教学改革,应该以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为目的,从组织幼儿园活动前如何合理设计幼儿园的活动任务,到组织活动中如何导入、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有效的开展师幼互动、如何科学的表征学科知识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讨论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不断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将行动研究的模式融入到幼儿园教学改革中来提升教学水平的总体思路是:在幼儿园教学改革情境中发现问题(聚焦、凝练问题)——从理论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解决方案——行动:在情境中实施方案——评价和反思(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以这种行动研究的方式来解决幼儿园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的探索过程是驻园青年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研讨学生青年教师“学生知识”形成的有效策略

研究发现,“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PCK发展,其途径是要经过教师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理解(理解)、参与教研活动(参与)、分享自己和公共知识(分享)、把经验库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实践)、通过反思而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反思)几个阶段。”[]在教研活动中,无论讨论什么主题,教师们都无法回避“学生”这一核心要素。可以说,如果不讨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任何教学研讨都毫无意义。那么,教师PCK中关于学生的知识包括哪些内容呢?有学者指出了四个方面:“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认识学生在具体知识内容的理解情况、认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掌握学生容易学习理解的知识呈现方式。”[]基于此,高校师范专业青年教师“学生知识”形成可采用“产出导向的听评课”模式逐培加以培养。具体策略是:要求师范专业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选择一门专业课程开展听评课的教研活动,听课周期为一学期,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听课时重点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一方面可利用课堂观察记录学生上课时的情绪状态、回答问题或讨论的情况、认知水平等;另一方面可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如,利用雨课堂等APP开展随堂测验、课后作业、课后感想等)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围绕“学生”这一产出导向理念研讨教学策略与学习内容的适切度,以及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等问题。在此过程,青年教师能逐渐实现对学生知识的正确理解,实现学生知识由内隐到外显的转化,从而生成适合学生的学科教学知识(PCK)。

(四)构建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体系保障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共享和协作组织,是一个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实践,运用多种方式促进教师积极的持续性学习,共同致力于共同体成长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高校师范专业青年教师可以在教研室主任的引领下,通过团队协作、同伴互助等方式建立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以往研究发现,“同事之间交流、教师合作、团队学习、学习型组织文化能很好地实现了教师教学经验的共享。”[]因此,青年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旨在依托人际互动而实现经验的增值和扩充。具体策略有:要求青年教师针对学科教学法和学科教学知识提升的主旨,制定一段时期内的学习目标,开展合作性学习,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学习的氛围。为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要建立尊重青年教师主体性的适宜培训模式,进一步建构有利于青年教师依托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学能力的支持系统,最终全方位完善青年教师个人的学科教学知识(PCK

总之,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其生成与发展的关键期是入职前三年。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师资培养的重要内容。基于近年来高校师范专业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水平高(新入职教师基本都具有博士学位),但课堂教学能力偏弱的现状,本研究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有效策略,强调了U-S/K合作的重要性,并基于PCK(学科教学知识)生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提出了连通“学生知识”和“学科知识”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值得借鉴的高校师范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Stenve Herne,John Jessel主编,丰继平,徐爱英译. 学会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引导[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1.

[2] 王芳.美国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意义、问题领域及启示[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8.

[3] 杨彩霞.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本质、特征与结构[J]. 教育科学,2006(1):60-63.

[4] Urban Teacher Residency United.Overview of teacherresidencies[EB /OL] ( 2012-12-15)[2015-12-26].http: //www.utrunited.org.

[5] 李禾.PCK视域下高校教师自我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8(1):89-92.

[6] 陈法宝.基于教研活动的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模式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7(3):75-80.

[7] 梁永平.PCK: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发展的桥梁性知识[J].教育科学,2011(5):54-59.

[8] 蔡迎旗,孟会君.基于扎根理论的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2):47.

[9] 赵冬臣,范良火. 什么是教师知识发展的最有用来源——对27项教师知识来源实证研究的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1):68-76.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in Normal College

 —— Discussion Based on PCK Theory

Sun Yajuan Huang Haiyan

(Faculty of teacher education of  Dali UniversityDali, Yunnan671003)

 

Summary: PCK is a fusion system of subject teaching knowledge, subject teaching method, student knowledg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 knowledge, educational practice situation, teaching strategy and general pedagogy knowledge. Due to the lack of subject teaching cognition (PCK), some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today hav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subject knowledge in teaching, lack of subject teaching methods and inability to form goo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CK and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through "self-study + training", implement the "residential training" model of dual-teacher teachers, participate and guide schools The teaching reform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Key Words:  PCK;  Teachers' professional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