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提升全科医学生科普素养的意义和案例借鉴 ——在新医科背景下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3日 10:37 点击: 1465 发布:

 

提升全科医学生科普素养的意义和案例借鉴

——新医科背景下

 

黄夏宁1杨昊长2  1*  

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病理学教研室,广西 南宁 530199;2、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摘  ]科普素养是未来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要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医学科普健康教育必须先行。全科医生扎根于基层,服务于普通民众,是目前医学科普宣教的主要力量之一。在新医科的大背景下,实行全科医学生科普素养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全科医学生成为广大基层群众健康素养提高的医学科普储备人才,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推广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人民群众提高科普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普素养;全科医学;新医科;案例借鉴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医科大学教改课题“在全科医学教育中培养医学生科普素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2019XJGB01) 

[作者简介]黄夏宁(1993-)女,广西贺州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病理学教研室助教,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病理研究;秦雯(1980-),女,广西桂林人,博士,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病理学教研室副教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健康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维护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中“普及健康生活”是战略的重点[1]2018年,“六卓越一拔尖”2.0的提出,主张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全国高校掀起“质量革命”[2]建设“新医科”是对接“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要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医学科普教育必须先行。

医学科普,是普及健康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群众疾病预防、维护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医学科普教育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医学专业学生教学教育手段,能够培养医学生的科普能力,提升科普素养,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全科医生扎根于基层,服务于普通民众,是目前医学科普宣教的主要力量之一,为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使老百姓提高健康素养融入“新医科”理念,培养具有医学科普意识和能力的全科医生是必然所趋。

一、“新医科”建设理念的提出催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首次提出“新医科”的概念:从治疗为主到同时具备预防、治疗、康复的全周期生命健康的医学,新医科的建设由此拉开序幕。同年10月,《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2.0》启动实施,“新医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2, 3]在此背景下,医疗逐渐向智能化与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疾病诊治转向维护与促进健康。广大人民期盼更高水准的医疗卫生服务,势必催生医学教育的改革,新医科由此顺势而生。“新医科”指在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设置中,设立新专业或改造原有专业,从以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 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为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培养能够适应新一代技术革命,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医学复合型创新人才[4]

二、新医科背景下更需要提升全科医学生的医学科普素养

全科医学是一门临床实用型医学学科,是集临床、预防、康复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极强的医学学科,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个体与群体健康为主要任务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模式。全科医学的学科性质符合“新医科”的发展理念。全科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正式传入我国本土。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5]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1]

为了更好的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我国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学专业,对“5+3”培养模式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尤为重视。“5+3”培养模式,即本科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模式,这一模式既满足全科专业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又充分保障全科专业医学生为群众更好的提供卫生医疗服务[6]全科医生主要扎根于基层,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科普宣教是全科医生的一项重要能力,因此提升全科医学人才医学科普意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三、目前我国居民的科普素养现状决定了提升全科医学生的医学科普素养的重要性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相对偏低。200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将科普工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7]据《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阶段性目标: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7]。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37.1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26.44%,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3.12%;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08%,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0.02%;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9.06%、21.01%、16.72%[8]中国科协开展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完成了国家“十三五”规划10%的发展目标任务,我国居民的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年轻人高于老年人[9]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使得以治疗为主的传统医疗模式向以维护健康为主的新模式转变,医疗卫生资源需要考虑到社区与家庭,需要全科医师承担起群众身心健康“守门人”的使命。只有这样,“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

近年来对于各种保健养生,群众们越来越重视并开始热烈追捧,说明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在增强,然而对于目前质量参差不齐的科普信息,还是有极大多数老百姓没有足够辨别真伪的能力,仍有部分人有病不去医院治疗而去相信所谓的祖传偏方。“伪科学”的出现说明广大人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还亟待提高专业的医学科普就是要辟谣各种伪科学,开展高质量的医学科普,加强对科普素养薄弱人群的教育、传播和普及工作尤为重要。

四、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生科普素养提升的教学探索案例借鉴

“新医科”强调从治疗为主转向兼具重视预防治疗、康复疗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提倡注重健康生活,尽量预防疾病发生。在此背景下,基于健康需求向深层次转变,必须要重视健康与社会诸多因素的联系,培养基础深厚、善于传承、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新型医护药卫专业人才[10]。在培养全科医学专业人才时,医学科普与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居于同等重要地位。加快“新医科”建设,着力培养卓越医学复合型全科医学人才是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科普素养方面,部分国内医学院校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教学探索,值得借鉴。

1、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科普素养理念,将医学科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打造有温度有趣味的医学科普课。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从幼儿园起就将关于人体组织、用药、保健等科普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BBC人体医学科普节目《手术探秘Operation Ouch》是一个反响度很高的医学科普类节目,主要是给孩子们介绍医生在急诊室的经历和遇到的种种问题,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关于人体、医疗、生物学相关的知识[11]2020年,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响应“新医科”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号召,推出了《医生初体验》和《从抽血到检验—血液学检验单探秘》医学科普通识教育课,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段有温度有趣味的医学科普通识教育课程之旅。将医学科普教育植入日常医学课程教学中去,促使医学生关注研究前沿和热点健康问题,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医学科普素养。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生医学生综合能力和医学科普素养。

2020年,湘雅医学院为了提高心肺复苏的普及率,建立了一组以医学生为主的教学团队,选134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进行了一场专业的心肺复苏的科普培训教学和模拟培训。进行模拟培训后,学生对心肺复苏的知识认识更深入,医学生团队的科普实践教学不但提高了初中生的心肺复苏知识的了解,还间接提升了自身医学生综合能力和医学科普素养[12]所以,应当鼓励全科医学生在实习/见习、各种节假日、寒暑假等实践积极参与科普实践活动。

3、鼓励医学生积极参加医学科普创作比赛,以赛促学。

通过参加医学科普比赛,激发全科医学生科普意识,培养医学生的科普创新能力,提高科普素养。2020年是健康科普“大年”。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医学科普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行而有效的医学科普宣传,大家出门都能够自觉佩戴口罩,清晰地认识到应该如何按照症状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就医方式,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2021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了一场“最潮医学科普力”的科普能力大赛,将深奥的医学知识用各种新潮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视觉盛宴。

4、善于运用互联网,让医学科普拥抱互联网+。

有限的医疗资源承载着庞大的人口,疾病却无处不在,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人们要学会用医学科普知识武装自己。从新冠肺炎的全球防控中,医学科普的价值再一次获得广泛认可,后疫情时代,医学科普有潜力在推动人民健康中发挥更好、更持续的作用,让伟大走进寻常。在2020年的腾讯医学ME大会上,腾讯医典宣布“医疗科普官计划、大众科普官计划、内容开放计划”三大计划,推动优质科普新生态,让医学科普有更广泛的参与、更丰富的形式、更立体的应用,从而实现更常态的发展[13]。提供综合性医学科普服务的平台很多:“百科名医”(https://www.baikemy.com/)依托海量权威的医学内容提供可靠、科学、实用的科普知识;“春雨医生”(https://www.chunyuyisheng.com/)平台提供的疾病知识库可以学习和了解各种医疗常识;“丁香医生”(https://dxy.com/)其“名医问答”板块覆盖了上百种疾病内容,在一问一答中就可以了解疾病知识;“医学微视”(https://www.mvyxws.com/)以专家讲解的短视频形式将大众最关心的医疗和疾病知识进行传播;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普中国”(https://www.kepuchina.cn/)包含了健康、百科、安全、辟谣等多个板块,其中“科学辟谣”平台旨在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总之获取医学科普知识的渠道还有很多:在PC端可以浏览医学科普网站,观看科普类小视频和动画,在移动端可以查看医学科普类APP、医学科普小程序,微博、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等医学科普账号,这些都是学习医学科普知识的渠道。医学教育拥抱互联网+,鼓励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诸如上述的医学科普知识网站,提高自身的科普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7, 024(007) : 1-12.

[2] 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et al.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J]. 2018, 000(010) : 16-19.

[3] 沈瑞林, 王运来. "新医科"建设逻辑, 问题与行动路径研究 [J]. 医学与哲学, 2020年41卷12期: 69-73.

[4] 顾丹丹, 钮晓音, 郭晓奎, et al. "新医科"内涵建设及实施路径的思考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 260(08) : 17-18.

[5]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 10(9): 609-612.

[6] 王旭, 崔轶凡. 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医科人才体系的思考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v.18;No.321(01) : 154-156.

[7] 陈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J]. 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2, (2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升至23.15% [Z]. 2021-04-01

[9] 新华网. 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 [Z]. 2021-01-27

[10] 孙灵芝, 汤巧玲, 陈昱良, et al. 学医以慈悲 学史明喜舍——医学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J]. 2019, v.17;No.306(10) : 34-36.

[11] 刘鸣宇. 让儿童体验奇妙有趣的人体医学之旅——以BBC儿童频道制作的《手术探秘》为例 [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 v.10;No.177(21) : 95-96.

[12] 赵婷婷. 医学生对中学生进行医学科普教学的体验及意义--以CPR为例 [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28(4) : 675-678.

[1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互联网医学科普迎来3.0时代 [Z]. 2020-11-10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general medical students and case refer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ine

HUANG xia-ning1, YANG hao-chang2, QIN wen1*

(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Wuming Hospital,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199; 2 Basic Medical College,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21)

 

Abstract: Popular science literacy is the basic literacy that every citizen of the future society should possess. To realize the grand blueprint for a healthy China, popular medical science and health education must go ahead. General practitioners are rooted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serve the general public. They are currently one of the main forces in popularizing medical science.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medical scien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lement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opular science literacy training of general medical students. It will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general practice medicine into the medical science reserve talent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ealth literacy of the broad masses of grassroo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dvancing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promoting civilized and healthy lifestyles, and guiding the people to improve the science literacy.

Key words: Popular science literacy; General medical students; New Medicine; Case reference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