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基于AI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6日 16:11 点击: 586 发布:

            基于AI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

苏康友,柳贵东,杨建平 

   广东白云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 广东广州510000

[  ]随着AI产业的不断发展,面临着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供应不足,因此本文从AI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校企合作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3+1人才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与实践,致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合国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需要的人才。      人工智能是与我省和国家规划中的新兴产业结构相关的特设专业,其布点数较少甚至未设置,与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新兴专业设置及人才缺口较大。因此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建立具有特色的人工智能专业,培养应用型人工智能相关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对AI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3+1人才管理;人工智能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类-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车牌识别系统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8KQNCX296);2020年广东白云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项目编号:BYC2440306)2020年广东白云学院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省级)(项目编号:CXQX-ZL201901)

[作者简介]:苏康友,男,(1988-),广东湛江,硕士,广东白云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讲师,研究方向:信息与信号处理,智能控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受限于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起步较晚、前期积累不足,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面临有效人才供给不足的窘境,但在政府得大力支持下,2019年中国AI人工智能产业突破了100亿,已经成为全国AI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军者之一。

2021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1]。按照此产业规模,预计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内有效人才缺口达30万,特定技术方向和岗位上供需失衡比例尤为突出,因此需要高校上的大力支持,不断提供人工智能的人才。

根据《广东省2019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分析报告》中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数据显示[2],中国普通本科高校工学门类专业设置覆盖率较低,部分专业的设置过于饱和且与新兴产业契合度低,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均存有较大空间。

 

二、教学体系的改革内容

为了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形成人才培养新目标[3];推进人工智能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融合发展,形成人工智能专业新结构,并参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华盛顿协议具体内容,可进行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工智能的人才,学生必须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方面的要求,因此通过这方面设定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当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具体分为如下四个子目标:

第一、具备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拥有人工智能学科通识教育类、智能科学类和计算机类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

第二、能够运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硬件和推荐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不断迭代的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完成智能化产品设计与开发、智能系统集成与运维管理等工作,发现、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第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备跨学科理解、学习与沟通能力;能适应多文化团队合作,能够在职业工作环境中有效沟通和交流;

第四、拥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主动适应国内外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

上述为四个目标,其中学生毕业条件需要满足如下表:

1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2)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人工智能是新兴产业,它的知识更新较快,学生需要不断了解人工智能的知识前沿。因此不应只采用现在线下授课的教学模式,因此提出采用线上授课+线下授课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线下授课由本校教师完全理论上的教学,线上授课通过企业的工程师进行教学。

因此网络平台可采用了超星平台,企业老师与校内老师进行同时管理,如《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这门课,采用管理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很好掌握,如图1学习学习进度和图2课程任务点以及学生的成绩分布。

 

                               1 学生学习进度

 

                        2 课程任务点以及学生的成绩分布

通过校企合作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学生一方面可以实习线上学习,第二方面知识可以与现今快速发展的最新技术相结合,贴合实际,实现毕业就能进入成熟实操的技术阶段。

3)3+1人才管理模式

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参考双元制教育,学生大四企业学习由企业团队对其进行指导,让他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了解并融入该企业,熟悉企业文化,了解本专业领域以及生产、管理第一线的详情,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企业对学生进行考察、评价作为成绩评审标准之一。如图3所示,大四一年作为企业实践的方式,建立校企“双元”合作开发课程进行专业网络课程,同时以企业实习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方式。

2  人工智能专业大四企业实践教学

 

学分

企业实践教学

必修课

 

校企“双元”合作开发课程

4

U1300001

职业品德教育

2

U1102001

毕业实习

2

U1106001

毕业设计(论文)

6

小计

14

选修课

 

专业拓展模块课

4

U1105001

生产(专业)实习

5

U1101001

区域、行业、企业调研(3选1)

1

小计

10

 

三、教学体系改革目标与方案

高校不断强化"瞄准产业办学、基于职业育才"的办学特色,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

因此,根据产业对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从实际出发,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提出前沿专业课采取校企合作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改进3+1人才管理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国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需要,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协作和工匠精神,面向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外语、数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掌握人工智能学科通识教育类、智能科学类、计算机类基础知识及其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能在工业、科技、教育、医疗和管理等领域从事智能化产品设计与开发、智能系统集成与运维管理等工作的职业性应用型特色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2)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

3)掌握从事人工智能领域工作所需要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智能科学基础理论,人工智能科技基本原理,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管理、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社会、法律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

4)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算法优化和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概念及基本技术、智能设备交互技术等基本知识,人工智能领域中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项目开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5)了解智能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选择恰当技术、资源和现代工具解决一般工程系统中智能化问题的基本专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某一实际人工智能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6)具有对人工智能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与设计的能力;

7)具有创新意识和对人工智能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维护的初步能力;

8)了解人工智能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法规,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9)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针对上述的目标,因此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与《2019-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明确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具体项目实施方案与方法如下图1:

3 项目实施方案与方法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家政策以及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企业进行调研,明确AI产业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形成新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适合国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需要,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协作和工匠精神的人工智能的人才。

同时,本文提出了前沿专业课采取校企合作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让学生实时掌握人工智能的前沿知识,并通过3+1人才管理模式,双元制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好更快融入该企业,对职业方向也有了更好的定位。

 

 

[文献参考]

[1] 魏路.机遇与挑战并存,席卷而来的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浪潮[J].华东科技,2019(01):42-43.

[2] 王蕴慧.广东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6):8-11+32.

[3] 张海生.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问题与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2):37-43+96.DOI:10.13316/j.cnki.jhem.20200226.005.

[4] 朱娜. 新型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AI industry -- Tak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an example

Kangyou Su1,Guidong Liu2,Jianping Yang3

1. Guangdong Baiyung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000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AI industry, there is a shortage of talent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refore, this paper studies and practices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ining program from three aspect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AI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3 + 1 talent management mode, so as to train students to become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untry'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iel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an AD hoc specialty related to the emerg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our province and national planning. Its distribution number is small or even not set, and the emerging industries have a large talent gap. Therefore, in the face of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AI, it has become urgent to establish distinctive AI majors and cultivate applied AI-related talents. Therefore, this paper studies and practices the AI industry talent training system.

[key word]: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3 + 1 talent managem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