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8日 09:25 点击: 526 发布:

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杨洪刚   

(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上海,201306)

 

[ ]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趋势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下,新时代高等教育开创了新局面,也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开展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充分结合校企优势资源,聚焦工匠精神,发挥劳模引领作用,以劳模工作室育人、支部协同育人、项目实践育人等形式,打造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把工程实践和德育元素相融合,校企协同推动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时效, 强化学生的精神理念、职业素养和爱国情怀,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提供保障。

[关键词] 产教融合;思政育人;工匠精神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实践研究”(No.: C2021130);2020年度【上海电机学院】教研教改项目“课程思政专业教学团队建设”(No. B1-0224-20-001-72)。

[作者简介] 杨洪刚(1979 -),男,陕西安康人,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培养数量及办学规模均处于世界首位。产教融合是我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现已成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抓手。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为高校产教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1,2]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充足养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校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人才,应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产业经济升级转型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而产教融合与思政育人相辅相成,二者在教育理念上具有契合性,在实践方面具有互补性。因此,为了提升教育质量,适应产教融合发展新形势,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重要功能,本文在产教融合的背景和基础上,结合立德树人,开展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发挥协同效应,把工程实践和德育元素相结合,把理论知识与价值引领相融合,将有助于推动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时效, 为新时代育人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应用型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以职业教育为核心,教学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而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国“合作教育”模式,核心是整合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英国将中学毕业生招聘进入企业,企业进行技能培训与各类学院基础教育交替进行的方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技术人才,加强了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4]

国内各个高校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宁波工程学院以培养应用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为根本,构建了“科教+产教”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构建基于科教融合的科技创新育人和建设校企长效共赢“双机制”等建议[5];上海理工大学推进构建“1+N”开放式校企协作育人联盟,打造具有卓越工程教育特色的产业技术学院,形成教学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6];洛阳理工学院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求,探索了“3+1”“2+1+1”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构建联合研发、合作办学、校中工厂等协同育人模式[7];上海电机学院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办学方略,构建了“三双四共”的校企联合应用型培养人才模式,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实施“三双制”运作,协同“四共”创新,联合培养现场工程师[8];合肥学院实施服务合肥提升计划,按照“亲产业、融地方、深合作、求共赢”的理念原则,形成了“八个转变”的“合肥育人模式”[5]

三、校企协同思政育人的基本理念与主要目标

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充分发挥校企协同优势,注重思政育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研究产教背景与德育元素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德育元素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项目实践与职业规范的有效衔接,终身学习与创新精神的有机统一,实现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具有推动社会进步责任感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

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有助于实现专业课程向思政体系的提升。结合最新行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通过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自上而下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明确各专业课程德育目标,整合课程思政案例,重构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大纲,实施开展思政教学设计,实现人才培养过程顶层设计,思政育人过程校企协同开展。

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有利于实现专业教学向专业育人的转变。通过校企组织协调共同管理,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科学思维、爱国情怀等多种元素,采取企业实习、项目实践、劳模带教等多种形式,改革专业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强化育人实效,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较高人文素养的全方面应用型人才。

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有益于实现德育元素向产教融合的渗透。通过思政与产教的双融合,从多角度、多领域加强学生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培养,校企双方多维度地深入开展合作,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和职业素养,为企业输送高质量技术管理人才,实现校企共同引领育人过程,共享育人成果。

四、校企协同思政育人的主要途径

1. 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共建劳模工作室创新育人

工匠精神是劳动教育价值导向的逻辑起点,新时代工匠精神以敬业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等方面为基本内涵[9]。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校企共建劳模创新育人工作室,共同致力于创新育人新模式,整合先进事迹案例、劳模成长轨迹等,组织开展劳模面对面、劳模大讲堂、劳模进课堂等系列讲座活动,聚焦工匠精神,发挥示范引领,实现技能传承,用鲜活的劳模和技术骨干的亲身经历融入学生情感世界,由学生去感受,由自身去感悟,由内心去感动,点燃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向往。并以劳模工作室为依托,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劳动能力培养。

结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加强与汽车企业的协同合作,共同培育工匠精神。目前,与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纪丽伟劳模创新育人工作室”,以全国劳模纪丽伟同志作为领头人,围绕发动机结构设计开发、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前沿技术,弘扬新产品自主研发的拼搏精神,发挥领军人物引领创新和示范创新作用,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与上海奥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建“华黎育人工作室”,聚焦劳模华黎同志在车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自主研发和奉献精神,感悟劳模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做的积极贡献,以世博会超级电容公交车等典型案例为载体,校企联合开展育人工作,加强创新拼搏、无私奉献和爱国情怀等精神的培育。与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劳动模范金德华同志共同创建“金德华工匠育人工作室”,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开发课程项目教学案例和课程思政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金德华工匠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攻坚克难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行业认同感和职业使命感。

2. 以校企协同为契机,打造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积极开展企业要求和社会需求调研,深入校企合作互动,邀请劳模工匠、技术骨干等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围绕工匠无私奉献、创新拼搏、精益求精等精神元素,凝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德育目标,结合专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和知识架构,共同搭建专业课程结构,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开展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打造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2021级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本专业邀请上汽乘用车集团、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吉利汽车研究总院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工匠和技术骨干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研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职业能力聚焦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设计、车辆测试与分析等方面,以职业能力为方向,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梳理各专业课程能力要求,合理地将专业德育目标分解到各门专业课程,整理课程思政教育案例,优化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重构课程思政体系。比如专业课《汽车制造工艺学》以汽车制造工艺和典型零部件的加工流程为主,可以聚焦工匠精神中的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整理劳模典型案例,增强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专业课《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需要学生掌握四轮定位仪、示波器、诊断仪等仪器的使用,能够对汽车安全性能、汽车综合性能等实施检测,以及汽车电器电子系统、传感器等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检测与诊断过程中,工匠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都值得学生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坚持强烈的责任感。

3. 以党建共建为纽带,促进支部系部联动发展

育人先育己,通过校企党支部对接,联合共建党建工作,支部党员定期开展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交流学习和实践参观活动,将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升育人教学团队凝聚力和政治修养。邀请企业劳模、支部成员共同开展党史学习、工匠精神交流,学好党史,做好工匠,育好学生。在创新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责任与担当,锤炼攻坚克难的工匠敬业精神。同时,引领和发展学生党员,彰显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效果,促进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提升,提高育人实效。

充分发挥支部与系部的联动作用,以支部党建促系部发展,通过支部与系部的协调呼应,把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共同推进育人工作。同时以劳模育人工作室为契机,实施劳模与系部对接,加强与劳模的交流学习,深入开展学术交流与互动,丰富教师思政案例的整理资料,拓宽教学方法与思路,强化精神理解与认识,实现劳模精神进系部,劳模案例入讲堂,推动劳模精神的代代传承。

4. 以项目实践为依托,校企构建思政育人平台

实践教学是思政育人的第二课堂,因此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中,企业实践是提升育人效果的关键。校企共同组织学生实习实践、项目合作,打造思政育人教师团队,构建思政育人平台,使学生切实感受企业文化,体验劳模的工作环境。结合劳模的现身说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劳模精神的信仰,深化拼搏奉献的职业理念,强化创新科学思维,提高实践技能,从而创建优良学风,充分发挥项目实践的辐射与渗透作用,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动性。以项目合作为依托,由劳模工匠担任指导教师,提升思政育人的实践教学水平,通过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能力与素养的多元结合,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和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技能,强化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行业认同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结合劳模工作室育人、支部共建育人、项目实践育人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德育元素、专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在育人过程中,认真开展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收集学生的思想感悟与问题反馈,查找问题,并根据建议有针对性地整改与提高,及时调整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思政育人的吸引力,稳步促进提升育人效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在产教融合和思政育人的双轮驱动下,新时代新工科院校的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开创了新局面,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以产教融合为支撑,以思政育人为核心,以协同发展为动力,充分结合校企优势资源,聚焦工匠精神,有效发挥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支部党建共建的战斗堡垒作用和项目实践的切身体验效果,强化学生创新拼搏、奉献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和爱国情怀,推进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育人时效,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国办发〔2017〕95号(2017-12-1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 朱卫卿,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工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育,2020,7:9-11.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张雪,王立鹏. 国内外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6):134-135.

[5] 陈炳,尹辉,巩学梅. 应用型本科高校“科教+产教”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2020,37(3):70-73,79.

[6] 钱炜,丁晓红,沈伟等,应用研究型地方大学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130-134.

[7] 张丽娟,葛运旺,王新武,深化产教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7)169-172.:

[8] 上海电机学院. 技术立校 应用为本 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上海电机学院构建“三双四共”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N]. 解放日报, 2018-10-22(9).

[9] 于华,韩岩杉,新时代“工匠精神”荣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1,3:9-1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Yang Hongg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o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as opened up a new situation, as well as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fully combines the advantageous resources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focuses on the craftsman spirit, gives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model workers, integrates the elements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orms of  workers' studio education, branch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project practice education, in order to build a system for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to promote morality and cultivation, to strengthen students' spiritual concept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patriotic feelings, and to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raftsman spirit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