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态度改变理论视域下顶岗实习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7日 16:29 点击: 560 发布:

态度改变理论视域下顶岗实习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马福军  蔡敏华   蕾 

1.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是理想与现实冲突最激烈的阶段,是思想矛盾最多的时间,因此,顶岗实习阶段是课程思政最有效的阶段。但是实践表明,受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不足,课程思政存在收效不明显的状况。本文从态度改变理论出发,从改变学生对待课程态度入手,分析影响学生对待课程思政教育态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改变学生对待课程思政态度的措施。学生碎片化学习状态、学习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多元化、受多维度思想影响都会影响学生对待课程思政的态度。学生对待问题审视的态度、思政教育主体的问题和课程思政实证的缺乏,都是学生对待课程思政态度的成因。因此,要从课程思政的设计、提升教育主体的思政教育能力和协调性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顶岗实习学生课程思政的实效。

[关键词]态度改变顶岗实习 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2019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教改研究项目“企业环境下《顶岗实习》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探索”(jg20190837)

 [作者简介]:马福军,1969-,男,浙江杭州人,硕士,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专业负责人,建筑智能化技术教学与研究,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顶岗实习课程是学生毕业走上社会之前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受到社会环境、企业小环境和学校等多方的共同影响、共同作用。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知识与技能上都有明显改变,学生的这种改变与思政教育密不可分,与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密切相关。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价值观等产生强烈影响[1],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与思政教育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使得顶岗实习课程思政成效不够明显,现状不尽如人意。虽然学校、老师、企业、家长等多方努力,但顶岗实习学生内在思想改造的意识不强,缺乏自我觉醒,缺乏自我改变的内在动力。如果在顶岗实习这个关键阶段,不能改变学生当前的这种思政现状,将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将放大学生从学生到成为真正成熟的社会人的成长时段,因此研究顶岗实习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在规律,寻找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顶岗实习学生课程思政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实习学生碎片化学习对课程思政态度影响

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再是课堂,而是实习岗位,实习企业的环境和学生面向的社会大环境。当前大数据网络时代,学生的思想受网络思潮影响很大。网络普及时代,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碎片化求知特征[2]。海量的网络信息,各种价值取向的观点,使得碎片化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顶岗实习课程思政的态度受碎片化学习影响较大。而且学生的这种碎片化学习属于一种隐性学习,学习缺乏监管与有效性。另外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与认知结构,面对大量的夹杂负面信息的网络推送内容,学生缺乏甄别能力,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网络碎片化学习具有即时性,便捷性特点,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充斥大量正负能量的各类信息,这对指导教师、师傅等相关人员的课程思政教育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实习学生功利主义思想对课程思政态度影响

顶岗实习学生对求知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存在功利主义。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虽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但思想上主动求进和改变的意识仍然不强,因此,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加深学习,理解来自指导教师等的课程思政要求。部分学生会认为课程思政与自己专业性学习关系不大,课程实用性不高,对自己成长不能产生直接效益的课程思政,表现出的明显功利主义。

3)实习学生思想多元化对课程思政态度影响

移动互联时代,高职学生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碎片化的学习和多元的网络思想,使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3]。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课程思政的态度转变具有多元化倾向。一方面,顶岗实习学生个体的多元化;另外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对待课程思政的情感因素多元化。学生在顶岗实习课程思政中,表现复杂的情感因素。学生在态度这个情感因素中,首先来源于学生个体直观感受,他们可能讨厌老师、师傅的说教和思政引导,这与学生的喜好、习惯、外在刺激有关。在学生的情感因素中,学生与指导教师、企业师傅等教育主体缺乏情感融合,学生与思政教育主体的情感纽带就好比不良的亲子关系,学生缺乏对思政教育主体的情感依赖,当然也不会对思政教育主体的说辞产生共鸣或深入的思考。同时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在原有认知与外部教育信息之间的矛盾,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辩证思考,因此在缺乏辩证思考的背景下,学生缺乏对改变原有思政态度基础动力,学生遵循原有认知,坚定原有态度。

4)学生对课程思政态度受多重维度影响

学生对待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课程思政态度转变具有多重维度。作为接受课程思政教育的学生,在情感认知、价值观等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作为顶岗实习课程思政的主导者,包括指导指导教师、师傅、家长等,在互联网背景下,他们作出的课程思政引导变得多元,不再是一言堂。而且课程思政信息所具有的象征与表述功能,让其带有指导教师、师傅、家长等思政引导者的情感倾向与价值取向。在思政教育引导者的价值取向没有达成一致的时候,思政引导可能是矛盾的、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会让学生感到茫然,学生当然不会轻易接受某一种思政教育理念。学生思想态度的转变,还与其所处的实习环境有密切联系,不同的实习环境的差异性,有时直接影响学生思政教育的动机。

顶岗实习课程思政是学生与思政引导者的教育互动,是发挥双方能动性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思想上能否产生兴趣,是课程思政能否成功的关键。课程思政教育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统一发展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个人价值的看重高于社会价值,而且思政教育引导者有可能弱化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真实态度,学生容易从内在产生反向认同的倾向,更谈不上对课程思政产生兴趣。

三、顶岗实习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态度成因分析

1)顶岗实习学生问题的审视

顶岗实习学生要自觉接受顶岗实习课程思政,是学生个体态度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对待课程思政缺乏主体意识,同时主体能力也缺位,就会造成对思政教育自主建构的不足。学生主体意识缺乏,表现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主体意识错乱或行为失度,另一个表现是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主体意识尚未觉醒。学生对思政教育主体能力缺位,表现在认识能力的不足和实践能力的缺乏,学生不知道自己思维尚存在哪些问题,习惯于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即使知道自己存在的一些缺点与不足,也不知道如何实践,采取有效措施去改善与提升自己的不足之处。

2)顶岗实习课程思政的教育主体问题

顶岗实习课程思政的主要教育者,实习指导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缺乏时代的敏感性,在课程思政中的理念方法与学生实际中的思维变化存在较大的鸿沟,方法的创新不够,习惯于传统的说教[4]思政教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节奏,另外一方面,顶岗实习课程思政指导教师,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程思政中教育内容与选择方式,教育互动等方面学生都没有足够的参与度。因此,指导教师也不能够对学生的个体价值有很好的了解,从而选择适合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思政教育方式和内容。

3)顶岗实习课程思政实证信息与教育途径问题审视

顶岗实习课程思政具体可以分为课程思政说服内容和课程思政的说服方式。通常顶岗实习课程思政内容与事例,更倾向于正面信息的提供,缺乏正反信息的对比,这样的教育内容就容易使学生失去深入探索的兴趣。有时课程思政中的反面事例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毕竟学生都向往成果,向往美好。在顶岗实习的课程思政中的教育方式,因为缺乏情感色彩和教条主义话语,让学生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情感倾向表述,从而导致课程思政缺乏说服力。

四、实习学生课程思政态度改变措施分析

1)态度与态度改变理论

一般人的态度是通过知觉感知客观事物,并形成带有个体认知的情感倾向,个体态度受生活环境、知识结构与储备等方面的影响。生活环境、知识结构与储备等不同而导致个体处事态度的差异。态度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与诱因,会对个体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态度的心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情感和行为。有关态度的诱因理论认为,人的态度形成是有理性的主动决策的过程,强调外部刺激对个体态度形成的重要作用,因为诱因能够唤起并指导行为。

根据凯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态度改变一般要经历服从、内在认同和外在同化这三个阶段[5],原有的态度在经过学习与外界刺激等,会逐渐服从于主流价值观和总体认知,并在深入了解之后逐渐产生认同情绪,并在情感上产生接受改变的内在动力,为个体的思想内化提供了情感基础,最后转化为新的态度。

2)基于学生态度改变内在规律的具体举措

《顶岗实习》课程思政设计。顶岗实习课程思政要有实效,必须对《顶岗实习》课程思政有科学完整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凸显课程思政教育要求和目标。在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中需要针对顶岗实习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和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设计顶岗实习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把课程思政实施的各种资源和因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配置,充分调动学生和思政引导者的能动性。设计能够反映学生思想转变的课程思政评价,通过课程思政教育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个人思想转变内容要求及转变的服从性,同时通过有效的评价暴露学生思想问题,以便后续跟进有针对性的措施。

构建顶岗实习课程思政教育团队。这个团队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学生的师傅,学生的家长以及学生的辅导员四个方面。要构建“四方”联动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四方的协调作用,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从不同的侧面去要求与影响学生,造成课程思政的外部刺激。指导教师与辅导员,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与出发点;家长从育儿与孩子成长的角度投入精力;企业师傅从社会和职业道德角度,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四方的归宿点都是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早做好人生职业规划,树立人生的阶段目标。课程思政教育团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有明确的思政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通过团队合力教育,给学生营造主流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改变,态度改变的外在要求,给学生创造思政教育主体意识觉醒的机会。“四方”联动的教育团队,还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出整改意见,克服学生对课程思政主体能力缺乏不足的问题。学生撰写实习总结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实习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思考,找出存在的不足,并帮助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实习总结是学生重构思想的一个重要契机,通过总结的撰写,让学生理清思路,从内心深处引发触动,为学生的思想转变,提供必要条件。

顶岗实习课程思政评价是提升学生自主觉醒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评价,通过交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身不足,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不足与其个人成长的利益关系,在内心上萌发自我改变的要求。顶岗实习课程思政应该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应该是多角度立体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与指导教师、师傅、家长和辅导员的交流,以及每周的学习生活汇报,思政引导者都可以对其思想观点,思想态度进行交流分析与评价。并适时给予思政教育。在顶岗实习的答辩过程中,在顶岗实习的总结中,也可以与其进行分析交流,帮助学生充分思考,指出其不足。通过企业师傅对学生的顶岗实习问卷评价,也可以反映学生思想行为上的不足。通过多方位多侧面的深度剖析,能抓住学生身上存在不足的关键之处,并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戎静. 高职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9年1月:22-23.

[2]李香岭.大数据背景下的碎片化学习利弊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1年10月第19期:144-145.

[3]丁正亚. 移动互联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现状及优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年12月第23期,总第975期.83-87.

[4]余敬斌. 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研究[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3月3期,总第111期。33-36.

[5]李旗,唐恬,杨雪.基于态度改变理论的大学生内务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年4月,第8期:7-9.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st Practice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itude Change Theory   

MA Fu-jun CAI Min-hua  WU Lei 

(1. Zhejiang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ejiang Hangzhou 311231)

Abstract:During the internship, the conflict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is the most intense stage, and the time with the most ideological contradictions. Therefore, the internship stage is the most effective sta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wever, practice shows that due to the lack of students' cogni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effec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obvious.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attitude change and starting with changing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curriculu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auses of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chang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udents' fragmented learning state, utilitarianism of learning, diversification of thought and the influence of multi-dimensional thought will all affect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Th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the examination of problems, the problems of the main bo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empirical eviden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the causes of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ility and coordination of educational subject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st interns.

Keyword: Attitude change  Post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