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飞机动力装置”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探索
邢 达,郝红勋
(中国民航大学 飞行分校,天津 300300)
[摘 要]: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一种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为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互相“隔绝”的困局。为解决传统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的缺失,育人功能弱化等问题,促进思政育人与知识传授深度融合,以《飞机动力装置》课程为代表,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和案例素材,多角度挖掘思政元素,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专业知识传授,思想水平提升和个人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助力提升高水平民航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字]:课程思政;飞机动力装置;专业课;民航
[基金项目]2013年度 , 中国民航大学民航飞行员认知可靠性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3122013X007) ;2021年度 , 中国民航大学 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名称:飞机动力装置课程分级建设【CAUC-2021-B1-019】。
[作者简介]:邢达(1993-),男,天津市,硕士,中国民航大学 飞行分校助教,主要研究激光雷达及航空精密测量方向;郝红勋(1977-),男,天津市,博士,中国民航大学 飞行分校讲师(通讯作者),主要研究航空测试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在习近平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的全过程教学活动中。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相割离,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只用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却忽视了对于学生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引领。因此在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充分利用好专业课在高校中基础教学的位置,打破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之间的壁垒,将思政元素寓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在协同中形成合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担当意识,文化素养等[1-3]。
为实现专业课教育的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价值观引领相结合,形成教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不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教学内容生硬地进行叠加,而是要充分结合专业知识的产生背景,找到问题分析方法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及紧密联系与理论知识有关联的实践问题,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传统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构建知识传授和育德育人一体化的课程思政体系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4-5]。本文针对传统专业课在育人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飞机动力装置》课程自身特点,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构建等方面构建《飞机动力装置》课程思政体系,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思想价值引领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
二、传统专业课在育人方面存在的不足
长期以来,传统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往往泾渭分明,传统专业课作为高校教学主渠道的地位,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与道德情操的培育,这使得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并没有在课堂中充分发挥,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效应。
课程思政是要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起到育人的作用。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在知识传授和思想价值引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对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传统专业课教师育人意识淡薄,片面地认为专业课教学只需保证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牢固,而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与道德情操培育不属于专业课的教学的范畴,从根本上阻碍了“三全育人”的建设[6]。部分教师虽具有育人的意识与课程思政的主动性,但是自身对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深度不足,不能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缺少对时事热点及相关政策的融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也存在局限性,使得教学育人的效果不佳。部分教师虽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但往往不能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到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体表现为:在课前准备时对专业知识内容掌握不扎实,既不能追本溯源找寻专业知识产生的背景,也不能结合前沿技术热点和国家发展方向,课程缺少使命感与时代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往往习惯于照本宣科式的讲授而缺少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课堂提问互动等环节中缺少探究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而被动地将学生置于知识接收者的位置上,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发现探究精神。在与学生交流问题的时候,往往只关注于专业知识本身,缺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原理来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以上的种种原因,制约了专业课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飞机动力装置》课程特点与课程思政优势分析
飞机动力装置课程主要介绍航空活塞式发动机和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分类情况、主要部件、工作原理、辅助系统、工作特性以及螺旋桨相关的知识内容。该课程以航空发动机为核心进行讲授,航空发动机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发展水平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工业制造实力,也是目前我国正在突破解决的“卡脖子”问题。该课程作为飞行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面向的学生主要是未来的民航飞行员,课程内容设计与飞机机型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要求联系紧密,航空活塞式发动机针对于飞行训练阶段使用的机型,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针对于学生毕业后进入运输航空使用的机型,因此飞机动力装置课程的教学在未来民航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
从课程内容出发,飞机动力装置课程包含的知识广泛,从材料学、热力学、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到控制理论,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课程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有利于在不同的知识中找到其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升。
从课程背景出发,飞机动力装置以航空发动机近一百年的发展为背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方便地与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案例素材相结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恰当引入技术的产生背景或当前时事热点,找寻其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探索精神,既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广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现了思想价值的引领。例如结合飞机发动机材料技术的发展,涡轮叶片冷却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发展等案例素材,利用这些典型案例素材可以让同学切身地感受到一代代科学家与工程师不懈探索、严谨求真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航空报国的理想追求与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时代发展方向,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飞机动力装置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探索
(一)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实施者。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将思政内涵融入到自身之中。在课前时间中应注意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时事政治材料,紧密联系时代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找到与思政相关的教学要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与举止,爱岗敬业,尊重学生,以自身的学识与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在教学环节中应善于利用网络化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去思考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基于课程内容多角度挖掘思政元素
飞机动力装置课程作为飞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授课的学生主要是理论学习阶段的飞行学员,担负着培养共和国未来民航人才的重任。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更要结合民航行业发展,筑牢安全飞行底线,强化法律规章意识,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高水平民航人才。
按照课程知识体系,针对不同的知识要点确定与其相关的思政元素,围绕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爱国情怀,安全理念,职业操守,质量意识、团结合作等思政元素,选择有价值的课程思政内容,使思政元素在课程体系中以多角度进行呈现,让思政元素在课程知识体系中丰富起来。例如在燃气涡轮发动机发展历程的知识内容中,通过弘扬我国航空工业人员在外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研制出了先进的歼20战斗机,C919民航客机,新舟60飞机和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等先进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国家自信心。在燃气涡轮发动机共同工作与控制知识内容中,重点结合发动机操作限制与工作环境限制,融入航空发动机安全文化,强调操作安全与结构安全的必要性。在航空发动机结构组成,涡轮叶片材料冷却方法,以及加工技术知识体系中,融入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匠精神”,宣讲科学家与工程师为突破技术限制所付出的辛勤工作,和让学生体会到工匠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三)整合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纸质版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梳理知识要点的主要参考对象。飞机动力装置课程中涉及到许多公式和重难点图表,因此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更应该注重重点知识的讲解以及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在每章后应设立一些问答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进行知识回顾。一本知识脉络清晰并融入思政元素的教材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思政应不满足于原有的纸质教学资料,应充分整合、调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采用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电子课本,视频课件、网络资料库等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MATLAB、FLUENT等计算机辅助软件能够将生硬晦涩的文字讲解变为直观动态的视觉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结合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智慧树、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视频上传至网上,拓展学生视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四)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案例和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思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以重难点的知识为载体,以典型的事故案例或排故案例为导向,善于结合知识引出一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逐步地引导、讨论与探究,得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在思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灵活运用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例如将发动机零部件的具体结构与其抽象的功能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要点相结合,将发动机在稳态下各部件的平衡与发动机在过渡态下各部件的配合相结合,将材料装备技术的更迭进步与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式相结合,将不同结构系统的优劣势与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相结合。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既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消化理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哲学思辨能力。
五、结语
民航院校担负着培养共和国高水平民航人才的重任,因此民航院校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在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就是充分利用好专业课这条基础教学渠道,从专业课知识内容中多角度挖掘思政元素,找到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实现专业知识传授,思政水平提升和个人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飞机动力装置课程与飞行安全,民航业发展以及国家的重点攻关项目息息相关,能够提炼出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找到许多优秀的案例素材。通过结合其中的典型案例,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参考文献]
[1]王新军,张文军,左寅,付敬红.航空发动机构造与维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82-84.
[2]彭红军.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21(05):1-3.
[3]陈礼顺,付莹贞.“航空维修工程”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02):123-128.
[4]刘涛,于德会,李合.飞机与发动机维修实践操作课“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236-237.
[5]李淑艳,杨世钊.“课程思政”与“发动机原理”专业课结合的探索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05):210-211.
[6] 沈伟,沈超,钱炜.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流体力学及液压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液压与气动,2021,45(06):135-141.
[7]孙宇超,王艳红,邢达.基于“雨课堂”和CDIO的飞机机体与系统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224-225.
"Aircraft Power Plant"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Exploration
XING Da, HAO Hongxun
(Flight academy of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nnovative and integrated educational concept put forwar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s purpose is to break away from the dilemm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miss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weakening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in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the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aircraft power plant as the representative,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case materials,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uses heuristic and inquiry teaching methods to guide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unit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ideological level improvement and personal ability development, and to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level civil aviation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ircraft power pl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Civil Av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