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3日 10:48 点击: 56 发布: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张建超2冯国杰3 

1.石家庄铁道大学 党政办,河北 石家庄 050043;

2.石家庄铁道大学 技术转移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43;

3.石家庄铁道大学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43)

[摘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构建契合自身特点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育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结合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情况,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的顶层设计,从管理机构与机制的建立、课堂引领+实践训练+竞赛磨练+科研锤炼的组合式设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信息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创新创业社团的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八个方面入手,以期构建起一个以实践为导向的科学、系统、成熟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育。

[关键词]创新能力;工程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2020-2022年度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石家庄铁道大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TZD20-13)。

[作者简介]高波(1973-),男,河北承德人,博石家庄铁道大学 党政办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张建超(1977-),男,河北唐山人,博士石家庄铁道大学 技术转移中心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研究;冯国杰(1979-),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石家庄铁道大学 教务处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创新创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3]。其中,建立成熟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高校发展双创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4, 5]。但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情况来看,现有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单一、教学目标模糊;创新创业平台、资源不足;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等情况[6-8]。针对上述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从而实现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

结合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情况,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的顶层设计,从管理机构与机制的建立、课堂引领+实践训练+竞赛磨练+科研锤炼的“组合式”设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信息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创新创业社团的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八个方面入手,系统提出构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支撑、以深化改革为核心动力、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核心目标,自顶层进行全面设计,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在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变革创新训练模式,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的形式,搭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创新创业导师的专业素养,逐步构建起一个以实践为导向的科学、系统、成熟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育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一)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的建立

1.管理机构的设置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本科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创新创业教育专题会议并在全校范围内部署创新创业工作。由教务处统筹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教学和研究、管理和服务,协调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依托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各院系创新创业平台,根据各单位的特色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2.管理机制的建立

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从学校层面进行科学统筹,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目标、奖励、基地建设、团队组建等细则,二级单位进行具体落实,管理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激励举措和测评体系,主要包括:学分管理、竞赛管理、平台管理、项目管理、学生社团管理、考核机制、激励措施等,形成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有奖励的闭环管理机制。

(二)课堂引领+实践训练+竞赛磨练+科研锤炼的“组合式”设计

课堂引领与实践训练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两条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教育路径,竞赛磨练与科研锤炼则是对培养方式的升级,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交融。

1.课堂教学的引领

基于大学生的学涯发展规划,对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进行科学化设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将《大学生创业基础》列入全校核心通识课中,配合《批判性思维》等课程涵盖了创新创业基本概念、意识培养、价值观树立、实现过程等内容,还包括创新潜质挖掘、破解定式思维训练等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业评估、机会把握、项目构思、计划制定、团队建设、风险控制、经营管理和人际关系等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从而实现将创新创业思维植入学生对大学期间及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中。

2.实践课程的训练

将双创实践与我校特色的科研项目、竞赛等环节打通,丰富实践内容,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断培养双创意识和思维。通过优化整合现有实践训练课程内容、补充完善相关实践课程,拓展实践课程体系的梯度,将实践课程分成通识类、提升类、综合类和创新类四种层次,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开放的创新实践训练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周期。

3.科技竞赛的磨练

科技竞赛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自身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来实现自己的设想与创造。采用科技竞赛锻炼大学生的逻辑与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磨练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参与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磨练中提升技能,在竞赛中展现风采。

4.科研项目的锤炼

深入推进创新能力教育与科研实践融合、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大各类科研基地、实验平台向全校学生的开放力度,使学生能够早进教师科研课题组、早进创新创业团队。将学生能力培养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体验科研乐趣、培养科研意识、遵守科研道德、养成科研习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开放性实验参与,还可以通过到企业实践的方式参与。

(三)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

将新建成的科技实验楼第七层作为新的校级科创实训空间投入使用,由创新团队工作室、科创协会活动室等组成,配备了多功能研讨室、多媒体等设施,营造便于学生学习、创新设计和交流讨论的创新活动环境和氛围。同时,依据创新活动的需求,在第六和八层增配小型机械加工设备、激光切割设备和3D打印设备,为学生的创新设计与制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鼓励各学院开放实验室,建立二级单位创新制作室,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第二课堂机会。进一步做好依据学科专业特色建立的“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平台”和“创新孵化平台”,旨在支持大学生创意激发与创意实现,为学生提供各类创新活动支持,辅助学生将创新活动成果孵化和转化,为今后创业奠定基础,推进创新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信息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

采用模块化设计组建信息共建共享的平台,使其具备发布信息、即时通讯、成果展示、人才推介、事项处理等模块。在平台上企业和大学生可以双向选择,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对接。在实际的项目运作上,以具有可盈利性为纽带,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和企业的需求,成立由学生与企业员工构成的项目团队对项目进行孵化评价,并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考核。在平台上,广泛分享创新创业成功人员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积极协助解决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五)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

1. 确立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构建一支专业基础理论扎实与创新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指导和鼓励各专业教师、教辅人员等开展理论及实践研究,定期的组织相关的教师进行培训交流,提高教师的理论及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

2. 制定政策鼓励教师、科研团队等积极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实践活动,有计划的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支持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将相关的创业经验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3. 明确指导教育师资的遴选标准,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加入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逐步构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人才完备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六)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

1.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氛围,积极宣传并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创新创业的文件精神,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各项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的支持。

2.加强校园创新实践文化建设。通过校报、宣传栏、电子橱窗、校园广播、微博、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新实践文化,广泛宣传典型事迹,树立榜样的力量,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3.加强校园宽松学术氛围建设。学校各类的示范性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等要向学生提供实验场地及仪器设备,构建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七)创新创业社团的组建

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组建创新创业社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在校园中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良好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依托于工程训练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联合学校的相关部门,引导学生创建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社团,如志愿服务、创业教育、创业竞赛等,所有进入创新创业中心的社团,由创新创业中心统一提供场地、技术、软硬件资源的支持。

(八)创新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从评价价值、评价范围和指标体系三个方面来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策略,构建科学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保障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检验方式。评价主体是学生,并将校友、用人单位、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群体作为次要评价主体,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多维度。将评价结果与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相关联,形成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设计、实施、评价的“闭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完成教育目标,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结语

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为例,提出了制度、项目、团队、课程、队伍、保障、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将专业教育有机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变革创新训练模式,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的形式,搭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创新创业导师的专业素养,构建一个以实践为导向的科学、系统、成熟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本研究可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及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姚春艳,李娜.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02): 121-122.

[2]陈至立, 从高等. 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J]. 国家智库, 2012 (01): 28-32.

[3]陈劲, 叶伟巍. 新时代中国式创新型国家理论的核心机理和关键特征[J]. 创新科技, 2022, 22(01): 1-10.

[4]郭涛, 赵玉新.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09): 12-13.

[5]彭春华, 漆华妹, 林立新. 以学科竞赛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析[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2(03): 5-8.

[6]刘译阳, 边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09): 32-37.

[7]魏昀妍, 武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01): 105-107.

[8]李润亚, 梁岩鸿, 庞春花, 等. 独立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 3(18): 76-78.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GAO Bo1, ZHANG Jianchao2, FENG Guojie1

1.Dean's Office, Shijiazhuangtie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43, China

2.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Shijiazhuangtie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43,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issions of the time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n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hat fits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e high-quality and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hijiazhuang Railway University, the top design of the whole process, full coverage and full chai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carried out.The research starts from eight aspects, namely, the establishment of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 the combined design of classroom guidance+practical training+competition training+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platform,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bility,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tmosphere, the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socia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The purpose is to build a practice-oriented, scientific, systematic and mature cultiv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to achieve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mpound and innovative high-quality talents.

 

Key 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engineering practic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