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课程思政“供给侧”教学建设实践与思考
---以“新医科”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为例
邓 丹,杨 童,张 帆,郑泽莉
(重庆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重庆 401331)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是三全育人格局的具体体现、是新医科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为例,阐述在“新医科”人才培养背景下,如何通过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供给侧”深化改革,从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三要素进行基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与供给载体的创新实践,并提出“四个坚持”的价值遵循,以期为课程思政提质提效提供参考和经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 ;教师党支部; 新医科; 双带头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长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二字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将“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将“健康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1]。医学教育作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先导性与全局性作用,是事关人民生命健康的伟大事业。2020年,国家多部委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联合提出“新医科”建设,强调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对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进行协同培养[2]。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教育体系下“扣好青年第一颗扣子”的创新举措,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培养医学人才带来新机遇与思路。基于此,医学院校基层教师党支部以“课程思政”为技术抓手,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元立体培养模式,培养具有高尚医学思想与坚定政治方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未来医学教育发展大势所趋。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为例,从“供给侧”出发,系统性地探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教师党支部以小支部引领大思政的实践路径,以期为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思路。
1. 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基础
1.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出发点
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牢牢把握住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3]。教师党支部作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坚强阵地,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拥有多方面优势,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提供坚强的政治核心与监督保障。同时,教师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神经末梢,拥有广泛深入师生一线的辐射能力, 具有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历史经验与群众基础。可以讲,党的领导就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点睛之笔。
1.2 党建与教学互促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发力点
教师党支部作为党员教师的集合体,其党建内涵随着时代机遇与挑战而日益丰富,但根本方向仍是教书育人。中国共产党具有完整的党内学习教育制度,以此为“源头活水”培育一支金师、创作一类金例、打造一批金课,推动教学能力提升是强化党建职能的必然要求。同时,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元素以盐浸于水的形式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这要求党员教师要提高党性修养,深研学透党的理论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时事热点等。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党建与教学两者的交汇桥梁,以此实现党建与教学良性循坏也在情理之中。
1.3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落脚点
教育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怎样培养接班人、为谁培养接班人的根本性问题,而立德树人是贯穿其中的根本逻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明确要求高校党支部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课程思政理论的提出,正是在“三全育人”总体格局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思政教育理念与课程观念的综合创新与应用,强调以所有教育教学课程为渠道,在学科中渗透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体系。因此,以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立德”与“求知”相统一的协同育人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
2. 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是第三批全国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样板支部培育单位,由学院办公室、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流行病学教研室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共20名党员组成,其中博士12名,研究生导师12名,承担学院本/硕博士研究生以及留学生约75%的教学任务,开设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临床营养学》等多门课程。支部立足于政治优势,发挥教学与管理人才优势,深挖广阔教学课程内容优势,对教师队伍“主力军”(供给主体)、课程建设“主战场”(供给内容)、课堂教学“主渠道”(供给载体)三个关键因素进行有益探索与创新实践。
2.1 壮大“主力军”:双管齐下提升队伍质量
教师党支部带动高校教师做到胜任善任、乐教善教,不仅要有力承担起教育、管理与监督党员的基本职责,更要发挥统战作用,主动组织、凝聚党外教师,帮助从思想层面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强化育人意识、消除“育人导向”认知偏差;再从行动层面找准育人角度,提高育人能力,达到“润物无声”境界。
支部以组织建设为“点火器”,探索出“支部管大局”与“榜样当先锋”两种模式。一方面,严格高门槛的党员准入机制,吸纳又红又专的教师进入支部,保证“根红”;构建高标准的党员动态评价与监督体系,培育党员教师在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保证“苗正”;利用高质量主题党日活动与自建网络党建管理系统,组织党员集中定期开展思政主题研讨与“立德树人”与“师德师风”专题讨论并将心得体会在教研室进行分享,引领全体教师站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线阵地,保证“果大”。另一方面,依托“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发挥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骨干教师“领唱”效应,带头在院校两级开展师德师风汇报;组织党员教师联合申报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集支部智慧打造“金课”。此外,支部内部创立 “青蓝工程”传帮带机制,取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通过党员教师一对一指导、帮扶新教师并参加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比赛,持续深化教学能力与思政衔接能力内涵建设。
2.2 覆盖“主战场”:百花齐放聚焦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底层基础,直接决定着育人质量和成效。在“新医科”培育“五术”人才的明确要求下,医学院校教师队伍在课程中不仅要注重科学思维训练及科学伦理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还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敬畏生命、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5-6]。支部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思政元素研讨、跨专业集体备课以及党员教师担任学科负责人为手段,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建党精神、抗疫精神与西迁精神等融入思政体系,分专业制定课程思政案例库与案例集,引领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体系。
以家国情怀为例。家国情怀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将极大助推国家凝聚力发挥,特别在当前多元价值交织渗透、西方意识形态入侵更加隐蔽的大环境下,将其纳入课程思政中尤为重要。以党支部集体申请的课程思政建设课程《医学统计与实验设计》为例,党支部设计“提出问题、做好铺垫、层层引导、总结升华”的“四步走”思路。从统计工作中需经历的研究设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四个基本步骤切入,列举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战略设计对国家发展进程各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接着,师生共同研讨实验各环节的合理设计与准确实施的关系,体现研究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强调做任何事,大到国家层面发展战略规划,小到开展一次实验,都离不开科学设计与精准研判。随后,通过医学实验研究案例分析,强调统计学的随机化包含随机抽样与随机分组两层含义,二者皆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平等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公平性、可比性对研究结果的重要意义。最后,通过批判为达目的而刻意操作受试对象特征属性的弄虚作假行为,强调学术研究切不可违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3 扩宽“主渠道”:多元立体革新育人手段
就医学类课程而言,课程特点、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各具特性。支部逐步将课程思政“春风化雨”价值渗透激发成“知行合一”的行为指引。一方面, 针对教育教学技术开展“课堂革命”,线下围绕“学而即用”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引导、团队作业、翻转课堂、任务驱动等多手段化“被动填鸭”为“主动出击”;线上开展虚拟教研室、优化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等实现课前自习、课中学习、课后实践三阶段优势互补。同时,已探索出基于“实践育人”与“科研育人”的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以内容的深度、视野的广度,师生的温度革新“第二课堂”。在专业导论课与医学职业规划课之中,支部党员教师以担任“学业规划导师”引领本科生用大爱之心行大爱之事,到社区、到学校、到农村开展艾滋病与慢病防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营养与健康科普与乡村振兴等社会志愿服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之中,建立以“自由、自主、自立、自信”为理念的众创空间科创基地,不限制成员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方向,支持冒险、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对本科生进行早科研早实践的双早教育。应该说,支部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出发,通过扩宽课堂教学“主渠道”,在价值观引导中很好地实现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育人目的。
3. 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遵循
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要做到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只有让党的领导成为掌风舵,打造融合制度与温度的坚固船身,以多维度的育人创新举措为船桨合力,才能让课程思政这艘“红船”乘风破浪、独占鳌头。
3.1 坚持党的领导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塑造与政治引领。学校党委要坚决贯彻落实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做好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推进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持续稳固开展;教工党支部要持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压实党组织育人功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监督;党员同志要自觉亮出旗帜本色,以点带面,发挥党员在教师群体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与水平[7]。
3.2 坚持硬的制度
课程思政作为系统工程,制度建设就是厘清管理链条的“制胜法宝”[8]。党政领导部门要形成“三套”制度。一是构建如成果导向型经费保障制度、绩效激励性型奖励保障制度、弱势帮扶型公平保障制度等保障制度,激发教师队伍课程思政建设的干事积极性。二是构建重质量贡献的多方参与型教育评价制度,“破”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五唯”[9],“立”德智体美劳“五唯”。三是构建基于反馈视角的教师、学生、家庭、工作单位的多视角监督制度,以保证课堂教学有纪律,科学研究无禁区。
3.3 坚持暖的温度
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师生间的情感认同往往会影响课程思政实效,而培育和激发“共情力”是增强师生情感认同的有效途径[10]。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要打破部分学生印象中“严肃”“刻板”的影响,主动散发“温暖的共情力”。如开展学生主讲的课程思政比赛,以角色互换的视角深层次理解建设内涵;由师生联合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活动,既是引领,也是融入。
3.4 坚持新的尝试
课程思政建设不能自封于三尺讲台,只有不断“开源”,才能形成一潭“活水”。党支部要基于十大育人体系,尝试运用党建引领、学生组织、校园文化、创新实践、志愿服务、心理建设、网络媒体等多方面育人载体,凸出“三全育人”格局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才有利于在新的挑战下夺取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 人民日报,2016-10-26(001).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20]3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28):27-31.
[3].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J].当代党员,2020(19):3-6.
[4]. 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N].人民日报,2018-11-26(1).
[5].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N/OL].[2020-06-01].
[7]. 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02):1-6+15.
[8]. 徐蓉.深刻认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目标[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05):176-182.
[9]. 王鉴,王子君.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从破“五唯”到立“四有”[J].中国教育学刊,2021(06):88-94.
[10].杨梅.以“共情力”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04):65-69.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supply side" teaching construction
---Take the "new medical department" teachers' party branch lea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as an example
Deng Dan, Yang Tong, Zhang Fan, Zheng Zeli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implement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a specific embodiment of the Three Holistic Education Bureau, and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training of new medical talents. Taking the first party branch of public health college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through the party branch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al" talent training, and carry out innovative practice based on the supply subject, supply content and supply carrier from the three elements of teacher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the value of "four insistencie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experi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Party branch of teachers; New medical department; Double l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