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专业学位研究生《材料物理》课程案例教学实践 ——以“高效低成本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应用”为例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6日 16:44 点击: 568 发布:

专业学位研究生《材料物理》课程案例教学实践

——以“高效低成本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应用”为例

苏进步,伍媛婷,朱建锋 

(陕西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摘 要]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解决产业中所遇到的实际难题,做到产教融合,其中采用案例教学、结合生产实践是实现此目的的重要措施。依托陕西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专业基础课“材料物理”为例,说明案例教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高效低成本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应用”案例,实例说明“课内外双循环教学模式”和“多层次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体系”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过程,提出该案例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可推广应用于化工、机械、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材料物理;材料与化工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陕西省科技厅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个中心,三个顶点,四个循环’校企协同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YJSZG2020062)

[作者简介] 苏进步(1988—),男,山东滨州人,工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雷达吸波材料、光热材料研究;伍媛婷(1981—),女,江西南康人,工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超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朱建锋(1973—),男,甘肃静宁人,材料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材料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背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尚待突破的关键技术,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020年,教育部出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对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评价机制等要求,但是目前研究生教育还存在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1-3]

大部分院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延用学术研究生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没有贯彻落实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不能真正地把握在产业发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

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从材料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本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实践出真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倾向于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研究和开发创新,致力于解决行业间的实际问题。

为了产业需求,要求材料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坚实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材料工程行业内发展动向,掌握材料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制造过程的质量监控、材料的改进技术等,熟悉材料获得、材料质量改进、材料制造技术、工程规划、质量监督等整个过程。

传统工科专业课程的讲授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案例教学过程仍偏重口头讲解,注入式多,启发式、讨论式少,材料学科教学案例库仍不完善。因此,建立和完善案例库教学在材料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4-10]

二、“高效低成本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应用”案例介绍

本教学案例依托课程为《材料物理》,该课程内容主要利用物理学理论知识来阐明材料中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利用理论指导材料性能设计、产品开发等实践过程的能力。学生在以往的课堂中,仅仅了解了能带理论、pn结等基础理论知识,难以将其与实际工程实践问题结合,更不能运用改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引入了“高效低成本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应用”这一教学案例。该教学案例主要以某光伏企业为例,展示了其从太阳能硅片、电池、组件及电池封装测试等关键环节出发,突破性地提升了单晶技术路线,优化了半片组件、双面组件等关键技术,显著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并提高了光伏发电效率,探索出一条从产品创新改变行业到技术创新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的创变之路,引领了光伏行业快速发展。该案例包括讲义、课件、教案、调查问卷、相关视频等,具体内容介绍见表1,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本教学案例创新性提出了“课内外双循环教学模式”和“多层次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体系”教学方式,通过介绍“坎坷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从零到世界第一”,引导学生发现光伏效率低、成本高是阻碍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教师引导、分组讨论等课内循环和企业实践、专家讲堂等课外循环等形式,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中解决遇到的工程问题。该案例教学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也对教学案例库的丰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  高效低成本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应用案例组成

案例组成

内容介绍

形式

讲义

第一部分 坎坷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从零到世界第一

图文

第二部分 基于材料成分、表面形貌、电池结构及封装的全方位分析思路

第三部分 新工艺、微掺杂、新技术、微结构,多举措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

教案

1.1 坎坷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从零到世界第一

图文

1.2 光伏产业龙头企业——xx股份的发展之路

2.1 常规电池的局限性与结构优化分析

2.2 通过掺杂手段提高单晶硅光转化效率的理论分析

2.3 硅片表面结构与光转化效率的内在联系

2.4 组件类型与封装必要性分析

3.1 新工艺,高性能——PERC工艺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

3.2 微掺杂,大改性----镓掺杂工艺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

3.3 微结构,大提升----表面织构化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

3.4 新技术,大突破----封装工艺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

课件

同讲义

PPT

调查问卷

陕西科技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对案例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

文字

相关视频

xx发展历程、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流程等

视频

 

三、“高效低成本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应用”案例教学实践过程

教案是本案例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一般包括章节信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教学过程设计、思考题等,相关示例见图1. 本小节以案例第一部分“1.2光伏产业龙头企业——xx股份的发展之路”为例说明该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课前。任课教师根据情况将学生分成5-8组,根据xx股份的业务范围发布每个小组学习和讨论主题,要求各个小组重点讨论xx股份在各个业务板块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掘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此过程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助能力以及积极的科学探索精神。

2)课中。首先任课老师总结我国光伏产业的主要公司,从而引出目前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xx股份,讲解xx股份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可联系xx股份相关企业导师,以现场联线或录制视频的形式,讲解xx股份发展过程中亲身经历的故事。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讲解和讨论课前的讨论任务,小组代表围绕讨论内容和要点进行发言,同学提问。任课教师对参与成果展示的小组进行评价,并对科研投入和科技创新等对xx股份发展的影响做深入分析,根据点评内容,总结小组讨论结果的不足和存在问题。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最后,任课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逻辑结构,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课后。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布置课后思考题“假如你是一家光伏企业的负责人,为保持或追赶行业领先地位,你会在哪些方面努力?”通过老师引导和学生互评及小组合作探讨,做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拓展提升。

4)实践教学。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实践单位参观实习,通过参观生产线、企业专家座谈等,学生分析课堂中所提解决方法和工程实践中实际解决方法的优缺点,从而分析总结最优方法。此外,专业学位硕士需要参加8-10个月的工程实践,部分学生会到实践参与工程实践,这些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问题相结合,对后续课程案例进行改进和更新。

5)总结反馈。每次课程和工程实践结束,对上课学生、工程实践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案例教学效果,用于案例库和课程教学目标的改进和更新。

四、案例教学实施效果及评价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中,教师凭借口头表达、板书、手势及身体语言等完成教学活动,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填鸭式要求学生精心倾听、详细记录。

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能力培养难以奏效,尤其是对于《材料物理》等以理论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虽然掌握了能带理论等基础知识,但是难以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

本案例教学则完全不同,教学活动的素材主要是基于生产实际,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企业生产实践,在学生自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和个人演讲来完成,教师只是启发和帮助学生相互联系,引导学生自己或集体做分析和判断,通过工程实践,经过讨论后达成共识。

教师仅仅提供学习要求,最后进行概括总结,绝大部分时间和内容交由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和完成。通过本工程案例教学,学生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提升:

1)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利用理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本教学案例均来源于生产实践,是书本理论知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实践。通过工程案例可将抽象的专业理论具体化,如半导体能带理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计对具体的工程案例分析,体验生产或工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相应的经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工作和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升。在工程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引出具体工程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讨论,互相提问和解答,自己去寻找蕴含在案例背景材料中的相关知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工程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显著增强。工程案例教学鼓励学生以辩证思维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探讨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提倡交流、讨论、启发和批评。帮助学生串联知识要点、解答疑难,通过讨论、集思广益,最后几个同学在一起完成最终的方案。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能力、敢于发表个人观点的能力、分析个案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结语

传统课堂难以满足生产实际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课程团队以太阳能光伏器件生产实践为教学实例,与xx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机制,将《材料物理》等基础课程中涉及的光电效应、能带理论、掺杂改性等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整理编制此教学案例。通过该案例教学,将工程案例引入材料类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中,丰富学生受训内容,缩短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距离,满足工程教育面向工业企业的要求,体现“培养面向材料工程技术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该案例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可推广应用于化工、机械、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

参考文献

[1]肖光春,张辉,赵伟,许崇海.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16):180-184.

[2]李辰,熊壮,吴盼盼.地方本科院校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与思考[J].广州化工,2022,50(09):232-234.

[3]李丙红,吴玉胜,王鑫,耿宁宁,赵益洋,隋坤,张泉.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21,7(15):64-67.

[4]陈宁江,徐文秀,傅彦铭.微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基于校企合作工程案例库[J].教育教学论坛,2021(30):1-4.

[5]刘鸿斌,卞辉洋,戴红旗.专业学位研究生化工装备与控制课程案例库建设探讨[J].广东化工,2022,49(10):209-210+208.

[6]孙力,张倩,李仕伟,郝志涛,李贻学.案例教学法在现代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22(12):73-76.

[7]王中任,陈科鹏,肖光润,赵荣丽.机械专硕“机器视觉原理与应用”教学案例库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22(11):53-56.

[8]马明娜,鲍晓华,阚超豪,倪有源.《电机学》教学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法创新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2(03):46-47.

[9]胡晨光,蔡艳青,许莹,陈兴刚.案例式教学在结构化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J].高教学刊,2022,8(03):90-93+98.

[10]修俊山,白永刚,赵岳,刘慧强.新工科背景下案例教学模式探讨——激光光谱技术课程案例库设计与应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9):39-40.

 

Case teaching practice of "Material Physics" course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Tak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igh-efficiency and low-cost silicon-based solar cells" as an example

Su Jin-bu, Wu Yuan-ting, Zhu Jian-feng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21, 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rain student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ndustry, and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mong them, the use of case teach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practice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achieve this goal. Relying on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king th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Material Physics" as an example, it illustrates the status and role of case teaching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igh-efficiency and low-cost silicon-based solar cell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dual-cycle teaching mod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and the "multi-level evaluation feedback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ystem" teaching method is illustrat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eaching form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ase can be applied to the training of postgraduat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other related major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Case Teaching; Materials Physics;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