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基于分类培养的资源环境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330 发布:(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于分类培养的资源环境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
柴超,刘庆花,梁斌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摘  要]针对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结合专业特点,细化人才培养内涵,开展分类培养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构建分类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计多元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和多样化实习实践基地,有效促进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服务。
[关键词]分类;精准;人才培养;资源与环境
[基金项目]2018年度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立项“基于内涵式发展的地方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体系研究与实践”(SDYY18165);2018年度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分类培养精准育人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8年度青岛农业大学教研课题“基于新工科服务新旧动能的环境类专业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XJY2018024)。
[作者简介]柴超(1974-),女(汉族),博士,黑龙江人,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防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JYJXLT-20-5-12-21-2-3-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地方高校奋力走好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之路,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1]
一直以来,高校从创造知识的角度引导着变化的潮流,但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却滞后于社会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在向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立足地方用人需要,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有用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全面提高地方高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包括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其中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山东省第一批名校工程特色建设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专业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专业是校级特色建设专业。随着十余年的发展,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立足传统专业的优势,面向行业(土壤肥料、土地资源、农业生态环境)与产业(肥料生产企业、农资公司、环保企业等)发展的需求,以提高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术型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逐渐形成了特色。但是,随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的实施,地方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需求都发生着重大变化。因此,如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实现分类培养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首先,2018年起青岛农业大学首次招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定向培养公费农技推广生,定向在农技推广机构需求岗位就业,这种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属于“人才定制”。“人才定制式”培养模式首次提出是在职业院校中,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在本科院校中尝试[3],但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少数的实践也仅是与企业签订订单,如何为农技推广机构这样的事业单位培养既懂技术又懂推广还得懂管理的人才,这与传统培养模式必将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次,随着肥料和环保产业的绿色化、现代化发展,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满足甚至已经落后于产业。虽然近年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群在培养方案的调整过程中增加了一些与产业相关课程,但总体上课程与产业的结合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产业需求。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也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期通过“产教融合式”培养模式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但是该模式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范例可寻。
第三,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一方面面临着学生较高的深造意愿,另一方面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需求较高,近年来涌现了数位创业成功的典型代表。但是,与美国、芬兰、挪威等发达国家创新创业和教育融合密切的情况相比,我国在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时间还较短,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融合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4]。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面临着学生之间较大的个体差异,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健全“个性化双创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是解决该困境的重要手段。
面对日益丰富的社会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完全无法满足。实施人才分类培养,达到精准育人目标,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基于分类培养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针对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特点,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采取构建分类人才培养目标和多元课程体系等方式,开展分类培养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构建分类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分类培养规格
根据社会对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分类构建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定向培养公费农技推广生,构建“人才定制式”培养目标;针对企业就业学生,构建“产教融合式”培养目标;针对具有考研深造或创业意向的学生,构建“个性化双创式”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分类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形成侧重点不同的培养规格。“人才定制式”强调掌握比较扎实宽广的、以事业单位、现代农业园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技术知识,重在技术开发与使用推广能力、管理服务能力。“产教融合式”强调掌握比较扎实宽广的、以企业单位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技术知识,重在技术开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工程实践与设计能力的培养。“个性化双创式”分为创新型和创业型,除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外,创新型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前沿学科知识、先进技术和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创业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技能和人格,还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等。
2.设计多元课程体系,打造分类培养路径
针对“人才定制式”、“产教融合式”和“个性化双创式”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多元课程体系。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形成1个核心专业课程群+5个人才培养模块的课程体系,控制必修课程学分,增加模块化选修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个性化培养课程,实现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的有机结合,达到因群施教、分类培养、精准育人的目的。专业必修课程群以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课程为核心,同时设置现代高效农业管理、肥料研发与生产经营、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资源与利用创新类和创业类5个人才培养模块。其中,现代高效农业管理模块课程包括园艺学概论、农药概论、农业管理学、农田水利学等,与定向培养服务对象—农技推广机构协作,为“人才定制式”培养目标服务。肥料研发与生产经营模块包括新型肥料研发与施用、肥料标准、市场营销等课程;农业环境保护模块包括土壤污染修复、水污染处理、水资源保护等课程。以产业联盟形式,邀请肥料企业和环保企业参与办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为“产教融合式”培养目标服务。农业资源与利用模块包括创新类和创业类两类,其中创新类课程包括土壤学研究进展、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植物营养研究法、科技论文写作,创业类课程包括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外,还包括以提升项目市场需求对接能力为导向的市场战略类课程和以提升项目可持续运营能力为导向的综合管理类课程,为“个性化双创式”人才培养服务。
3.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农业发展方式转换、互联网发展迅速的现状,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和环保产业,结合互联网思维,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互联网思维不仅指将教学内容放在网站供在线学习,更重要的是面对互联网中浩瀚的知识,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教学方法的理念分析,形成正确的理念、超前的理念和创新的理念,将被动的注入式教学变为主动的探索式教学,包括讨论式、案例分析式、启发互动式、情景模拟式、设计式等。快速加大在线教育,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目前该专业类的土壤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均已开展线上在线教学。
4.高素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教师对现代农业生产了解不足的现状,制定双师双能型(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工作,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坚持双师双能型发展方向,目前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全部中青年教师需参加为期半年的社会实践,使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进一步提升,打造高水平、多用途的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健全校外导师参与人才培养制度和运作模式,目前资源与环境类专业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校外导师20余位,探索校内外导师联合开发课程,参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就业指导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定期为相关专业师生讲学,介绍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促进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5.建设多样化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针对肥料和环保产业,共建产教融合模式,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增加学生实习实训场所,学生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综合大实习。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按照培养方案中的不同模块,分别在优势地区选择合适企业建立实习示范基地,在临沂地区,依托大型肥料企业建立肥料生产、施用及销售实习基地;在潍坊地区,依托蔬菜产业集团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实践基地。通过构建多样化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实习质量,为分类人才培养服务。
运用校友邦实习实践平台实现学生、教师、实践教学基地在线交流、双向交互。通过构建与运用专业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实践教学的多元化、信息化、自动化、数据化,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教师和实践单位的互动,有效促进产教融合。在多样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课题驱动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三、总结
 
根据对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针对该类专业定向培养公费农技推广生、企业就业和具有继续深造或创业意向的学生,通过分类构建“人才定制式”、“产教融合式”、“个性化双创式”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多元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和多样化实习实践基地等,开展分类培养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有效促进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服务。
 
[参考文献]
[1] 沈千帆.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J]. 北京教育(高教), 2020,02:18-20
[2] 李玉霞, 王鹏飞.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3(6): 42-44
[3] 任军利, 霍立静, 朱晓燕. 基于大规模定制原理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 02下: 235-236
[4] 单正义.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与启示[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0, 11(1): 151-154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Talents Majoring 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Training
-- A Case Study of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I Chao, LIU Qing-hua, LIANG Bi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109,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majoring 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connota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s refine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of classified talents are established and diversified curriculum system is designed.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are updated and the double functional teachers and diversified practice bases are constructed. This mode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Moreover, it will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and major projects to replace old growth drivers with new ones.
Key words: Classification; Precision; Talent training;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