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力、思考力
——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
高英志1,3 冯媛媛1韩博平2 何春光3 张晓顺4
(1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暨南大学生态学系,广东 广州 510632;3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4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最大的短板在于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研究生作为国家人才的后备军,如何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成为了我国教育上的一大难题。而洞察力和思考力正是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两种核心竞争力。洞察力激发了创新活动,而创新的过程需要思考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文稿就这两种能力的定义、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展开讨论,希望能给如何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提供一些新思路、新理念。
[关键词]洞察力;思考力;创新人才;竞争能力
[作者简介]高英志、1973年、男、吉林省长春市、博士、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全球变化生态学和草地生态学;冯媛媛、1995年、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博士、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草地生态学; 韩博平、1965年、男、江苏省、博士、暨南大学生态学系、教授、水域生态学。
Insight and Contemplative Faculties are Core Competitivenes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Graduate Students
GAO Ying-zhi
1,3, FENG Yuan-yuan
1, HAN Bo-ping
2, HE Chun-guang
3 , ZHANG Xiao-shun
4
(
1School of Life Scienc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24;
2Department of Ecolog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632;
3School of Environment,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24;
4High School Attached to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24,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s har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Graduate students are the reserve pool of national talents. How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graduates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in our universities. Insight and contemplative faculties ar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graduate students. Insight inspires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process requires contemplative faculties, and both two faculties complement with each other. This paper aims to point out the importance of both two faculties and the way of the cultivation. We hope that our study provides some new ideas and concept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 insight; contemplative faculties; innovative talents; competitive ability
近年来中国虽然已经逐渐地在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依旧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朱清时先生曾说过每年高校培养的学生成千上万,而获最高科技奖的仍旧是那些老一辈的学者,这实际上是在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培养出拔尖的创新人才
[1]。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创新的巨大作用,他曾这样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而研究生作为国家人才的后备军,在培养他们时更应区别于以前死板固化的教育模式,使之从学习型转变为研究型、创新型,而这个过程中洞察力和思考力的培养是核心也是要点。
一、洞察力和思考力的的定义
洞察力(insight)是指通过表面现象深入分析和判断出事物或问题本质的能力
[2]。吉尔福特将洞察力定义为个人具备的认知、理解与透彻分析事物的聚合思维能力,它具有透过现象掌握本质的功能
[3]。而从发现本质到得出真知的过程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种力的重要作用,即思考力(contemplative faculties)。所谓思考力,就是合乎逻辑地对客观事物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能力
[4]。创新活动往往先从洞察开始,洞察力就像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人们凭借自身的洞察力可以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发现问题的本质,而思考力则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解决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运用逻辑性的思维思考,并提出新的构思,这样才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整个过程都需要思考力的参与,洞察力在创新活动的最后又起到了帮助我们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重要作用(如图1)。
图1 洞察力和思考力的关系
二、洞察力和思考力的重要性
1.洞察力的重要性
洞察力是一种通过局部感知整体、通过现实觉察未来的一种能力,是观察力的一种提炼和深化
[5]。洞察力是提升理解能力的关键,每一次思考和顿悟都会加深理解,在执行力的驱动下开始行动
[6]。洞察力可以改变世界,瓦特通过观察到烧开的水壶盖不断的上下跳动发明了蒸汽机,带来了人类历史上一场深刻的工业革命
[7]。洞察力对人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洞察力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关键
洞察力使人们获得正确的知识和高明的见解
[8],驱使人类不断的探索未知世界,获得真知灼见。许多卓越的科学家都是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在已有的科学研究上顿悟到新的重大发现。屠呦呦经过多年不断思考和反复实验,洞察到青蒿素在疟疾治疗方面的重大应用,她和她团队在青蒿素上的重要成果对科学研究和人类科学发展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9]。培养洞察力可以帮助研究生更快的找到自己研究方向的创新点,以此能更好地展开科研工作。
(2)洞察力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关键
洞察力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利用洞察力可以明确目标,完成独立思考,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10]。智慧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能力,洞察力是智慧的源头,不断提高洞察力才能增长智慧
[11]。洞察力是帮助人们发现问题本质的一种重要能力,有洞察力的人思维更具逻辑性,能清晰判断问题、果断做出选择。没有洞察力的人思维迟钝、仓促判断、轻率定论、逻辑混乱。培养研究生的洞察力更是培养他们逻辑性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更快抓住科学问题的本质。
(3)洞察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古今中外许多新发明、新发现都是由敏锐的洞察力激发的,可以说洞察力是创新活动的开始。鲁班因为被带有小细齿的野草划破手而发明了锯;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发现DNA是双螺旋结构而不是三链结构,在经历了日日夜夜的刻苦工作后终于将DNA模型搭建成功。研究生也必须具备这种洞察力,洞察力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先机,只有抢得了先机才能做出创新性的引领研究工作,最终在科研上实现由“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2.思考力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认为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有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力和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
[12]。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试教育扼杀了当代学生的思考力。学生非常“听话”,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从来不会去质疑,也不会去思考这个知识到底是对还是错。别人的眼睛成为了自己的眼睛,别人的想法成为了自己的想法,最终成为了一个眼盲心盲的应试机器。大前研一先生强调,你今天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将拥有一个怎样的明天
[13]。大家普遍认为无所不知的人就是“厉害的人”,这实际上是个极其错误的认知。我们仔细想一下,其实那些有名的科学家时时刻刻都对世界充满着疑问,正是这些疑问让他们积极思考,求取真知。哥白尼对日晷原理的思考使他提出了“日心说”;牛顿对苹果向下掉落这一现象的探索使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盛田昭夫秉承着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促成他开创和成就了日本索尼公司。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着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善于思考的人总会从小事中发现问题,想办法找到答案,最终就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哲学家叔本华认为,尽管有时候我们能从书本中轻易得到解答,但经过我们自己头脑思考过得出的才是真正的答案
[14]。
三、如何培养洞察力和思考力
1.培养洞察力的方法
洞察力的高低决定我们对事情的认识程度,因此洞察力的培养能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为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构建成功人生提供基础条件。
(1)具备强大的知识基础
强大的知识储备是培养洞察力的前提。古人云: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前人呕心沥血的把自己一生所学进行归纳总结才能凝练成一本传世著作,当我们在读这些著作时能快速的汲取大量知识,正如牛顿所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因此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丰富自己的视野,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有足够的知识基础,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并且经常思考,才能培养出洞察力。对于研究生来说强大的知识储备来源于大量文献的阅读,必须每天坚持阅读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最新、最好的文献。科研没有捷径,必须要厚积才能薄发。
(2)培养旺盛的好奇心
好奇心(curiosity)是思维的起点,是具备洞察力的本质动力,也是推动人类智慧的发展源泉
[15]。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有探究问题的意识,并主动思考问题,慢慢就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的形成了洞察力。我们的好奇心在孩提时期是最旺盛的,总喜欢问为什么,对所有事物都抱着一探究竟的欲望,而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愿意去回答孩子看似可笑的问题,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我们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中更应对此多加注意,教育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什么是不该学、不必要学的知识,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很多科学技术发现以及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16]。好奇心帮助我们形成洞察力,从而去思考、去探索。
(3)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
洞察力不是仅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的,最好的办法是在学术的交流中感悟出来。尤其是参加不同领域的学术会议,学术会议邀请的都是当前活跃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专家,参加学术会议让学生有机会与专家直接科学交流(scientific exchange)。这些交流产生头脑风暴并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让学生豁然开朗提出更新颖的科学问题,让学生领悟对科学的直觉并培养洞察力,不断丰富研究生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储备与更新,掌握各学科的最新动向和前沿科技
[17]。自己的研究领域总是单一、片面且狭隘的,而通过当面讨论和交换思想,建立更密切的交流网络,打破学科之间的隔阂,做到跨学科的合作
[18],为学术水平的提升和优秀成果的转化都能提供有益支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加拓宽视野,提高眼界,不拘泥于小的研究方向,从而洞察到未知的研究领域,填补科研空白。
2.培养思考力的方法
(1)积极实践,开拓思维宽度
研究生缺乏思考力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生活的经验,在遇到问题时无法与实际联系起来,无法融会贯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们有了丰富的经验后,就会对问题有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更懂得如何思考。科研工作更是如此,切记不要好高骛远,必须要踏踏实实的把自己的实验做好,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宽度更上一个台阶,同时也大大拓展了我们看问题的视野。
(2)敢于质疑,改变思维惯性
总是对别人说的话深信不疑或是只会回答“我也是这么想”的人,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些人毫无思考力,注定一事无成。只有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在批判和质疑中前进,才能不断提高思考力。亚里士多德曾下过断论: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而伽利略敢于质疑权威,用比萨斜塔来做实验以此证实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是同时落地,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非典时期许多专家都认为SARS是衣原体病毒,而钟南山院士的大胆质疑,最终确定SARS为冠状病毒,及时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我们在搞科研时要时时刻刻秉持着质疑的心态,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一个结论,独立的思考以及和导师激烈的讨论都能激发我们的思考力。
(3)克服懒惰,摆脱思维惰性
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搜索软件层出不穷,以百度为例,百度有句知名的广告语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当遇到问题时,大家习惯性的打开搜索栏,点击一下就得到了答案,方便又快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惰性,再也不去思考,只一昧的等着现成的答案。但是仔细想想,我们搜索出来的结果就一定是对的吗?你又知道了什么呢?那只是别人的想法,别人的思路,如果你想知道真正的答案,还是需要自己的思维,自己去思考。虽然思考的过程很痛苦,但正是这种痛苦才是培养我们思考力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要克服自身惰性,不断给自己提问,用自己的头脑积极的去思考,“为什么”就是最好的工具。
(4)跳出定式,探索思维深度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很多人都误以为思考是个很简单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思考,但很多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就算思考了也想不明白或得不出答案,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我们思考的深度不够,思维僵化。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当下,在竞争激烈的高阶领域,决胜的关键不仅在于知识的多寡、勤奋的程度如何,更在于是否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
[19]。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些人不停的在做着大量实验或者说埋头苦读着一篇又一篇的文献但做出的成果却为零,事实上,任何深度思考前的盲目勤奋,注定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徒劳
[19]。深度思考(deep thinking)能让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不被表象所迷惑。培养思考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摆脱思维定式,深入问题本质,按照科学的步骤进行深度思考。深度的思考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的练习得以加强。比如我们在遇到一个难题或接到一个任务时不要盲目地埋头苦干,要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什么去做?怎么去做?完成后能得到什么?这样一点点的积累使深度思考形成习惯,我们就会避开那些徒劳无功的任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提升综合实力、提高国际影响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在教育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洞察力和思考力作为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两种核心竞争力,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二者缺一不可。洞察力是创新活动的开始,而思考力是探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力。没有洞察力我们就无法发现科学问题,而没有思考力我们无法解决科学问题。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国家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J]. 传承, 2012, 21: 92-95.
[2] 李启光. 培养学生的设计洞察力[J]. 陕西教育(高教), 2008, 11: 10,5.
[3] Guilford JP.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M]. New York: Mcgraw-Hill, 1967.
[4] 赵祖培.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J].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7, 4: 64-65.
[5] 刘江洁. 锻铸敏锐的观察力[J]. 新闻爱好者月刊, 2009, 7: 23.
[6] Freeth John S. The experience of insight: an 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study [D]. University of Pretoria, 2010.
[7] 章剑和. 创造发明,别忽视身边的细节[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6, 5: 11-12.
[8] 张菁, 隽永. 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成语荟萃(十五)[J]. 天津教育, 2009, 8: 53.
[9] 苏新专, Miller L H, 李剑. 青蒿素的发现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5, 11: 86-90.
[10] 陈敏. 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 7: 29-30.
[11] 约瑟夫·M·科尔, 陶涛, 阮扬红. 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点[J]. 决策与信息, 2017, 8: 115-119.
[12]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13] 大前研一. 思考的技术: 思考力决定竞争力[M]. 2010.
[14] 冯黎敏. 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思考力培养[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 19: 6-7.
[15] 张熙. 动力课程: 提升学生个体的本质力量[J]. 中国民族教育, 2017, 5: 15.
[16] 彭建良. 适应性企业管理[M].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
[17] 贝德荣. 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 4: 61.
[18] 苏楠, 史耀媛, 陈晓莹. 论学术交流对研究生质量提升的推动作用[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 11: 35-41.
[19] 莫琳·希凯. 深度思考: 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J]. 华北电业, 2019, 1: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