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创业角度加强高校就业困难学生职业指导
龚娟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高校扩招和全球经济下行现状,高校就业困难问题不断凸显。本文结合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现状,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科学定义,其就业困难有个人、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原因,最后从创新创业等角度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就业困难学生;职业指导
基金项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2018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金资助:《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KCSZ08)
作者简介:龚娟(1984-),女,广西桂林人,中共党员,学历: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管理学硕士,职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师。
一、就业困难学生的定义
高校就业困难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要对象,主要是指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或由于身体或者心里缺陷导致学习能力较弱等原因进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二、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毕业生数量增长惊人。据相关数据统计,1997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入学率不断提高,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7%提高到2008年的23%,我国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接近559万人,2015年近达750万人,2016年又将迎来历史新高,我国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二)经济增长较慢,就业市场狭窄,形势严峻。就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头来看,尽管我国GDP保持着平稳发展的较好势头,但是部分企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职业经理人将被迫裁员,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凸显优势,就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
三、高校就业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
(一) 个人原因
1、 自我意识缺乏,期望值过高
自我包括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心理我是指个人性格、气质等属性,自我意识缺乏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在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抗挫折能力较弱,在求职过程中一次遇阻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愿做过多尝试,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专业能力相对较弱,求职前就缺乏足够的底气,自己其他方面优秀品质在面试中又无法体现,导致求职失败而产生挫败感。
[2]
2、 理论知识扎实,缺乏实践应用能力
在校大学生在读期间,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理论知识,理论功底扎实,但是与社会衔接基本脱节,没有确实掌握市场需求和动向,在求职过程中,企事业单位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倾向于招聘能手能力强的学生,从而导致了就业困难,难以顺利就业。
3、 社会阅历浅薄,社会经验不足
大学生的社会经历主要局限在学校,了解参与职业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对正式的职业规范缺乏了解,对非正式职业规范缺乏足够的认知。同时,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存在着较多的想象或想当然的成份,对影响择业的因素认识不足。
4、 家庭经济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部分大学生本身由于家庭所在地偏僻,地理位置偏远没有足够的人脉资源可利用,加之社会经验比较少,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加上经济原因限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其参与更远距离更广范围的现场招聘,同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有自卑现象,无法放手大胆应聘。
[3]
5、 生理、心理缺陷
据相关数据显示,生理、心理缺陷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身高、五官、残疾等。在求职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这类学生在求职中缺乏自信,不敢主动出击,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往往由于学生的生理缺陷给予偏见进而不予录用,加大学生们的心理打击。
6、创新创业意识淡薄,能力欠缺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与日俱增,不仅体现在政策的倾斜上,还体现在资金的扶持上。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课时较少,进企业参加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较少,自然影响到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学校原因
1、 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目前很对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较多不合理因素,在新兴专业的课程上缺乏长远的眼光,只关注当前就业前景较好的热门专业,而目前我们大学培养的周期一般是3到4年的时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各个岗位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产生了入校前是热门专业,但是到了毕业的时候就成了滞销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就业苦难群体的产生。
2、 职业指导工作不尽如意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的高低。职业指导工作包括职业指导理论的研、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职业指导的进程安排等。
3、 缺乏职业指导专业人才
在职业指导队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很多高校经费投入较低,同时缺乏一批专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人才,目前在很多高校,都是学生辅导员承担相应的课程,但是在辅导员队伍中具备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较少。
(二) 社会原因
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都实行了教学改革,齐抓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部分专业的课程已经不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脱节,使企业需要的人才高校无法培养出来,企业无法更新更换新鲜血液。
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职业指导的对策
1、多管齐下,全面指导,提升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
就业困难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在于自己,高校在职业指导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择业的知识和技巧,更要传授在求职过程中各种心理调适方式方法,把职业指导看成是系列教学,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以下方面:理论知识、生理心理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应变能力。高校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个性和特征,实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特困学生实行“一对一”的服务,同时强化求职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可以在制作求职简历、交往礼仪、面试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并通过模拟招聘,让学生提前感受招聘过程,做好充分思想准备。通过就业教育和教学两方面,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和实战经验。
2、建立高校贫困生数据库,对就业苦难群体展开心理援助,提高心智水平
就业困难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很多存在自卑、恐惧、依赖思想、虚荣心较强等心理,人家交往能力较差,缺乏求职面试的能力和技巧,高校就业指导和心理干预部分应该要强化对这类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和指导。可以通过热线电话、QQ、微信服务工作平台等途径,进行择业心理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求职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保持平和的心理和心境,以自信乐观的态度面对求职过程中面对的曲折挑战。另外,学校还要对这类同学进行心理潜能的强化训练和指导,提升他们的心智水平。
3、加大投入,强化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水平
强化职业指导队伍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校应该加大对职业指导师培训费用的投入,鼓励教师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指导人员培训班,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职业指导能力。同时,还需要庆强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
4、 强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培养的人才应该与社会的需要接轨,高校应该建立校企合作长期交流互动机制,引导学生走进企业、工厂,亲身感受未来的职业生活,通过实习和见习建立双向了解的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未来职业发展相关。
5、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提升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可以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目录,增加创新创业课时,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多沟通和交流,积极推进双创教育和比赛,提升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最大程度推进就业困难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偲.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方法初探.办公室业务【J】.2013(7)
[2]谢蓉、麻黎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探讨【J】.2012(2)
[3]周业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职业指导对策【J】.2011(6)
Strengthening vocational guidance for students with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ong Juan
Guilin Institute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Guangxi Guilin 541004
Absrtact: with the pace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and the downward trend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stantly highlighte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employment pressure, this paper defines the students with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scientifically.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have three reasons: individual, school and society.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Career Gui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