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教育教学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368 发布:武汉科技大学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教育教学对策探讨
 
柯德庆,潘应君,吴腾,赵惠忠   
 
(武汉科技大学  材料与冶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 ]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新工科的内涵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并存的挑战和机遇。最后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教育教学对策,指出培养新工科人才需构建新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评价新机制。
[关键词] 新工科;内涵;特点;培养模式;评价机制
[作者简介] 柯德庆(1988-),男,湖北鄂州人,博士,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KE De-qing, PAN Ying-jun, WU Teng, ZHAO Hui-zhong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8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Engineering. On this basis, the coexist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 engineering background are analyzed.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needs to build a new platform, reform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establish a new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training mode; evaluation mechanism.
 
自“新工科”概念提出以来,教育部、高校和企业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全力探索新工科教育教学模式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那么新工科究竟新在哪儿?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认识新工科的内涵和特点。
1新工科的内涵及其特点
1.1新工科的内涵
新工科中的新包含“新兴”、“新型”和“新人”三个方面的含义[1-2]。新兴,即新出现、新产生的学科。如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这些新学科无一例外不是开发新技术、适应新产业、加快新经济建设而生。新型,即对传统学科的改造和升级。这些学科是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学科,但由于其效率低下、环境危害严重等原因,不得不运用新技术对其改造升级。新人,即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工科与工科、工科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工科的发展趋势,培养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是必然要求。
1.2新工科的特点
创新、融合和发展是新工科的主要特点[3]。新工科的建设是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培养具有服务于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下的创新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创新是新工科的核心特点。新工科一般是由多学科交叉、扩散、拓展而形成,因此,融合是新工科的学科特点。新工科的建设及发展必定伴随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新工科会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调整壮大,因此,发展是新工科的属性特点。
2新工科背景下的挑战和机遇
“新工科”观点的提出,给高等工程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4-6]。下面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挑战和机遇做一简要介绍。
新工科的挑战主要包括学科壁垒、校企隔阂和师生冷漠等方面。我国从高中起实行文理科分科教育,导致通识教育不足,此外大学现行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狭窄是造成学科壁垒的主要原因。校企隔阂主要表现为高校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很难转化被企业实际运用在零件、产品等的制备制造中,而企业探索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没能及时的转化为理论知识出现在高校教学内容中。高校教师与学生比严重不足,教师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巨大,尤其是青年教师,导致师生缺乏沟通、交流,形成师生冷漠格局。
新工科的机遇表现在:一方面,国家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并投入资金支持新工科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掌握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和多学科交叉背景的新工科人才。大力发展新工科是高校自身需要与企业、政府和国家需求相统一的必然结果。
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教育教学对策
3.1构建新平台
        新工科平台的构建是新工科建设、发展和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前提和保障。传统工科平台以实体平台为主,即按照院系为载体进行框架搭建,其优势在于教育和科研资源集中、短期成效快和便于运营管理等。但传统的实体平台已不能满足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扩展新平台。因此,不设实体的虚拟平台应运而生。虚拟平台优势在于能整合校内外、院系间各种资源和适应性强等,有利于及时调整学科建设方向、教师队伍和人才培养要求以适应新工科发展。就目前高校发展情况而言,保留实体平台、增设虚拟平台是两全之策。
3.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改革现有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两个方面。当前知识更新快,而高校现行教材远远落后,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此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传统工科教学以教师为主体,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授课,学生被动接受、效率低下,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新工科必须改革现行教学方式,还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可通过专题讨论、小组合作、产学研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支持学生参加行业内展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鼓励学生参加职级证书考试等。
3.3建立评价新机制
        新工科教学质量的好坏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应便于管理、可量化。其评价机制应包括质量标准体系、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质量标准又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三个层次;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是将各专业培养目标细化成具体指标点,并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质量评价体系可参照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建立,并提出合理有效改进措施。
4.总结与展望
建设和发展新工科是社会产业发展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满足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探索工程教育新模式,促进工科与工科、工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7-12.
[2] 李华, 胡娜, 游振声. 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4):21-24+62.
[3] 林健. 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 38(2):26-35.
[4] 陆国栋, 李拓宇. 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26-32.
[5] 赵聪慧. 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的机遇与挑战[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 417(23):11-12+14.
[6] 施玲.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汉字文化, 2018, 213(19):163-164.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