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专业课教学全程“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以“应用地球物理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9日 10:41 点击: 1541 发布:

 

专业课教学全程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以“应用地球物理学”为例

云美厚,赵秋芳,杨双安,冯 磊,李晓斌   

(河南理工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依据全国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总要求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结合“应用地球物理学”课程特点,探索课程思政的具体途径、实现方法。通过精心教学设计,将立德树人、纪律意识、法制观念以及科学素养培养等贯穿于课堂教学、课堂管理、作业批改、实验指导以及课上与课下整个教学活动全过程,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实现了显性专业知识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的良好统一。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科学素养;应用地球物理学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山动力灾害预警多波多分量微地震监测理论与正反演方法研究”(41772375);2018年河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在线教学的虚拟地球物理实验室构建”(2017JG098)。

[作者简介] 云美厚(1965-),男,内蒙古土左旗人 ,博士,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地球物理学研究;赵秋芳(1979-),女,河南焦作市人,博士,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地震波吸收衰减理论与应用研究;杨双安(1965-),男,山西运城人,博士,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煤田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等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教育学生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方向等给出了明确的意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向新高潮。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正在逐年上升,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应用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1-3],忽略了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包含了课堂知识讲授、课堂管理、作业批改、实验指导以及课上与课下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2021年,武华等[4]回顾了我国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课程思政研究中还存在概念界定不统一、研究手段单一化等薄弱环节。同时对课程思政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迄今为止,有关物探类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论文寥寥无几[5-7]。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堂教学、课堂管理以及课上与课下师生交流互动的全过程的探索研究更少。为此,应用地球物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开展了全程课程思政探索与应用研究。

应用地球物理学我校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等多个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获取地下地质资源、矿产空间分布、赋存状态的重要方法技术。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相关方法原理及应用技术[7,8]依据全国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总要求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作为应用地球物理学”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深入学习首先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积极开展课程教学内容研究,挖掘和提炼思政元素。进一步,通过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使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教学实现有机融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提升科学素养。客观地讲,“应用地球物理学”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已经很多年了,所不同是过去的课程思政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师的潜意识行为,而现在变成了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目标更加明确的教学行为。本文应用地球物理学”全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经验加以总结,与大家共勉。

二、把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教学活动全过程

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而德育的目标是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关于如何立德修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多积尺寸之功。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为此,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把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来通过一件件小事不断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以及科学素养等等,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明大德。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所谓明大德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国家和人民,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梦作为人生价值追求。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胆魄,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满腔热血,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责任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立报国之志,铸爱国之魂,践行对国家、对民族的崇高历史使命

1、讲好先辈与时代楷模的故事,铸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应用地球物理学”作为一门工程应用课程。从方法技术而言,一般称之为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其伴随着我国资源矿地球物理勘探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进步。在我国物探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国内走向世界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勘探方法技术的进步均承载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见证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成长、进步和突破。为此,在课程教学中,针对课程内容实时向同学们展示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的伟大成就,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讲述物探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比如,在第一讲绪论部分教学中,首先先从地球物理学大学科背景下开始介绍地球物理学的概念、学科组成以及应用地球物理学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课程体系等等,然后,在讲述应用地球物理学方法分类的同时,简要介绍我国在重、磁、电、震等不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所取得的重大技术进步,以及在能源、矿产以及各种资源勘查中地球物理勘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成就。通过介绍以翁文波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物探人以及以黄大年为代表的新时代物探人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迎难而上敢为天下先、淡泊名利、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为国家地球物理勘探事业发展和国防建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故事,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引导学生明白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奋发进取,将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振兴相统一,践行对国家、对民族的崇高历史使命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用知识报效祖国、用行动献身民族,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2、讲好行业发展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众所周知,勘探行业一直是艰苦行业的代名词。特别是地球物理勘探更是如此,不论是在浩瀚的海洋,还是在茫茫戈壁,不论是在平原、河流、沼泽,还是在高原和崇山峻岭之间,处处都有物探人的足迹;不论是寒来暑往,还是雨雪风霜,随时可见物探人的身影。正是由于一代代物探人的不懈努力,才换来了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的飞速发展,才铸就了新中国能源和矿产工业的今日辉煌。以油气勘探为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从东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渤海湾油气田的发现,到西部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长庆油田的勘探,再到南方的普光气田、涪陵页岩气田以及南海油气勘探的突破,地球物理勘探居功至伟。由此激发同学们对“应用地球物理学”课程的热爱,对国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飞速发展的崇敬。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内容实时插入一些与物探方法、技术、软件、硬件革新和进步相关的小故事,通过一代代物探人艰苦风斗、忘我拼搏、埋头苦干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和职业操守,引导和激励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牢记使命、奋发进取,勇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讲好身边人故事,激励学生锐意进取,努力拼搏

“应用地球物理学”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三的第一学期。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准备考研的学生就已经开始进入考研复习季。为此,借助课间休息时间,以考研辅导为目的,努力为同学们提供一些考研信息辅导,甚至推荐报考院校、专业等。与此同时,不失时机地讲述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师兄、师姐的成功案例,引导和鼓励学生增强信心,勇于进取,志存高远,努力拼搏,踊跃报考国内、国际一流大学、一流专业,以便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和训练,将来更好地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来。多年来,我们所任课班级的学生报考国内“985”和“211”院校的人数基本都维持在历年报考人数的约90%以上。

(二)从小事入手,教育引导学生守公德

所谓公德是公众之德、公权之德和工作之德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道德价值要求。教育学生守公德,就是要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助人为乐、见义勇为、遵纪守法等等

1、崇尚尊师重道,坚持上下课师生相互问候传统礼仪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学生树立尊师重道的社会公德意识。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上、下课学生起立,师生相互鞠躬问好和道别。通过这种仪式感,不仅可以让学生课前尽快回归课堂,而且潜移默化,让学生内心深处尊重师长、礼貌待人意识得以强化。进而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

2、讲HSE背后的故事,强化健康、安全和环保意识

在讲授物探采集方法技术时,通过讲述目前勘探行业实施HSE(即,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管理体系背后的故事和勘探队严格践行HSE管理理念的故事。引导和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使学生意识到关爱健康、注意生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良好的HSE表现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3、严格课堂管理,增强纪律意识、互助意识和团队意识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入学率大幅度增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学生逃课现象愈演愈烈。尽管逃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我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上进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足以及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等是造成学生逃课的很重要的原因[910]。为此,在重视和提升任课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的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严格课堂考勤与请假制度。让学生养成有事必须事前请假的良好习惯。对于迟到、早退的学生,通过说服教育、奖惩措施,督促学生按时上课。通过反复强调让学生树立明确的纪律意识,形成人人守纪律,处处尊规则的良好课堂氛围。

需要说明的是,课堂管理并不是简单的考勤和签到。任课教师应真正负起责任来,关心、关爱学生。对于那些经常逃学旷课的学生,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搞清楚学生旷课的原因,对症施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比如,部分学生因为上午和下午一二节课无法按时起床而旷课。通过与班干部沟通,重视发挥班集体的效能,由班干部或指定同宿舍同学负责按时叫醒无法正常起床的同学,从而避免了这些学生再度旷课。对于部分厌学的同学,通过深入细致的了解沟通,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积极疏导和鼓励学生回归课堂。对于屡教不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任课教师积极与班主任、辅导员沟通,甚至向主管领导汇报,通过上下联动,群策群力,共同努力让学生迷途知返。

在教学管理中,要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同学们形成团结友爱、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风气。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学习中互相激励、互相监督、共同成长进步。总之,严格课堂管理应努力做到管理在课堂,关心关爱学生在课下。以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为己任,在管理的同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互助意识和团队意识。

4、以课件拷贝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版权意识和法制观念

近年来,有关学术不端的报道时有发生。有论文剽窃者,也有数据造假者;有“德高望重”名声显赫的院士、教授和专家,也有名声不显的“白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利益驱动和国内惩处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日常教学中上至教师下至学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编排制作完成的,是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加工。其所有权和支配权均应属于教师本人。但自从电子课件产生以来,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课下预习与复习,拷贝电子教学课件给学生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常态,也是学生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对于课件的所有权或者说“著作权”问题,同学们一般很少有人重视。好多学生拿着从老师那里拷贝来的课件,未经老师同意,随意上传公共网络换取资源。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是一种明显的侵权行为,但是同学们却不自知,或明知而不重视。作为老师,往往因为无法确定侵权人也不会认真追究,最多是联系相关网络请求撤销而已。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颁布3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第一年。《民法典》的出台为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完善了作品、权利等相关概念和制度,加大了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了著作权主管部们的执法手段。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版权、著作权的高度重视。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从小小课件入手,在拷贝给学生的同时,在课件首页清楚标明“本课件为老师个人所有,仅供同学们自主学习参考使用,未经老师本人同意,禁止上传网络和传播”等提示,以此来警示同学们逐步树立版权、著作权意识。与此同时,在新课件制作过程中,凡是源于他人的资源在课件中都有明确的标注和说明,既体现了对原著者的尊重,同时也通过教师的自律行为,达到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版权、著作权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行为习惯。实施这一举措之后,学生随意上传教师课件到网络的事件再没有发生过。

(三)防微杜渐,教育学生严私德

“百行德为首,品洁人自高”。所谓私德通常是指个人修养、行为习惯以及处理亲情、友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和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严私德实际上就是培养和强化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告诫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引导学生坚持表里如一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以理服人、以宽容人、以和处人

1、以课堂管理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任课教师严格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防止学生滋生上课想来就来,不想来老师也不管的错误认知。同时通过对迟到、早退现象的惩处,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

    2、以精心教学设计使学生远离手机和网络诱惑

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同时也造就了“低头一族”。学生课堂不注意听讲,低头看手机的情况比比兼是。为此,充分利用学生沉迷手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云班课、雨课堂等平台,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答题、弹幕、留言等多种形式,将手机引入课堂教学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分散了学生对网络的注意力。进一步,因势利导,告知学生注意提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坚决抵制不思进取、沉迷网络等不良习惯。

3、倡导诚信考试、作业和实验报告,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考试作弊这应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甚至有学生因考试作弊被抓而采用跳楼、自杀等极端方式来威逼老师网开一面。除考试外,在平时作业以及实验报告撰写中,也时有抄袭现象发生。对此,任课教师一方面要进行事前教育,告诫学生一定要树立诚信意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另一方面,对于作业或实验报告中出现的抄袭现象一定要提出严厉的批评,切忌放任不管。我们的做法是让抄袭者和被抄袭者全部重做,而不是简单评分了事。几次过后,全班上下就会形成一种共同抵制抄袭的良好氛围。

三、把科学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知识教学全过程

(一)以哲学思想为指导,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应用地球物理学”课程包含了重、磁、电、震等多种勘探方法种类[8,11]。对于每一种勘探方法,相关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群。为此,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通过合理设计,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失时机地开展创新思维训练。例如,在地震波速度影响因素相关内容讲述中,我们发现现有教材中关于速度影响因素(岩性、孔隙度、密度、埋深、地质年代等)的阐述与岩石密度、磁性、电性特性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不同[11]。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现有教材中所列出的速度影响因素大多无法反映速度变化的内在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启发学生开展科学质疑,并采用唯物辩证法内外因理论,对速度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剖析,详见表1。

1 速度影响因素及分类

   

   

内在地质因素

造岩矿物

矿物种类(成分)、含量、结构(颗粒大小、形状)、构造(矿物排列方式、空间分布)等

孔隙、裂隙

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形状、大小(孔隙度)、分布、连通性)等

孔隙充填物

流体类型、成分(如矿化度、汽油比等)、相态、含量(饱和度)、粘度、泥质含量等

外在环境因素或场作用

压力场

上覆地层压力(或称覆岩压力)、孔隙流体压力(地层压力)、有效应力以及构造应力作用等

温度

地层温度、地温梯度

物理、化学场

包括成岩作用过程中或其他情形下发生的变质、相变、脱水、重结晶以及塑性变形等各种物理化学变化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教材中所列出的岩性、密度、埋深、地质年代等作为速度影响因素的局限性,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首先,将岩性作为速度影响因素太过笼统,因为岩性本身实际上是矿物成分、孔隙度、孔隙充填物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反映,非单一因素,因此,将岩性作为速度影响因素无法反应速度变化的内在本质特征。其次,密度与速度是描述岩石物性的基本物理量,二者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前面章节讲述中已经明确密度的影响因素为:矿物成分、孔隙度、孔隙充填物等。显然将密度作为速度影响因素也是不恰当的,其仅仅是速度变化的桥梁和纽带。第三,速度随埋深与地质年代的变化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究其本质,实际上是地下压力、温度、物理化学作用等多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因此,将埋深或地质年代作为影响速度的因素同样是不恰当的。一句话,将密度、岩性、埋深、地质年代等作为影响速度的因素无法揭示速度变化的内在本质。

正是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教学中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启发中寻找问题,在探究中发现本质,在总结中明辨是非。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断地强化和提高。

(二)以课后作业为载体,训练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按照教学进程,每一章节结束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带有验证性、研究型或分析应用型的作业,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通常要求学生根据上课所学内容,针对作业题目自己查找文献或编写程序进行计算、绘图、分析,从而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融会贯通。作业一般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来书写,要求各级标题明确,图、表清楚规范,图名、表名及编号完整齐全。公式及编号正确等等。分析论述要言之有物。最基本的要求是:文字表述及内容规范性方面不要出现错误。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严谨细致,不但要认真批改作业,而且要及时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尽可能在下一次作业之前统一在课堂上指出来,以便学生加以改进和提高。有的学生常常自觉地在老师批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业认真修改完善,并再次提交给老师批阅。正是这种严苛的要求,使得学生的写作、计算、绘图、分析以及论述等各方面专业素养的培养均有所提高,尤其是通过反复不断地强化训练,学生在写作的规范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慢慢扎根心中,并形成习惯。

(三)以课程实验为契机,训练学生遵章守纪、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专业素养

“应用地球物理学”课程实验内容主要以物探仪器操作、数值模拟分析以及实测资料解释为主。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设计和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实现不同的思政训练目的。如在重磁勘探仪器操作试验中,由于重力仪和磁力仪均属于精密仪器,特别是重力仪,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仪器损坏,因此,在实验之初,要求学生必须要爱护仪器、遵章守纪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来实施数据测量工作。在地震资料解释实验中,通过分组实验和细致的实验环节设计,强调团队合作,集思广益。考虑到物探资料解释结果的多解性,对于断层组合等复杂解释问题,通常要求学生提出多种组合方案,然后逐一加以分析论证,直到确立最佳的解释方案。以此来培养和强化学生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总之,课程思政育人不应仅仅局限于在课堂教学内容上下功夫,而应当从课堂管理、作业、实验以及课上与课下师生交流互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入手,从学生需要和兴趣入手,实现教学活动全过程思政育人。与此同时,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寄希望于一门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来重塑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不现实的。只有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实现同向同行,共同形成合力,方可真正彰显课程思政的活力、效果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夏嵩,王艺霖,肖平,富海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伦理因素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新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73-176.

[2] 邱微,南军,刘冰峰.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的隐性融合——以“水工程施工”课程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57-61.

[3] 杨强,陈动,郑加柱,史晓云,何龙江.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索——遥感原理与应用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2):77-80.

[4] 贺武华,王凌敦.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643):26-30.

[5] 鹿琪,曾昭发,刘四新,李宏卿,梁文婧.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课程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0,(31):79-80

[6] 程超,范翔宇,刘诗琼,刘红岐,赵军.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探索[J]. 中国地质教育,2020,(4):13-17.

[7] 王辉,朱国维,程久龙.应用地球物理学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1):59-60.

[8] 云美厚,赵秋芳.基于战略思维的“应用地球物理学”教学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42-145

[9] 云美厚,杨双安. 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及对策[J]. 中国地质教育,2016,25(3):91-96.

[10] 云美厚,赵秋芳. 大学生逃课之教师的过与责[J]. 煤炭高等教育,2016,34(2):78-83.

[11] 张胜业,潘玉玲.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1-4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Taking the course of “Applied Geophysics”as an Example

YUN Mei-houZHAO Qiu-fangYANG Shuang-anFENG LeiLI Xiao-bin

 

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general goal of implementing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Applied Geophysics, the specific ways and realization method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re explored. Through the teaching design meticulously, the training of moral education, discipline consciousness, legal concept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are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ncluding classroom teaching, classroom management, homework correction, experimental guidance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in and out of class,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to have supreme Virtue, keep public morals and be strict with private morals, has realized the good unification of the domina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the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rality education; scientific literacy; Applied Geophysics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