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临床“双师型”教师对理论课堂-床边教学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8日 08:39 点击: 4505 发布:

临床“双师型”教师理论课堂-床边教学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质性研究

周秀玲,胡佳惠,王 ,刘增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 吉林 长春,130117)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双师型”教师在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下的教学体验,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 12 名临床“双师型”教师及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 Colaizzi7 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结果 研究者的年龄32~52岁、教龄3~10年, 本科以上学历 9名(75% ) , 其中通过夜大及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获得本科学历者5名(41.7%) , 通过资料分析、整理与归纳,最终提炼归纳两方面。结论 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临床护士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升教学职业素养、专业发展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关系构建能力等临床教师核心岗位胜任力,还达到了护理发展与临床护理教学发展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 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双师型”教师;质性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GH19127);2021年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2+1+1”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JGJX2021C22)。

[作者简介]周秀玲,(1966-)吉林省长春市人,女,学士,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吕静,(1966-)吉林省长春市人,女,硕士,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教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护理学是以人类健康服务为中心的应用学科。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以“3+1”(四年制)为主要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学习3年+临床实践1年此教学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护理事业发展的策略中提出:“要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和护士的知识储备情况、技术、能力和态度的要求,形成适合护理工作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规范化体系”[1],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本项研究借鉴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的经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教学中,完成学生与临床早接触、理论和实践早结合,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是指由医院完构建的“双师型”临床教师,完成原本学校大三年级的临床护理核心课程,包含理论授课与床边教学实践。该教学方式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组合教学,交叉进行,做到了“边理论、边实践、边思考、边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临床思维综合能力和护理实践技能,又能使学生尽早适应医院环境,为进入角色转化做好准备。为了解该模式下临床“双师型”教师的真实体验,笔者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调查临床“双师型”教师的真实体验,旨在为完善“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培养提供依据。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 2019  09 月至 2020 01 月选取长春市、吉林市、连云港市三所综合中医教学医院,开展“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12临床“双师型”教师及管理者。纳入标准:秋季学期完成教学任务;自愿参与本研究。样本量终止的标准为不再出现新的信息或主题重复出现达到饱和[2],受访者身份由2名医生、3名护理管理者和7名临床护士,年龄35-52岁。为保障调查对象的隐私,每位调查对象为其进行编码,依次2名医生代码为D1-D2,3名护理管理者代码为M1-M3,7名临床护士代码为N1-N7。

1.2 方法

1.2.1 确立访谈提纲 根据研究目的进行文献回顾初步确立访谈提纲,经过课题组专家咨询修订后进行预访谈,再根据预访谈结果和专家意见形成最终提纲:

临床教师访谈提纲:教学模式是否存在压力或是问题;你认为你教学存在的不足,你怎么解决或是提升?希望学校、医院给你们提供什么支持?

护理管理者访谈提纲:师资队伍建设上,临床教师授课效果怎样,临床教师如何进行反馈?②在执行这种教学模式医院护理工作的负担和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1.2.2 资料收集  为避免霍桑效应, 访谈选取在安静不受干扰的教师办公室,访谈时间为授课后;交谈方便、不受干扰的教研室进行,访谈时间为放学后;访谈前告知研究目的经其同意后同步录音,并由另一名访谈者观察记录做好记录;访谈氛围轻松,不受约束,时间约40min 。

1.2.3 资料整理和分析 访谈结束闪电文字语音转换软件将录音同步转化,在 24h 内将访谈录音回放、反复听取录音并逐句转录分析;回忆访谈情形,将临床教师陈述的所有内容和研究者的现场记录分别输入计算机采用Colaizzi7 分析法3进行分析,研究者需通过反复阅读资料,理解各观点和概念之间的关联,使形成的主题概念与次要概念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3最后将结果反馈给临床教师进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3伦理措施

以文字、音频资料为依据,就研究的意义、目的、方法、临床教师的自由选择、临床教师其进行编码等资料的处理方法等,当面向临床教师作了详细的说明,在征得临床教师同意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 结果

研究者的年龄 3252 岁、教龄 3~10 年, 本科以上学历 9 (75% ) , 其中通过夜大及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获得本科学历者5(41.7%) , 通过资料分析、整理与归纳,最终提炼归纳两方面:

2.1 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下临床教师的感受

2.1.1教学模式是否存在压力或是问题

N1:平时临床护理工作比较繁忙,有时候课表上课时间刚好下夜班,前一天晚上备课不充分。N2:存在压力,主要来自于教学,离开学校毕业14年,给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都奠定了基础,但理论与实践相差比较远,理论部分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和生理、病理关系密切,临床诊断基本是医生负责,这部分内容会有些吃力。N5:我是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职称考试也是考的西医的知识,医院对我们进行西学中的培训,临床辨证分型都是根据医生辨证护士进行施护的,能否医生讲辨证,我们护士讲护理,压力会小些。N7:我们的辨证分型由医生讲的压力好点,比如说讲血栓性闭塞脉管炎时,临床没有这样的患者,我就带着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学生就会讨论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疾病的知识,对于血栓性闭塞脉管炎的知识就忽略了,也给床边教学的老师带来了压力,在备课时就要多准备一个疾病备课。D1我们医院由医生承担了中医临床护理教学基础知识的内容,相比医生课时不太够,护理的重点和医生会有差别,取舍时我们怕耽误学生。有5位老师的压力都是来自于病因、病机、诊断标准、辨证分型建议可否由医生承担。有4为老师觉得写论文、写课题会有压力(注:“双师型”临床教师遴选标准中含有论文著作发表)。

2.1.2 你认为你教学存在的不足,你怎么解决或是提升?

N2:这种模式对于我们是挑战,也是锻炼,正因为要给学生讲病因、病机和临床诊断,所以促进了我去主动学习,在家陪孩子学习时,自己也看书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上班时主动当旁听生,听我们科主任查房时讲解个案,医生床边教学讨论发病机制。N3:我刚考完主管护师,我就是在网上学习,我会自己听听网课,自己内化N6我是床边教学老师,理论讲的疾病我床边没有这个疾病,等有了又隔了很长时间,我就采用了以学生为主的小讲课,让学生把之前的内容理解性的介绍一下大约10分钟,给同学们留一个病例,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我再针对问题解答,学生复习了,再讲效果好,学生接受度

2.1.3希望学校、医院给你们提供什么支持?

N1:有课的那个月可否不排夜班。N2:希望医院派出去进修,充电。N5:备课的资源不够丰富希望提供如课外参考书、网上视频等资源。N3:系统的学习一些授课方法和技巧,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自己也学习了,但是应用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实施。N6:请学校的老师辅导我们论文写作和科研课题撰写,这种模式下给了我们一个合作和学习的平台。N5:欠缺对护理前沿知识的更新及交叉学科的融合,提供一些国内外学术发展,将护理前沿的发展与变革融入教学。

2.3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模式下临床护理管理者的感受

2.3.1师资队伍建设上,临床教师授课效果怎样,临床教师如何进行反馈?

M1:我们医院采用的医护合作模式,医生讲解病因、病机、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减轻了临床护理教师的压力,候医生有手术或急诊、危重时再上课就会存在调课的情况。一部分外科课都是由临床护理教师病因、病机、诊断标准及护理措施,压力会大,临床资深的护士授课技巧及现代教学弱点,课件制作耗费精力,年轻的护士PPT精美但理论和实践欠缺。M2:我们理论授课采用的是一个临床教师授课两三章,授课章节均是自己所在科室的疾病,这样临床教师备课压力小,理论与实践内容联系会更紧密。但需要用的教师太多,给平时成绩评判的标准不一样,最后学生的平时成绩差距不大。期中考试我们自己出的题,期末的教考分离出入比较大,担心授课重点内容临床教师掌控不好。M3:我们医院授课时采用的医护合作,外科护理学前4章的内容,我们请给本科和研究生都受过课资深的临床医生,但是护理的部分是由我们的临床护理老师后补充讲解的,我们聘请医生讲解是处于学习的目的,我们的临床护理老师在带教和床边教学没有问题,但是理论授课缺乏经验,因此所有的遴选的临床护理教师都进行听课,听临床医师讲课就是一种学习。

2.3.2 在执行这种教学模式医院护理工作的负担和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几位管理者共同存在的问题,随着医院的扩建,近年新入职的护士比较多,管理者们要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规培,新护士的规培工作和护生实习的培训工作量比较大,对教学模式,几家教学基地给与认同,但是师资的缺口比较大,临床教师培训体系不够系统、健全,临床教师的师资遴选标准比较高,符合入选的临床教师都是科室的骨干力量,承担的角色比较多,任务比较重。为了鼓励临床护士参与,我们与职称、绩效挂钩,后续我们还会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奖罚分明。

3讨论

3.1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

关于我国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目前以临床带教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部分研究中显示:临床的带教教师存在带教经验[4-6]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与本次访谈的结果相似,多名访谈的临床教师均提到了兼顾临床护理工作和临床授课任务,有的还兼任临床带教工作,存在备课充分、精力不充足、理念更新不及时的情况。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本科护生大三年级,就进入临床,完成内、外、妇、儿、急救等临床核心课程,也是执业考试的重点内容,学生的学业成绩、执业考试成绩均受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其教学水平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有部分研究显示[7,8]:国内的研究以短期培训、讲座的形式为主,以至于对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等培训不到位的现象。本研究中全部的教师及管理者均对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有很高的需求,并认为短期的一两次讲座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及医院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教学能力的培训。

3.2完善师资队伍培训及扩大师资队伍

此次研究中,我们从护理管理者中了解,部分资深护士不愿意承担教学任务,这与国内李佳临[9,10]人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主要与时间、精力、临床繁琐的工作、授课课时与临床工作绩效不成比例有关。本课题的教学模式师资培训制度不够完善,梯队建设还有待提高,因此,学校及医院管理部门应对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一是,学校对临床骨干教师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职业素养、专业发展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关系构建能力等临床教师核心岗位胜任力的培训。二是,医院在新入职护士规培中融入临床教师核心岗位胜任力的培训,一方面为遴选临床教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临床带教教师的综合能力为储备师资队伍夯实基础。

综上所述,理论课堂-床边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护生中心” 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技能,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破了护理专业传统教学思维面临的瓶颈

[参考文献]

[1]唐红梅.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2.

[2]刘云云,胡雪慧,张美霞,高静.护理本科生对医护一体化教学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05):59-63.

[3]陈向明.质性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70-75.

[4]崔沙沙. 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D].第二军医大学,2017.

[5]黄琨,莫婷,周艳丽,应燕萍.浅谈护理“双师型”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全科护理,2018,16(26):3310-3311.

[6]吴燕燕,张文庆.PBL联合PCMC教学法在内分泌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2):94-95.

[7]田玉凤,周军,柳琴,李丽,高雯琪.临床教师对教学发展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21):71-73.

[8]芦桂芝,林竹,王书佳,王孝艳,于长颖,崔丹,孙桂芝,李静.“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7,31(27):3464-3467.

[9]李佳临,李保刚,卢玉林,潘雨,王会笑,司延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师资培训需求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9,17(08):997-999.

[10]黄丽丽,李海燕,胡敏,张玲娟,叶志霞.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现状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02):96-98.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classroom and bedside teaching

by clinical "double teacher" Teachers

 Xiuling Zhou, Jiahui Hu, Yang Wang,Jing Lv

Nursing School,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130117, Changchun Jilin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clinical "double teacher" Teachers under the integrated mode of theory classroom bedside teach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Method(s)Using the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12 clinical "double teacher" teachers and managers were interviewed in a semi-structured way, and the original data were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by the 7-step analysis method of Colaizzi. Result(s)The researchers are 32-52 years old, 3-10 years old, and 9 (75%) have bachelor degree or above. Among them, 5 (41.7%) have obtained bachelor degree through adult education such as night University and self-study examination. Through data analysis, collation and induction, the final refining and induction are two aspects. Conclusion: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theoretical classroom bedside teaching can promote the care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nurses, enhance the core post competencies of clinical teachers such as teaching professionalis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bility, teaching ability, teaching strategy, relationship building ability, etc.,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win-win between nursing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development.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theory classroom and bedside teaching; Double teacher teachers; Qualitative research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