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职业人的素养需求与培养对策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7日 09:07 点击: 1950 发布:

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职业人的素养需求与培养对策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15))

[ ]本文就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职业人的素养需求及职业教育的培养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人工智能的内涵进行辨析,界定研究边界。然后分析了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认为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熟练掌握专项知识和技能,具备人工智能素养基础,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且具有较高职业综合素养的新型职业人。最后指出高职教育必须加快自身的改革,纵向变革重新定位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发展通道。横向变革探索“人工智能+X”的专业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方向;建立人工智能适用教育模式,服务人才培养变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新型职业人,素养分析,培养对策

[基金项目]2019 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和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JJ193977)。

[作者简介]李丽(1982-),女,湖南湘西人,硕士,副教授。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是从事信息技术、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从目前看,关于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渐丰,主要包括宏观层面的发展理论策略研究和微观层面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及技能需求等。宏观层面姜志坚等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区域联盟和院校四个层面提出了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1]。李秋斌认为人工智能背景下培养高职人才需加强学习引导,开展理论研究,注重实践探索,开发新型师资,做好教育规划与创新培养体系等[2]。微观层面鲁石认为人工智能视角下,基于产业变革和职业发展需要构建“人工智能+”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3]。许艳丽等研究了近万条网络招聘信息,认为人工智能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的技能需求并重,且具有明显的行业和岗位差异[4]

职业人是指承担一定职业工作任务或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5]。陈鹏等认为现代职业教育应将职业人的培养作为终极目的,以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教育性”。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人们从事职业活动除却获取稳定的生活来源之外,还期望发挥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培养职业人需真正回归“以人为本”。

、人工智能的内涵辨析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什么?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人们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和认知方向对“人工智能”出了不同的定义。斯图亚特·罗素(Stuart Russell)与彼得·诺维格(Peter Norvig)在《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中认为人工智能是有关于“智能主体”的研究与设计的学问,“智能主体”是指一个可以观察周遭环境并做出行动以达致目标的系统[6]。李德毅院士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中对人工智能的定义是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和各种脑力劳动,比如感知、记忆、情感、判断、推理、证明、识别、设计、思考、学习等思维活动,用某种物化了的机器予以人工实现[7]。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中对历史上有影响的几种人工智能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分析,具体见表1[8]

1  人工智能定义

人工智能定义

典型事件

定义方式

定义一:AI就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计算机程序。

西洋跳棋程序

经验论

定义二:遵照思维里的逻辑规律进行思考的计算机程序。

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仿生学

定义三:AI就是与人类行为相似的计算机程序。

“智能”聊天程序ELIZA

实用主义

定义四:AI就是会学习的计算机程序。

谷歌的AlphaGo;微软的小冰

机器学习

定义五:AI就是根据对环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动,并获得最大收益的计算机程序。

 

参考维基百科定义

从以上的五种定义可知,对于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程序”达成了统一,但定义的方式和角度不同。第一种定义揭示的是大众看待人工智能的视角,但主观性教强。第二种定义也不可取,目前人们对大脑如何工作认识尚浅,而计算机走的技术路线与之是完全不同的。第三种定义从实用主义出发,但逻辑性不够强。第四种定义代表的是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出现后,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趋势,具有时代特征。第五种是学术界的教科书式定义,全面均衡,偏重实证,这也是本文遵循的人工智能定义。

二、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

1.高职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定位

一直以来,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集中服务产业链的中下游,特别是下游。在人工智能时代,产业链的下游岗位附加值低,且极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由于就业机会的骤减,高职教育的“出口”被堵塞,加之对高职教育社会地位认可度不高,人们对人工智能时代高职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人工智能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技术,技术的发展在于人的运用。从第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蒸汽时代”,到第二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电气时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化时代”,每一次职业教育通过分析技术的本质,抓住人与技术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传承与革新中的优势,重新定位自身发展,虽然历经转型阵痛,但依然获得长足发展。

2.高职教育面临新的人才培养要求

人工智能本质是对生产力的变革,生产力的变革将影响影响生产关系,当人工智能深刻改变生活与生产关系的诸多环节时,作为劳动者的重要提供者—职业教育不可避免的开始思索如何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人才。与前三次技术革命不同的是,前三次都是以技术进步为特征,而人工智能却会对政府、企业和各类组织都产生重大影响,它更侧重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一般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3.高职教育面临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普通教育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层次结构,而职业教育的层级结构尚不完善。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大部分行业将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业者的角色将会由体力劳动者转为脑力工作者[9]

4.高职教育面临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各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人力支撑,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特别是随着大量新技术的涌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需求不适应。一是“效率至上”,忽视了个体差异。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或专业技能标准要求,批量式的培养出大量从事标准化工作岗位的技术人才,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率。但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围绕效率而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将面临危机。因为过于强调效率,遏制了受教者的创新意识和完备人格。二是重视“成器”培养,忽视“成人”培养。当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时强调机械性的记忆和反复练习,把受教者当作技术容器,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人的道德、情感、理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三是重视单一技能培养,忽视复合技能培养。现有的职业教育根据泾渭分明的学科体系划分,围绕某一特定的专业领域,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实用型人才[12]

三、人工智能时代职业人的素养分析

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的领导者、美国教育委员会(ACE)的前任主席约瑟夫·E·奥恩在《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提出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需要数据素养来管理大数据流,需要科技素养来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需要人文素养(人性、沟通和设计)以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与机器协同合作[10]2018年1月,欧盟发布的《关于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提案》,提出了新的核心素养,包括“读写能力”、“语言能力”、“数学、科学能力与工程技术能力”、“数字能力”、“个人、社会能力与学习能力”、“公民能力”、“创业能力”以及“文化意识与表达能力”[9]。在我国的教育话语体系中,以读、写、听、说、算等能力为代表的认知能力通常被称为“硬素质”,而以领导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价值观、人格品质等为代表的心理因素通常被称为“软素质”[11]

1.专业素养需求:人工智能是基础

随着人工智能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智能设备将逐渐成为基础设施,掌握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每个新型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导入期,因而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已发生的就业需求变化有限,在专业技能方面主要体现为对基础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反映在企业招聘中,目前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较以前更为看重技术能力,尤其是基础性人工智能技术能力。根据智联招聘网站的大数据显示,近两年中就业需求量增长最大的主要为具备两类技能的人才:第一类是掌握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具体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从事IT、人工智能行业;第二类是掌握数据挖掘、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库架构等数据领域相关技能的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为各行各业提供大数据分析支撑,同时兼具行业特有的专业技能,属于复合型人才,其需求量同样增长明显。

2.职业素养需求:德才兼备是重点

人类的智慧通过教育传授给下一代,下一代人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继续在更深更广的领域进行探索创新。智慧是良好品德与聪明才智的完美合体,缺一不可。而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机程序模仿人类的部分思维,主要是人脑记忆与运算等部分功能。如果从现代智慧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是“有智无德”,具有认知、计算能力却缺乏人权伦理、责任、道德与实践智慧,而人类情感交流、沟通协作、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正是人工智能时代新型职业人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所在。

3.个体差异需求:激发个性是关键

智能机器的优势在于执行与运算,特别是在智能感知识别、特种环境作业、智能算法、智能制造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但被赋予了人工智能的机器本身并没有创新能力,即便是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智能机器,在没有给出明确定义或者缺乏知识经验的任务中也表现得无能为力。而人的优势在于思考、决策,当智能机器人被整合到劳动力市场中,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迫切需要人类的感性思维,特别是个性化的创造。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理想的教育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教育。目前职业教育采用的班级授课制中对所有的受教育者都“一视同仁”,以适应企业集中化、统一化、 流程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没有充分尊重受教者的个性发展和个性自由。未来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人们将从重复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事的工作必然不再是简单的制造而是更好地去创造。因此职业人的培养要尊重受教者的个体差异需求,充分激发受教者个体的创造力。

四、人工智能时代新型职业人的培养对策

(一)主动变革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回归职教育人本质

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新型职业人还需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因此重新定位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是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首先要主动变革职业教育理念,凸显“以人为本”。依托专业实训、企业实践、暑假实践等,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学习迁移能力、对新知识的聚合创新能力、对信息环境快速动态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选择,帮助他们从机械性、浅层次的学习转向自主的深层次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发展通道

1.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传统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以专科层次为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在一线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工作流程标准化,熟练程度要求高,技术复杂程度较低,难以满足新型职业人才培养要求。

(四)建立人工智能适用教育模式,服务人才培养变化

现有的职业教育基于大工业生产背景,大多采用静态型、灌输式的大班授课方式,在短时间内培养了大量标准化人才,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志坚,赵兴民,卢德生. 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54-59。

[2]李秋斌.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8(10):132-136。

[3]鲁石. 人工智能视角下的高校职业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8(4):104-108。

[4] 许艳丽,吕建强. 面向人工智能的高职毕业生技能需求研究[J]高教探索,2019(7):97-102。

[5] 陈鹏,庞学光 . 培养完满的职业人: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构思[J]. 教育研究, 2013(1): 101-107。

[6] StuartRussell.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第3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8。

[7]李德毅、杜鹢. 不确定性人工智能.[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7。

[8]李开复、王咏刚. 人工智能.[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7.5。

[9]张建国.从“智人”到“智神”时代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坚守.[J]职业教育,2017(11):38-41。

[10]约瑟夫·E·奥恩.李海燕,王秦辉译.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11。

[11]何秀霞. 基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职业教育应然转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8):26-28。

[12]王竹立. 论智能时代的人—机合作式学习.[J]电化教育,2019(9):18-25。

The Literacy Needs and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of New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 Li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15))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iteracy needs of new professionals and the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irstly, the connot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analyzed and the research boundary is defined. Then i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eds to master special knowledge and skills, have the found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and be able to carry out creative labor. And has the higher profession comprehensive accomplishment new type professional person.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ust speed up its own reform, reposition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ertically, upgrade the level of talent training, construct a diversifie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nd enhance the channel of talent development. Horizontal change explores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X", broadens the dire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establishes the applicable education mod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erves the change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new professionals, literacy analysis,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