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钢结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改革探讨
过轶青 , 张文福
(南京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摘 要] 针对目前土钢结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的弊端,对融入思政元素,丰富教学手段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钢结构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应在授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分析钢结构授课内容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寻找课程思政元素新亮点,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建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编制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政教学方案。通过近几年钢结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的实践检验,获得了丰硕的专业教学成果。
[关键词] 钢结构; 思政元素; 思政教学
[基金项目] 2021年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21ZC07)。
[作者简介] 过轶青(1977-),男,江苏无锡人,博士, 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钢结构的教学与应用研究;张文福(1965-),男,黑龙江大庆人,博士,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钢结构的教学与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为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理论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的总体要求,培养出具有“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和爱国爱党思想过硬”三位一体的新时代接班人。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通过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模式的革新以满足时代的最新要求[1-3]。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钢结构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爱岗敬业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对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4-8]。
一、钢结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的改革
本文在钢结构课程授课过程中贯彻理论与实践融合、知识与能力协同、专业与思政融合的教学原则,在分析授课内容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挖掘每个钢结构理论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根据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反馈意见进行及时的纠偏与修正,最终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思政教学方案。由此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钢结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
(一)思政元素的挖掘
钢结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就是在每个理论知识点中寻找能够提高学生理想信念、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元素,为后续思政教学案例的编制奠定基础。
1.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报效祖国信念
在“钢结构用钢材的种类与规格”这一节中,通过了解我国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鸟巢”主体结构用钢“Q460”的过程,增强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坚定的学好知识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之后通过进一步对我国近年来钢结构领域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的介绍,全面提升学生对钢结构课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 培养良好职业素养和大国工匠精神
在“轴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这一节中详细介绍轴压构件临界力理论公式推导过程中,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先后采用了三种不同的钢材模量模型。三个公式计算结果与轴压构件实验结果经过反复比较与分析,最终得到了适用于不同情况,不同范围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这一实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敬畏之心,让学生明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3. 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钢结构结构类型”这一节,介绍我国钟善桐教授提出的钢管混凝土构件,由于混凝土芯层的存在,防火性能远高于一般的外露钢结构构件。即著名的“水壶烧水”原理。为验证钟教授的观点,钟教授本人与我国许多钢结构领域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经被列入钢管混凝土设计规程中,并产生了巨大的技术和经济效益。通过这一实例的学习,让学生相信,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发展潜力很大,工程施工技术与应用领域仍存在巨大空间,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创新。
(二)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过程中即要突出专业的特点,又要打好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因此必须对钢结构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全新的组织和演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融入思政元素。
1. 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环节适当引入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通过多媒体、慕课和QQ等网络信息载体,让学生能直观感受钢结构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通过工程案例动态展示,引导学生开展深入调查与研究,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有了数字化教学手段的辅助,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输内容更多更前沿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钢结构的兴趣和动力。
2.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适当增加小组讨论、现场辩论和有奖问答等互动教学方式在总授课时间中的占比,改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知识点,自己组织语言,自己组织辩论的依据和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调动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对钢结构的理论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在未来的工程建设岗位中,谨记自己肩上的重担,以及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人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切实学好钢结构相关规范,将来更好地造福社会。
3. 开放学院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工程实践
钢结构是一门应用科学,密切联系工程实际。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学院的土木工程实验室可以365天全天候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学院组织的专业答辩后即可开展。同时也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多参与社会工程实践,深入一线设计院或工地,切身感受由理论到实践之间的差距。通过上述实践活动的团队协作等方面的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和创新协作的能力。
(三)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建立
钢结构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分两个部分,建立双向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双向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向共同参与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方面,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环节表现的考核比重,建立科学评价标准,进行全面客观综合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学生方面,建立实时问题反馈体系,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建议,要及时予以充分沟通。合理的建议意见必须第一时间反馈至一线教师处,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改进。
(四)思政教学方案的编制
只有建立既满足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课程教学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将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加以精心的提炼,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素材,如前述“钢结构用钢材的种类与规格”这一节中挖掘出的思政元素,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通过如图1所示的思政教学方案1,自然而有效地融入整个钢结构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
图1 思政教学方案1
上述思政教学方案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进行讲解。对于该部分的专业理论知识点的课后学习效果评价中,学生们普遍反映印象深刻,平时对我国建筑材料科学的发展也加强了关注。
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大国工匠精神,可将土木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融入思政教学方案2中(参见图2),让学生了解到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国工匠。如前述“轴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这一节中挖掘出的思政元素,通过重点讲解Euler临界力计算中最初采用Engerseer切线模量理论,之后采用Karman双模量理论,最后采用Shanlay切线模量理论——从切线模量理论到双模量理论,再回到切线模量理论。通过不同模量理论各自产生的背景以及具体计算公式,并结合实践进行对比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科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的一般轨迹——由实践发现问题进而改进,再实践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再改进的研究历程。
图2 思政教学方案2
为培养学生具有勇于创新的实践创新精神,可通过鼓励与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验证自己提出的各种新奇想法的思政教学方案3(参见图3),让学生真正理解何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如前述“钢结构结构类型”这一节中挖掘出的思政元素,通过开放学院实验室,让学生亲身实验包裹混凝土的钢管与空钢管两者不同的防火性能,验证钟教授提出的钢管中的混凝土就像水壶中水一样,可有效地提高外露钢材的防火性能。
图3 思政教学方案3
二、思政教学新模式运行成效
钢结构的授课阶段融入思政元素后,全新的授课模式改变了以往沉闷枯燥的课堂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对塑造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职业与执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视对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更注重对土木工程行业最新标准、技术规范和法规的学习。
近几年来我校钢结构专业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荣获CAD制图国家级奖项10余项,结构模型展示和加载省级奖项近20项;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持完成的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2项;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EI检索1篇),申请国家专利3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获得授权20余项。
三、结语
思政教育与理论知识教育彼此相融合,在授课实践中不断挖掘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课程思政新元素,建立健全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改进和完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与执行方案。全新的思政教学模式在钢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为该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其它理论课程的推广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军,王晓东,许高明等. 通信工程专业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学教学论坛, 2022(35): 169-172.
[2] 王胜春,林松柏,王晓伟,等. 基于工程范式的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刍议[J]. 教育教学论坛,2021(38): 26-29.
[3] 徐晓飞,沈毅,钟诗胜等.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Π型’方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 18-24.
[4] 韩俊南,张婷婷,艾红梅等. 建筑材料慕课建设与教学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20,29(1): 68-73.
[5] 曾刚,全峰,王学兵等. 基于课程思政的“土木工程材料”绪论课教学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32): 53-54.
[6] 张泳,付君. BIM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步骤与方法[J]. 高等建筑教育, 2019,28(6): 125-131.
[7] 王慧芳.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教材体系建设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4): 158-159.
[8] 褚洪岩,黄凯健,王元纲. 浅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 教学教学论坛, 2020(40): 275-276.
Discussion on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l of Steel Structure Course
Guo Yiqing Zhang Wenfu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11167, Nanjing, Jiangsu,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 of teaching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steel structure course. The reform of the new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s discussed, which contains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enriching teaching approaches. As a core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steel structure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tegrates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e new highligh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have been excavated. Rich teaching methods are u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ogram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have been formulated.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the fruitful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sults of the new teaching reform method on the steel structure course have been achieved.
Key Words: steel structur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