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
齐 超,刘洪臣,杨旭强,由佳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 要: 《电路》是电气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知识点细分能力点连贯原则,设计了MOOC体系。遵循课件构图规范且有艺术性,知识讲授严谨不乏吸引性,线上线下开放具有互动性,以及微笑风趣偶尔带点幽默性视频制作要点,建设了《电路》MOOC并获2018年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关键词:电路 MOOC;知识点;能力点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National Excellent MOOC “Circuit”
QI Chao LIU Hong-chen YANG Xu-qiang, YOU Jia-x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
Abstract:"Circuit" is a required technical foundation course for electrical majors. The student-centered design of the MOOC system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knowledge point subdivision and ability point coherence. Because of its elaborate and artistic slides, rigorous and att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active interaction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Circuit” was won the 2018 national excellent MOOC.
Key words:Circuit MOOC, Knowledge Point, Ability Point
一、引言
2018年初,教育部发布高校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以技术信息化不断促进教育现代化,做到习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基于信息技术促生现代教育教学三大应用热点:MOOC、微课和混合式教学。MOOC作为现代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尤为显现,作为MOOC核心的教学视频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学习者对课程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1]。可见,通过优化MOOC教学设计和视频创意来提高学习者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是必要的[2]。
二、电路MOOC设计
电路作为理论联系实际很密切的一门大学基础核心课程,它既有缜密的理论分析、严谨的公式推导,也有严格规范的电路图表还有示教性的电路实验、工程背景应用等,所以制作一门好的MOOC要精心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电路MOOC设计结构图
设计全过程遵循以下几点:
(一) 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效课堂提倡先学后教,本质是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所以MOOC课程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本,增强学习者主动探索和能力提高的意识,线上线下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和“重能力、求创新”的过程考核,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 知识点分解具有独立性
MOOC讲究“碎片化”,以利于学习者精力集中和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学习,所以每讲MOOC时间应以8〜15分钟为宜,时间虽短但内容必须完整,每一讲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对于电路课程来说,要么是一个物理量的诠释,如电压、电流、功率或能量;要么是一个元件的介绍,如电阻、电感、电容或电源等;要么是一个定律(或定理)的讲解,如KCL/KVL、齐性定理、叠加定理或戴维南定理等;要么是一种求解响应方法的分析,如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或相量变换域等;要么是对某一讲知识点巩固的完整例题,或对某一能力点掌握的思维拓展等。总之碎片化也要具备完整的课程要素,能独立满足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方法传授等教学需求。
(三) 能力点讲解要有连贯性
每讲 MOOC虽然具有独立性,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尤其模块与模块之间必须是承上启下,相互连续而贯通的,比如只有学习了第一模块电路元件与电路基本定律之后才能更好掌握第二模块线性直流电路的分析能力,因为分析电路响应支路法、回路法和节点法都是建立在KCL/KVL及元件VCR方程基础之上;运算放大器单元的学习又是建立在节点电压法掌握之上;RLC串联电路频率特性和滤波这一能力点的掌握又是在网络函数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基础之上。每一单元知识点老师高屋建瓴地讲解之后,学习者获得了深度专业知识,就要具备解决某一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能不能,如何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课程设计、项目学习、高水平研究和创业中,也侧面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所以一门MOOC设计要“碎而不散”,能够满足学生对该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地学习和整体地掌握。
三、MOOC制作原则与视频创意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的水平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整门课程体系宏观的把握要精准,对知识点微观的讲解要透彻,这是教学的技术。二是对于每一个小视频要创意拍摄,将高深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把过去的“教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这是教学的艺术[3]。本MOOC视频制作创意有以下几点:
(一) 课件构图规范且有艺术性
现代人习惯看手机视频,根据人体工程学,人的两只眼睛的视野范围是一个长宽比例为16:9的长方形,所以MOOC制作按照这样黄金比例设计。同时根据老师讲课习惯站于屏幕右侧,所以在设计PPT版面时还要留住1/4到1/5老师站位,尽量不放置任何教学内容。视频景别以中景为主拍摄上半身,可以兼顾教师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与同学交互。色彩搭配尽量有艺术性,应注意冷暖色调对比,冷色系会让人感到冷静,运用在像电路这种理工科MOOC 教学课件效果较好。暖色系让人感到亲切,所以老师的服饰可以选择偏暖一点的颜色,与后面的课件屏幕正好冷暖搭配。
(二) 知识讲授严谨不乏吸引性
教学设计要依据学情,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知识点讲解要脉络清晰,理论引出、公式推导、方法解读都要严谨,视频虽小但信息量不能少。像传统课堂一样抑扬顿挫中体现要求和重点,讲解过程中流露对所教授内容的思考和感悟,即兴发挥令人印象深刻,吸引学生看教学视频要比自己看书效果好的多。MOOC 视频也可以采用部分影视制作技术,综合运用图片、声像、音乐、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通过适当转场、切换、运动镜头等方式提升视觉表达,避免教学视频单一乏味,为 MOOC 教学增加几分影视的魅力。包括老师用各种颜色画笔,边写边讲边演示,最终呈现出类似电视节目品质优良、兼顾知识性和艺术性、吸引学生的 MOOC 教学视频。
(三) 线上线下开放具有互动性
MOOC 教学中也要增加互动,类似可汗学院的手写笔应用,老师边讲边划或在一块黑板上有点板书讲课,给学生一种一对一老师就是在给自己单独授课的亲切感,不能溜号的责任感。电路是在做好的PPT课件预留出相应的空位,利用手写屏和手写笔勾画出要强调的内容或直接板书重点,使学生忠实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增加互动,教师还可以随时提问,留出10-20秒时间让学生思考,再给出正确答案或让同学线下查阅资料。增加互动,还要注意讨论区的利用。一般情况学生的最终成绩与他看视频、做测验、读论坛的次数是成正比的,也体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老师要常上去答疑解惑,在课堂交流区发布扩展讨论题,公告中提醒同学广开思路,与大家分享经验及想法。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体现,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激励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四) 微笑风趣偶尔带点幽默性
微笑是一种魅力,教师对学生微笑就是激励、关爱和鼓励。所以微笑授课尤其对于理工科来说也很重要,它表明老师在以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对待教学工作,对待学生,使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温暖,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传统课堂上老师有自己的讲课风格,幽默风趣,所以没必要录制的视频老师就死板得像机器一样讲话,当教师能娴熟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理论更加深刻、透彻;叙事更加具体、生动;讲解更加真切、动人。视频教学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四、结 语
MOOC教学是核心内容,影视拍摄是教学形式,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形式表现,使得教学从传统的单纯课堂授课行为衍生出多样式的传播艺术,这种“技术凸显+艺术依附”的深度融合是MOOC制作主要特征。融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内容丰富,讲解生动,妙语连珠,精彩纷呈,让MOOC成为知识传播和设计艺术完美融合的精品。在“互联网+”的今天,利用MOOC的教学是大势所趋。在不久的将来,任何一门课程都必将有在线课程资源,就像现在的PPT是课堂教学的标配一样。任何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如何建设好在线开放课程并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有效地推动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黄丽亚,袁丰, 杨恒新. 基于 MOOC 的“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9,41 (1):31-35.
[2]董海棠. 《控制工程基础》慕课建设与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10:134+161.
[3]张策,徐晓飞,张龙等. 利用MOOC 优势重塑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 2018 (5):37-41.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改项目:混合式教学改革(XHG2018B003);课程思政项目(XSZ2018003)
作者简介:齐超,女,1970年1月,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分析与设计,MOOC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