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基于4R路径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479 发布: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于4R路径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探究
宋若方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而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则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的的重要途径。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面临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师生之间缺乏共情的现实困境,因此,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不断探究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途径,使思政课最终达到入眼入脑入心入行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4R路径
宋若方(1991年5月——),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A Probe into the Affini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4R Path
 
Song Ruofang
 
Puyang Medical College Henan Puyang 457000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he key course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reating people by virtue, and promoting the affin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t pres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faced with the practical dilemma of emphasiz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nd lack of empath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antly explore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o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n finally achieve the effect of entering the mind into the mind and entering the heart.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ffinity;4R path
一、前言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中再次强调了思政课对于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提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思政课的授课形式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而当前思政课教学往往面临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这也是造成思政课缺乏亲和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出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00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且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而传统的理论性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课程的期待。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
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是每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修的课程,但同时也是学生们口中的“必逃课”。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部分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学习其他专业课内容,甚至还有睡觉及逃课现象的发生。虽然伴随着思政课的重要性被广大青年学生所认知,以及各学校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学生的到课率显著提高,但是课堂上的抬头率和点头率还有待提升。
(三)师生之间缺乏共情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关系。思政课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纽带和桥梁。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缺乏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归因于师生之间没有产生共鸣。思政课本身“高大上”的气质就容易使学生对课程产生一种距离感,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教材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对教材语言的凝练与转化,让高高在上的教态和过于官方化的表达打破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容易使学生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三、基于4R路径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策略
    4R是指“四个入”,即“入眼、入脑、入心、入行”。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目的正是要让广大青年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温度和深度,真正做到将思政精神入眼入脑入心入行,使学生真正认知、认可、认同并践行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一)入眼:创新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首先,要想让思政课入眼,教学内容的创新则是关键所在,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应当着眼于课程内容的优化,具体来讲,就是要让学生觉得思政课所讲授的内容与身处的时代相符、与自己的生活相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毛泽东曾经强调:“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其始终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和改造世界。因此,思政课教学内容也应融入时代性和生活性的实例,利用大学生喜爱追逐社会热点以及热门事件的心理,将其喜闻乐见的内容转化为教学素材,把原本抽象的理论通过事例具体化和形象化,来引导学生在亲近实际生活中发现并掌握思政理论知识。例如,伟大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愿望之一,平凡如各个学校中自强自立、刻苦拼搏的学生榜样,这些众所周知的以及身边亲近的熟悉人物更容易激发大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崇高信念的坚守。
(二)入脑:增强教学互动,深度参与课堂
    其次,要想让思政课入脑,必须要增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以往传统课堂的弊端在于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的过程中,常常无视学生的兴趣和诉求,将教师和学生被割裂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因此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就需要让课堂“活起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新一轮的思政课改革当中,必须“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深度参与思政课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建立良性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参与并融入课堂。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学生喜爱的视频APP软件,参照央视“主播说联播”的视频展示形式,让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中各个主题的理解,制作出相关的小视频进行课堂展示与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而营造出一种活泼向上的课堂氛围。
(三)入心:重塑教师魅力,增进师生情感
    再次,要想让思政课入心,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是课堂的主导者,是上好思政课的“第一责任人”。作为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主体,思政课教师应该用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通过人格魅力的感染,让学生实现自我内化。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所提出的心理契约理论,可以发现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比较融洽时,在学生心中可能会形成一种心理契约,而“一旦与学生形成了心理契约,他们源于思政课教材的要求和希望就会成为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自我约束和努力进取的动力源泉”,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按照教师和课程设置的预期目标前进。可见,当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起良好关系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自然而然地就会接受教师传播的知识,那么教师也会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的课堂表现也会进一步提高,整个教学质量就会随之提升。
(四)入行:走出传统课堂,开辟实践教学
再次,要想让思政课入行,必须突破传统课堂的藩篱,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这同样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更是不可或缺。思政课可以依据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分类构建起兼具政治性、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等多重特性的课程实践活动,把实践教学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例如,针对医学类院校,可以利用学校的人体生命科学馆,让学生参观并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还可以通过社区义诊活动,让学生明白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程艳.认知冲突在高校“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 学子(下半月·教育新理念) ,2015(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 北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1:1515.
[3]张根福,朱坚.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与水平的重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刊,2017(3).
[4]陆静萍.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养成与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49.
[5]白显良.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逻辑生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4):93-98.
[7]陈磊.问题导向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对策探析——以苏州科技大学的调查为例[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7):25-30.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