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王香婷1,3 魏 民2 丁 旭1,3 丁英钧1,3 王福鑫1,3 贺 明1,3
1.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2.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3.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200
[摘要]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总结了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实施过程中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培训与人才引进,建设一流教师队伍的对策。
[关键词] 双万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基金项目]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GJJG279);河北中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9zd-17)
[作者简介]王香婷(1971-)女,河北衡水人,博士,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慢性肾病证治规律、医学教育研究;通讯作者:贺明(1982-)女,河北邯郸人,博士,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医学教育研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019 年 4 月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即2019 年至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通知指出“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1]。“双万计划”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的职能,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能力。拥有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 “双万计划”的必要条件。
结合“双万计划”的实施与发展,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本文总结全国高校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提高师资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助力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
一、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分布不均衡
随着评价标准的明确,各高校逐渐认识到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出台了各种“抢人”政策。相对于对经济发达地区、高水平研究型院校,经济落后地区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引进极其困难,且易流失。而对于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由于地域的变化,政策的不同,人员的生疏,短期内很难产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存在“水土不服”现象,造成部分新引进教师的科研动力不稳和晋升压力。而对于本校具有相当水平的教师或继续深造教师的支持力度上,则远不如引进人才,导致本校教师有严重的失落感,易造成人才流失
[2]。于是,出现高层次人才在重点院校集中,而普通院校即使政策再好,也难引进人才的局面。
(二)教师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目前,高校教师学历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基本满足了高校的日常教学和科研,但人才“量”“质”都有待提高,尤其是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端领军人才、创新专业带头人、学术大师、“双一流”建设的创新团队依然紧缺,高层次人才平均年龄偏高,40—50岁高端人才不足,梯队断档明显,各学科分布不均,外籍教师较少,近亲繁殖现象普遍,等等,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限制了高校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国内遴选出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等杰出教师,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有海外经历、经过知名院校深造后回国的人员,而我国自主培养的领军人才、后备人才较少,国际化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自我培养能力亟待增强
[3]。
(三)考核激励政策需进一步健全
学校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考核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部分教学、研究人员只是应付日常工作,满足于完成晋升标准,并未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科研工作上。考核评价的激励惩戒效果不明显,人才考核指标仍需细化,考核的结果奖励多,惩处少。学校对具有学术影响力、前沿性、标志性、创新成果和发展潜力关注不够,以致于学术上的优秀拔尖人才及科研、教学创新团队不追求高水平成果,工作效率和效益较低。在评价机制上,没有体现岗位职责和人才层次及学科差异。人才聘用的政策及制度有待完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突出教师主体地位、保障教师职业尊严、荣誉与合法权益的制度文化建设还有待完善
[4]。
(四)教师培养培训缺乏系统规划
高校教师绝大部分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知识储备不足,实践能力欠缺。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不足,个别教师甚至有违反师德现象;部分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某些学校教师学习培养体系不健全,重视教师发展不够,没有专门针对教师发展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师资培训方式较为传统;对师德师风的管理不足,缺乏教师课堂思政意识;教师培训侧重理论学习和知识补充,针对性不强
[5]。
(五)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偏高
生师比是反映师生交流频率、体现对学生关照关怀程度的关键指标,与办学规模及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关系。随着高校的扩招,在读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专任教师增长的数量跟不上学生增长的数量,导致高校生师比升高
[6]。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授课门数多、课时数多,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导致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内容方法、进行科研和教改活动,同时意味着较多的班级和课程采用大班授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难以开展,不利于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学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一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和长期坚持的工作,不仅需要队伍建设规划,而且需要经费投入、环境建设和机制保障
[7]。面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双万计划”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打造好“质”“量”兼备的一流师资队伍。
(一) 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8]。”教师是大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立德树人的能力和水平。
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多举措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教师准入制度,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引导高校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首要条件,坚决落实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在岗位评聘、年度考核、评优奖励中,优先考虑专心治学、研究领域集中、成果突出的教师
[9]。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大对优秀教师典型的树立和宣传力度,弘扬高尚师德,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10]。充分发挥师生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预防、调控和制约教师违背师德规范要求的行为。修订完善高校教师行为规范,建立负面清单制度
[1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塑造涵养师德师风的文化空间,营造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浓厚氛围。
(二) 完善教师培养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培训的传承创新,符合国际潮流,也符合当前实际
[12]。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创新教师培养方式,着力激发教师潜能,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立足教师实际需求,进行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新媒体应用、学科发展、教学手段等学习,优化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充分满足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素养强化的需求。完善师德教育培训方案, 丰富教育渠道和方式,改进师德教育实效,逐步构建分层、分类、分级的培训体系,把引导教师形成高尚师德和良好师风贯穿培养培训全方位全过程。逐渐调整目前以专业教学为侧重的培训模式,在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培训工作中坚持“润物细无声”,引导广大教师强化师德修养,坚持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坚定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弥补其实践经验不足,鼓励其积极参与国家或学校安排的培训实践,到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学位或从事研究工作。推广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确保教师发展成效。在培训工作中着重优化和完善评价机制和方式,有效发挥培训评价的导向效能,积极释放评价反馈对改进教师工作的督促作用
[13]。
(三)推进教师队伍分系列发展和考核激励制度改革
以学术质量和科技创新为导向,完善高校教师破格晋升、直聘、高聘机制,为优秀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障。深化职称改革,破除唯学历、唯论文现象,以代表性成果和贡献度为杠杆,实施基层目标考核和高水平成果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师德考核,克服重业务、轻师德的倾向,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克服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4]。
(四)增强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引进人才配套机制
依托国家“千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进行国际高层次人才引进。对战略科学家、创新型人才团队和交叉中心、学科亟须的引进人才,实施柔性引才模式。对于高校而言,一旦引进高层次人才,必须要为其工作创造配套条件及环境,修改原来一些不适合发展的政策等。
(五)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
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探索进一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新途径、新机制。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力度,实施国际引智计划,吸引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国内高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与国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引进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工作条件,使之能够安心工作。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师资队伍规划,选拔骨干教师海外进修培训,参加国际会议,开阔国际视野
[15]。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是影响大学产出的关键因素。
三、结语
“双万计划”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水平大学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素质的提升提出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廷奇.“双万计划”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江苏高教,2019(09):15-20.
[2]马杰,桂和荣,孙林华,陈松,巩伟.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瓶颈与对策[J].科技视界,2020(12):59-60.
[3]王利爽,阳荣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C9联盟”高校师资队伍及结构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7(06):32-37.
[4]宁滨.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5-8.
[5]吴英策,周海涛,朱泽峰.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基于7所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调研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38-43.
[6]吴岩.一流本科 一流专业 一流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4-12+17.
[7]林健.一流本科教育:认识问题、基本特征和建设路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 40(01):22-30.
[8]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1) .
[9]郑晓东,肖军霞.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8):147-151.
[10]郝琳琳,郝满.浅谈师德师风工作中的一些做法[J].才智,2020(14):206.
[11]宁滨.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5-8.
[12]管培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关键在深化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8(11):6-8+30.
[13]康敏.论新时代高校教师培训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现代交际,2019(23):159-160.
[14]宁滨.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5-8.
[15]梁宇,宋彩萍.上海市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现状、问题与策略[J].教育与考试,2020(01):78-8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Ten Thousand Plan
WANG Xiang-ting
1,3, WEI Min
2, DING Xu
1,3 , DING Ying-jun
1,3 , WANG Fu-xin
1,3 , HE Ming
1,3*
1. Integrated Medicine College;2. Basic Medical College;3.Institute of Integrated Medicine ,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ijiazhuang, Hebei 050200
Absrt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s the key link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n Thousand Plan for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reforming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building a first-class teaching staff.
Key words: Double Ten Thousand Pla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