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现代教学方法在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教学融合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566 发布:南京中医药大学
现代教学方法在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教学融合中的应用
吴  丽,周玲玲,蒋宝萍,喻  斌,卢金福,洪  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32)
[摘  要] 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是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有一定相似性但又各有特点,联系密切,使用TBL、PBL、CBL等现代教学方法,融合两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脉络,认识中药与西药作用的各自优势,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
[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药理学;现代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学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面向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传承-融合-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B-a/2018/01/36); 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重点项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中药学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研究”(2017JSJG043)。
[作者简介] 吴丽(1976-),女,安徽枞阳人,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药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研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离不开药理学研究的思路及方法,两者密切联系又存在诸多不同[1],将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药作用机制同时,有意识的将中、西药作用进行联系比较,在两门课程之间形成有益的互补、互促,则有利于学生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2]。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组织两门课程的有效融合是中药药理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3]。本研究总结分析了自主学习(Team-based learning, TBL)、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 CBL)方法在两门课程融合中的应用,为探索中药药理学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依据。
1. 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联系密切的知识点
要做到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课程的有效融合,首先将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合并重复知识点,形成内容冗余度少、整体协调的课程框架,便于进行教学设计,精炼教学内容。
1.1 总论部分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总论包括绪论、中药药效动力学、中药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性理论、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药新药发现等7章。除中药药性理论,其它章节均与药理学内容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可开展TBL、PBL教学,对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临床专业学生更适合开展CBL教学。
1.2 各论部分知识点
按传统功效,中药药理学各论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共17章,各章节的常用中药与药理学各论中的知识联系密切,根据不同章节特点,进行归纳整理(表1),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对简单的章节可采用TBL教学,易混淆或难理解章节宜采用PBL或CBL教学,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表1 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的联系(代表药物)
中药药理学 药理学 融合知识点
解表药(麻黄)、温里药(附子)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 α、β受体激动作用
清热药(黄连) 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 广谱抗菌作用
泻下药(大黄) 刺激性泻药(比沙可啶) 促进肠蠕动
祛风湿药(雷公藤) 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 解热、镇痛、抗炎、祛风湿
芳香化湿药(厚朴) 乙酰受体阻断药(阿托品)、抗炎药(阿司匹林) 激活/阻滞Ach受体、抑制脂氧合酶、环加氧酶活性
利水渗湿药(茯苓) 利尿药(螺内酯)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理气药(枳实)、消食药(山楂) 消化功能调节药(氨甲酰甲胆碱) 增强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力
止血药(三七) 促凝血药(维生素K)、抗凝血药(肝素)、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影响凝血因子、血小板聚集、纤溶系统
活血化瘀药(丹参) 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抗凝血药(肝素)、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  扩血管、影响凝血因子、血小板聚集、纤溶系统
化痰止咳药(半夏) 中枢性镇痛镇咳药(可待因) 抑制延髓咳嗽中枢
开窍药(麝香)、安神药(酸枣仁)、平肝息风药(天麻) 镇静催眠药(地西泮)、抗癫痫、抗惊厥药(苯巴比妥) 调节中枢GABA、Ach、Glu、DA、NA能神经元
补虚药(人参) 免疫增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钙通道阻滞药(尼莫地平) 增强免疫、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影响Ca2+通道
收涩药(五味子) 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药(硫糖铝) 形成创面保护层
 
2.  现代教学方法在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教学融合中的应用
2.1  TBL教学
在TBL教学中,由学生组成不同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在规定时间内(成员分工明确),按要求自主学习中药药理学课程及药理学联系密切的相关内容,学习成果以思维导图、PPT、文献综述和汇报、讨论等形式展示,经教师、团队之间和团队成员之间评估计入中药药理学课程成绩。
有药理学的知识背景,TBL方法适合中药药理学大多数章节的教学,而团队协作模式可以避免学生因教学模式转变导致的不适应,提升自学能力。
2.2  PBL教学
PBL教学从问题开始,常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学生根据问题预习、查找资料;课上在教师辅导下开展不同形式的讨论(辩论、演讲答辩、分散讨论),回答所提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好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将新知识设计到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借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药药理学是在学生具备药理学知识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很多中药与西药的作用机制不同,如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从看似矛盾的药物效应出发(大黄的致泻/止泻作用、三七的活性/止血作用、厚朴对肠道运动的激动与抑制作用),提出“中、西药治疗疾病作用机制异同”的问题,要求学生在整理两门课程相关知识点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分析各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前期实践证明,类似的问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提高。
2.3  CBL教学
CBL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典型案(病)例的深入解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同样属于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CBL与PBL最大的区别在于以案例为主体,一般由教师筛选特定案(病)例,学生围绕该案(病)查找资料,在讨论基础上总结所学知识。如在中药不良反应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较为关注的中药毒理经典案例(鱼腥草注射液)为专题,将中药药理学知识与抗生素不良反应结合起来,讨论临床解决方案。又如,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肺炎众多临床案例的专题学习,对增强学生理解清热解毒中药、抗病毒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具有极大帮助。
3. 教学设计对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融合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辅导者,但这不代表其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相反,需要从全局掌控教学活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方案是实现两门课程融合的有效工具,能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本研究中,我们根据各章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了30个自主学习“主题”、中药药理学“问题”及临床“案例”,列出详细的执行方案,选择我校中医七年制072班25位同学开展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论部分开展的现代教学方法更受欢迎;对较复杂难懂的知识点,更适合使用传统联合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在第一轮教学活动中,有5位同学主动提出自己了“问题”与“临床案例”,这对完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相长”非常有益。
表2 现代教学方法在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学生满意度评价
  中药药理学章节 与药理学融合的教学设计 学生满意度评价
总论 绪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思路 传统教学 20/25(80%)
中药药效、药动、影响因素、中药新药 TBL 为主,PBL、CBL辅助 22/25(88%)
各论 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 CBL为主,TBL辅助 25/25(100%)
泻下药、消食药、理气药、收涩药 TBL、PBL 为主,CBL辅助 24/25(96%)
温里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 CBL、PBL 为主,TBL辅助 23/25(92%)
安神药、开窍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 联合应用传统及TBL 、PBL、CBL教学方法 25/25(100%)
利水渗湿药 TBL、PBL 为主 24/25(96%)
祛风湿药、补虚药 联合应用传统及TBL 、PBL、CBL教学方法 25/25(100%)
 
综上所述,中药药理与药理学课程的融合,通过比较中、西药发挥作用的各自特点,在突出西药作用靶点明确的基础上,强调中药发挥作用的整体观,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中药药理学课程的知识脉络、理解中药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也能为推进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提供有益参考。而PBL、CBL、TBL等现代教学方法提倡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和互动,使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使之适应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 欣,李亚辉,李 专,等. 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在《中药药理学》药性研究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8):214-215.
[2] 周玲玲,梁 涛,喻 斌,等.中西并重构建中医药院校中药药理学混合式课程体系[J]. 卫生职业教育,2017,35 (22):11-12.
[3] 易细芹,张 泓,谭 洁,等. AB角工作制在中医药院校现代教学管理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4):138-140.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logy teaching
WU Li, ZHOU Ling-ling, JIANG Bao-ping, YU Bin, LU Jin-fu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School of Pharmac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32,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logy are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for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ontents are similar but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so using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TBL, PBL, and CBL to integrate important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two courses is help for students grasp the context of knowledge,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le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form a thinking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Key words: pharmacology;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