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3日 08:33 点击: 1641 发布: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  ]新媒体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专业必修课《水质工程学》为例,探讨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并结合给排水专业的课程特色,开展了模块化教学与有机渗透的创新模式。深入挖掘课程培养环节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将传统经典内容的讲授、大国工匠课程思政的精选、师生高交互性课堂的研讨等新媒体环境下新教学模式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新媒体课程思政模块化教学有机渗透;高交互性

[基金项目]2016年度 湖北教育厅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新媒体环境下高交互式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6132)”

[作者简介]张倩(1983-),女,汉,博士,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市政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给排水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随着5G网络的发展、校园无线Wi-Fi覆盖、智能手机价格降低,引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增长。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庞大,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继续增高,而网民中学生群体仍为最高。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日常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校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1]。新媒体移动学习平台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丰富[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强,技能性强,多强调工程实际。在平时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较侧重知识技能的讲授,而对思政元素的建设和渗透还有待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需在专业课的讲授和设计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和相关环节。因此,本文基于武汉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水质工程学》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在新媒体时代下对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并组织召开了“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对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把课程思政从工作要求转化为政策实施表和行进路线图。《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3,4]

《水质工程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本专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的工程性较强,是“科学”与“工程”的结合,教师若能在该课程中注入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结合《水质工程学》的课程特色,开展模块化教学与有机渗透的创新模式。深入挖掘课程培养环节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将其模块化并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 结合领域专家事迹

在讲授给水和污水处理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时,可以适时穿插介绍一些我国水处理领域著名专家的事迹。例如,郝晓地教授在国外求学期间时刻心系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仅用了两年时间完成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被校方评价“中国人真能干”。郝晓地教授毅然决然摒弃国外的优厚待遇献身国内,积极投入到国家急需的水处理领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5]。类似的案例不止于此,这些颇具爱国情怀的事迹,不仅让学生懂得“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只有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家才能全心全意地服务于祖国,最终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国水处理行业起点低,起步晚,在《水质工程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讲到生物脱氮除磷,膜处理技术等教学内容时,可介绍我国科学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史,以及目前我国在相关领域取得的辉煌成绩,充分展现我国水处理科学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正是这些科学家有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技术瓶颈,立足于世界水处理领域的前列。由此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极大的提升自信心,鼓励学生为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2.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

紧跟国家实际需要和工程需求的最前沿,以实际工程案例入手,引出实际待解决的水环境问题和水体修复与治理的需求[6]。在《水质工程学》课程的相关给水和排水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嵌入“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太湖蓝藻爆发事件”、“河北白洋淀死鱼事件”和“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等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严重水污染事件。一方面,展示水污染造成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充分让学生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生态内涵。

另外,在讲到“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章节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着重考虑污泥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将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水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并最终明白保护水环境既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又要特别关注在水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二次污染的问题。通过将知识点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水处理知识,更加积极地参与水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社会主义水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添砖加瓦。

3. 结合当前社会形势

结合当前各行各业的水处理现状和环保要求,在讲授饮用水标准和污水相关排放标准时,可补充介绍我国目前给水中水源水的水质现状和污水排放的现状,深入剖析在已有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存在的各种偷排现象,进而提及水处理行业的诚信问题,让学生做一个诚信的环保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完善学生的职业道德。

另外,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如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最新研究发现在粪便中存在活病毒,由此引发的污水处理厂安全生产问题、周边水体环境的病毒暴露风险问题等。例如,在给水方面,疫情发生后,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可见,无论疫情当下还是疫情过后,干净卫生的饮用水都是必备品。因此,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保障饮用水的健康?在给水工程中给水处理的消毒工艺能否有效对细菌、病毒进行灭活?

在污水处理方面,目前已研究发现在粪便中存在活病毒,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对新冠病毒的去除效果如何?会不会增加周边水体环境的病毒暴露风险?污水处理厂是如何安全生产的呢?结合疫情,将诸如此类相关问题穿插到平时的专业课的理论讲解中,以相关疫情问题为导向,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强化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

基于此类国家和社会重要需求,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修复与治理”生态环保理念等,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将国家需要和个人理想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思政。

三、新媒体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的出现使之产生了教学的新的传播方式,如直播、微博、微信等,信息的传播更加多样化。同时,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缩短了传播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效率。新媒体的出现,也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方便。新媒体在思想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观念。新媒体的应用使思政教学与时代同行,丰富了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发。基于新媒体的思政教学可以实现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使用新媒体进行专业课思政内容的情景式教学,将思政部分进行模块化,选取专业课程的若干个模块化的思政知识点设计制作成系列微课视频,供学生在课堂外选择自主学习,同时注意线上的微课知识点与线下课堂正式学习的对接,使学生的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连续、统一。将思政部分的微课程与现实教学情境的整合上发挥更大的优势。同时,特别要加强对教学互动模块的设计及建设,增加教学平台内容的吸引力,真正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完美对接。此外,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机融合,课堂教学仍然以讲授为主,但将授课讲义、思政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预先准备好的功课通过线上推送给学生,解决了传统授课模式中互动性不足或互动受到时空条件限制的问题。由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满堂灌改进为包括课堂教学、讨论、有机渗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由传统的黑板板书发展为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最后,在考核评价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对学生开展全方位、多维度、全覆盖的多元考核评价。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课基本都采取期末考试标准试卷统一考试的考核方式,以“一纸一笔定乾坤”,而在专业课的考试内容中融入思政内容的则更少,这种考核方式导致了“考”和“教”的分离。尤其是思政内容,其重心本身就在“教”上,更注重引导学生将国家需要和个人理想相融合,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再加上“学”的缺失,造成专业课中思政部分的实效性不强、吸引力不够。因此,专业课要落实考核评价的本真性,改革与优化课程评价模式。由原来单一的理论考试,改为基于大数据的理论纸质考试和在线测试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利用新媒体建立大数据评价体系,记录学生的在线活动“积分”,查看学生对线上平台的在线使用情况,强化课程学习过程的在线监督,通过动态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实际效果[8]。同时,在线上部分增加思政模块测试。将学生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各方面表现结合起来,增加课程思政模块,加大过程考核的评价机制,整体、全面地评价学生,也使其成为科学检验与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与创新能力的新工具。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促进课程思政教育高效实施的手段。在《水质工程学》课程思政教育中,充分利用新媒体,从教学模块设计、思政内容建设、评价机制构建三个层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将传统经典内容的讲授、大国工匠课程思政的精选、师生高交互性课堂的研讨等新媒体环境下新教学模式相结合。

利用新媒体推送相关新闻报道、相关案例、图片和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强化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7]。可在网络教学平台等线上教学中增设思政相关的讨论内容,通过微信、微博、网络教学平台等建立思政教育内容,向学生开放,还可邀请思政教师参与进入线上的相关活动内容中。通过新媒体的各种平台组织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展思政内容的相关专题讨论,将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常态化开展。借助微信、网络教学平台等新媒体,能极大地提升学生与老师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能在不同层面上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价值观,让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产生较好的效果。

 

新媒体的应用使思政教学紧跟时代发展,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促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发、在价值上得到印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机渗透课程思政模块,持续开展课程思政的传承与传授模式,形成传统经典内容讲授、大国工匠课程思政精选和师生高交互动性课堂研讨的教学模块体系。

另外,在考核方式上,增加了基于在线课程的思政内容。由原来单一的理论考试,改为基于大数据的理论纸质考试和在线测试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利用新媒体建立大数据评价体系,记录学生在线活动“积分”,查看学生对线上平台的在线使用情况,强化课程学习过程的在线监督,通过动态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实际效果。同时,在线上部分增加了思政模块测试。总成绩为: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包括:思政线上测试(占10%)+两次线上测试(各占10%)和在线讨论(占10%)+作业(占10%)+考勤(占10%)。将学生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各方面表现结合起来,增加课程思政模块,加大过程考核的评价机制,整体、全面地评价学生。

五、结语

基于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结合《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专业内容,通过专家事迹、典型工程并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充分利用新媒体,从教学模块设计、思政内容建设、评价机制构建三个层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将传统经典内容的讲授、大国工匠课程思政的精选、师生高交互性课堂的研讨等新媒体环境下新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了本专业的特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将国家需要和个人理想相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高的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邝家旺,张一星.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改革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24):52-53.

[2]葛虹佑.”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369-371.

[3]李占松.水力学课程思政本科教学设计初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99-101.

[4]教育部印发纲要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20,(3):23.

[5]陈佼,陆一新.“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29):191-195.

[6]何燕,宋旭艳,季涛.”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251-253.

[7]李石,曹梦瑶.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2):22-24.

[8]蒲佳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的实践路径探赜[J].科教文汇,2020,(34):75-77.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of Major Courses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ZHANG Qian, LI Me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Abstract: New media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urses.This article takes the professional compulsory course "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nd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majors to carry out modular teaching and organic penetration. Deeply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training links, and combine the traditional classic content teaching, the sel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great country craftsmanship, and the seminar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highly interactive classrooms with the new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words: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ular teaching; organic penetration; high interactivity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